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0185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目次前言II1范围I2规范性引用文件I3术语和定义I4基本规定II5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流程II6基础资料分析III7空间范围与典型年确定IV8技术路径分析IV9评估目标、任务确定V10评估方法构建VH评估结果分析VII12评估报告编制VII附录A(资料性)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的概念性框架与评估技术路径IX附录B(资料性)水库蓄水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清单与反演方法XII附录C(资料性)基于定位观测结果在时间上积分与空间上外推的方案XIV附录D(资料性)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分析XV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

2、量的评估流程、基础资料分析、空间边界与典型年确定、技术路径分析、评估目标与任务、评估方法构建、评估结果分析、评估报告编制等内容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151.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Q/CTG389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导则国际水电协会(InternationalHydropowerAss

3、ociation)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监测导则(GHGMeasurementGuidelinesforFreshwaterReservoirs)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GuidelinesforQuantitativeAnalysisofNetGHGEmissionsfromReservoirs)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导则2019年精细化修编版(第四卷第7章湿地)(2019Refinementtothe2006IP

4、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Vol4,Chapter7Wetland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3.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注:本部分涉及的温室气体只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D、一氧化二氮(N2O)o3.2 3.2温室气体排放和去除emissionsandremovals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或从大气中吸收或去除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3.3 3.3总排放量gro

5、ssemissions在水库与大气间交换的各个过程或环节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总和,正值表示水库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负值表示水库从大气中吸收或去除温室气体的总量。3.43.4净排放量netemissions水库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与蓄水前相同空间范围内淹没区域(陆域、水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值,并扣除其他人类活动(如点面源污染排放等)对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贡献。3.53.5库龄reservoirage水库正常运行到计算时止的时间长度,通常以年来表示,以水库建成并且首次蓄水至正常运行水位的当年为零点。3.63.6水库生命周期lifecycleofareservoir水库由首次蓄水至设计运行水位或正

6、常水位开始,直至水库完全失去其使用功能或至拆坝的时间范围。3.73.7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用于比较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度量单位。注: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辐射强迫)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为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把这气体的吨数乘以其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后得出的,通过上述方法可对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来源:IS0140672018,3.1.2.23.83.8全球增温潜势glob

7、alwarmingpotential(GWP)某一给定温室气体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注: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在100年尺度下,非化石产生的CH“增温潜势为Ca的27.211倍;N2O的增温潜势约为CO2的273130倍。4基本规定4.1 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应以水库蓄水前后碳、氮等关键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变化为基础,充分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参数、服务功能、调度运行规程等特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服务于水利水电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要求。4.2 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应建立在对水库蓄水前或蓄水后温室气体

8、排放量变化的全面调查或监测分析基础上;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模型,应与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方案编制中划定的系统边界保持一致;应明确水库蓄水前与蓄水后的初始年和典型水平年。4.3 应充分调查蓄水前后水库及所在流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蓄水前后水库及其所在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变化对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贡献。4.4 应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概念性框架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水动力、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等数学模型或数值分析方法,估算或预测水库蓄水前后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应通过模型的敏感性分析与不确定性分析,明确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阈值范围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5 应结合当前科学研

9、究前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注重调查研究与资料收集分析,提高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的科学性与客观性。5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流程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应包括以下流程:a)基础资料分析;b)空间边界与典型年确定;O技术路径分析;d)评估目标、任务的确定;e)评估方法构建;f)评估结果分析;g)评估报告编制。6基础资料分析6.1 水库蓄水前的基础资料分析6.1.1 应整理分析工程设计资料,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设计报告或图纸等,汇总并梳理形成蓄水前基础资料分析成果。6.1.2 蓄水前基础资料分析,宜包含以下内容:a)大坝工程特性参数、蓄水前的工程建设情况,包括但不

10、限于库底清理的工程量、施工区域场地平整工程量等。b)工程影响区域的空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征地拆迁范围、淹没区域空间范围等。O工程影响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气象条件及历史数据序列、水文径流条件及历史数据序列等。d)工程影响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林地、草地、耕地(旱地、水稻田、经果林等)、城镇建设用地、河滩地、水域(河流、湖泊、堰塘等)的面积、分布等。e)工程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陆地与水域)与温室气体产汇过程有关的重要参量,包括但不限于土壤与岩性特征、土壤有机碳以及氮、磷等生源要素含量、植被覆盖程度、植被与农作物的有机碳、氮、磷等生源要素含量、陆

11、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水平、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状态与初级生产水平、水生生态系统碳埋藏速率、生态系统与大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等。f)水库上游及工程影响区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类聚居区域(城镇、村落)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工矿企业分布、点源与面源污染负荷等。6.1.3 应对基础资料序列的完整性与丰富程度进行梳理与甄别,编制形成蓄水前工程影响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清单。蓄水前工程影响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清单可参考附录B中表B.1进行编制。6.1.4 宜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中土地利用的一致性表达方式编制蓄水前工程影响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清单,

12、可参见附录Bo6.1.5 宜尽可能地以年为基本单位形成蓄水前工程影响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历史序列,反映蓄水前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6.1.6 1.6对尚未蓄水的水库,应结合前述资料收集情况,对工程影响区域开展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分析,进一步核实资料的准确性,并形成更丰富、完善的基础数据序列。6.2 水库蓄水后的基础资料分析6.2.1除工程设计资料外,宜结合水库调度运行规程等基础资料的分析,获得水库蓄水后的以下信息:a)水库空间范围,应明确大坝上游空间范围(包括回水区、消落带等)、大坝下游受影响河段的空间范围;b)水库及其坝下河段水文水动力条件变化情况、水库泥沙输运与淤积态势、水库

13、水温、溶解氧分层特征等;C)水库毗邻区域及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包括但不限于林地、草地、耕地(旱地、水稻田、经果林等)、城镇建设用地、河滩地、水域(河流、湖泊、堰塘等)的面积、分布等;d)水库上游及工程影响区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类聚居区域(城镇、村落)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工矿企业分布、点源与面源污染负荷等;e)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数据序列或监测报告。6.2.2应与水库蓄水前基础资料分析相结合,比较并分析水库蓄水前后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水文水资源、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区别,定性描述导致水库蓄水前后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的原因。6.2.3宜结合水库所在气候

14、气象条件、水文水动力特征与调度运行规程,对水库温室气体产汇过程与水文生态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甄别并梳理影响水库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支撑后续模型构建。7空间范围与典型年确定7.1空间范围确定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中划定的空间范围,应与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导则Q/CTG389的规定保持一致。应确保评估中水库蓄水前与蓄水后划定的空间范围保持一致,以保证对水库蓄水前后温室气体排放量评估具有可比性。7.2典型水平年确定7.2.1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涉及水库蓄水前与蓄水后两个时间状态,应明确其首次蓄水至设计水位或正常蓄水水位的时间,并作为初始年。7.2.2应首先考虑在水库生命

15、周期的时间尺度下进行。因资料缺失,或因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可针对水库蓄水前和蓄水后分别设定典型水平年,通过蓄水前后典型水平年的评估与对比分析,获得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7.2.3典型水平年的选取,宜综合考虑水库蓄水前、蓄水后的气候气象条件、水文径流过程、人类活动强度与方式等情况。7.2.4若水库蓄水前有开展库底清理工作,宜在水库库底清理工作完成以后确定水库蓄水前的典型水平年。若无法掌握水库库底清理相关信息,包括库底清理完成后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情况、库底清理完成的具体时间节点等,宜选择在库底清理工作开展前的时间节点作为典型水平年。若不确定水库是否开展了库底清理工作或水库并未开展库底清理工作,宜选用临近水库蓄水的时间节点作为典型水平年。应在水库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评估报告中予以补充分析库底清理工作对蓄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7.2.5对水库蓄水后的状态,应考虑水库初期蓄水、竣工验收、投产发电、库龄等关键时间节点,结合水库蓄水后温室气体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水库库周及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等综合分析并确定典型水平年。8技术路径分析8.1在完成基础资料收集、空间范围与典型年确定之后,应结合水库蓄水前后温室气体(Co2、CHl)产汇过程情况,综合分析并制定实施水库温室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