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建筑物沉降变形应急预案一、处理措施:1、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钢支撑,及时架设临时支撑。2、提前准备双液注浆、旋喷注浆机械各一套,编织袋、短木桩等相关应急物资若干。根据预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3、加大对地面沉降监测的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发现异常,立即增设或加密支撑,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开挖。监测方案详见第7章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建筑物沉降主要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表序号项目控制标准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备注1建筑物沉降2030mm注浆实际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裂缝等情况综合判断30mm以上顶撑加固等2建筑物倾斜a.混凝土基础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超过0.004;b.框架结构、桩相邻基
2、础沉降差:超过0.002L(L为相邻桩基的中心距离,单位为mm)注浆(或顶撑等加固措施)二、注浆加固1、注浆孔布置:注浆孔布置于建筑物周边桩与地梁周边,主要在桩周布置,间距L5m,孔深根据建筑物桩基深度确定。2、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一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初步确定:注浆浆液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水灰比控制在0.8:1-L1;水玻璃浓度3540BM;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6o具体的浆液配合比通过在注浆前及开始几个孔注浆时的现场试验确定。3、注浆量及压力:注浆以加固土体,提高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为目的,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监测,缓慢加大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1
3、2Mpa;注浆量根据地层加固区需充填的地层孔隙数量及现场试验来确定;同时也应加强各方面的监测,以便指导注浆。4、注浆步骤:(1)注浆孔采用钻机钻孔后插入小导管(或用冲击钻破除硬化地面后打入小导管),用双液注浆泵注浆,浆液在进入小导管前混合。(2)加工注浆管:在650钢管前端2m范围内梅花型布设直径8mm左右的注浆眼,间距20cm左右。把加工好的注浆管与注浆塞一起下入注浆孔内。(3)注浆前先注水试压,注水压力IMpa,持续20min左右。(4)根据选定的参数配制注浆浆液,水泥浆液配好后用筛过滤一遍。按设计连接注浆管路并做好注浆系统的检查。浆液采用集中制浆,集中制浆站设立灰浆搅拌机、3台送浆泵,并
4、铺设三条管路,一条送浆管、一条回浆管,另一条为送水管,采取措施使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对水泥浆水泥采用合格新鲜水泥,所用水泥细度要求满足通过80Rm方孔筛的筛余量5%。(5)压稀浆试验,压稀浆压力由低到高,终压达设计终压的L2倍,试验时间1530min0(6)压稀浆结束后,立即按设计压力、注浆量及时注浆。注浆时,压力逐渐由低到高,排量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衡,可视为正常。时刻注意泵口及孔内压力、流量变化。若压力不升,流量不减,或注入30min后压力上升过快,流量减少亦快,调换浆液配比或调整浆液凝胶时间,并防止堵管事故的发生。(7)当每个孔段达到终压之后,且注浆量单液浆小于2030升/分,稳
5、定20-30分钟后,即可结束注浆。双液浆泵量小于3040升/分,持续20分钟后可结束注浆。注浆应急材料及设备表材料及设备数量备注材料及设备数量袋装水泥2t场地内注浆管路150m水玻璃10桶场地内混和器3个双液注浆泵2台1台备用压力表3个浆液搅拌桶4个冲击钻2台地质钻机2台1台备用小导管40根异型接头4个球阀15个要求:小导管每个35m(中间丝扣连接),其中20个带花眼并前端做成锥形。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水源、起吊设备、运输设备等相应配齐备。其它配置按常规及设备自身需要。材料准备齐备并集中堆放,经常检查,如发现不足,立即补充,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设备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
6、常。三、顶撑加固对变形超过警戒值的建筑物加密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结果和建筑物变形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顶撑加固。如果变形过大首先疏散楼房内的住户,确保人身安全。1、顶撑加固根据现场条件和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在一楼地面上铺设钢板,选择用门型支架或钢(木)支撑在选定的柱子周边对梁进行顶撑加固,分散地基承载,减轻不均匀沉降,控制建筑物变形。2、施工时,先对沉降过大的柱子周边进行顶撑,在竖向支撑底部设千斤顶加力或用木楔楔紧,具体根据现场实际确定。要求: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水源、运输设备等相应配齐,其它配置按常规及设备自身需要。材料准备齐备并集中堆放,经常检查,如发现不足,立即补充,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设备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4、加固注意事项(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每天关注施工监测情况,监测人员及时将监测结果报项目部相关领导。(2)如遇沉降较大时,项目部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到位。(3)建筑物应急保护时首先要考虑到楼内居民的安全。(4)应急处理过程中加密监测频率。(5)建筑物应急保护时要考虑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建筑物倒塌事故,以减少损失。(6)应急方案实施时,要统一指挥,有序进行。(7)应急物资、设备应在最短时间内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