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1527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神经内科重症肌无力疾病诊疗精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的神经一肌肉接头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cyIcholinereceptor,AChR),临床主要表现为受累横纹肌病态疲劳,如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四肢无力及呼吸困难等。本病具有波动性和易疲劳性,Id内常表现为晨轻暮重,活动后加重。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2040岁,40岁前女性患病率为男性的23倍,中年以上发病者以男性居多,10岁以前发病者仅占10%。家族性病例少见。本病属于中医学

2、的“痿病”等病证范畴。一、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1 .症状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35岁多见,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起病隐袭,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如眼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运动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一般不受累,双眼症状多不对称,10岁以下小儿眼肌受累较为常见。骨骼肌受累: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以颅神经支配的肌肉更易受累,眼外肌无力多见(70%90%),依次为延髓肌、颈肌、肩带肌、上肢肌、躯干肌和下肢肌。可呈全身性或局限性肌无力。主要临床特征是受累肌肉呈病态疲劳,连续收缩后发生严重无力甚至瘫痪,经短期休息后又可好转;症状多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早晨或休息后减轻。受累肌肉

3、常明显地局限于某一组,肢体无力很少单独出现。呼吸肌、膈肌受累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重症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吸入性肺炎而死亡。心肌偶可受累,常引起突然死亡。患者如急骤发生延髓支配肌肉和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通气功能即为危象。发生危象后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死亡的常见原因。肺部感染或手术可诱发危象,情绪波动和系统性疾病可加重症状。2 .体征疲劳试验阳性,即患肌进行持续或快速重复收缩(如睁闭眼、举臂动作)后,不久就出现短暂无力,休息后恢复。(二)理化检查(1)血、尿和脑脊液检查均正常。部分患者胸部CT可发现胸腺瘤,常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2)电生理检查:可见特征性异

4、常,3Hz或5Hz重复电刺激时,约90%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衰减反应;微小终板电位降低,单纤维肌电图显示颤抖增宽或阻滞,阻滞数目在重症肌无力肌肉中增加。(3)多数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阳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达85%90%一般无假阳性。C3补体增高,周围血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反应正常,AchR蛋白反应增高;2/3病例IgG增高,少数可有抗核抗体阳性。二、诊断要点(1)本病主要侵犯骨骼肌,症状易波动、晨轻暮重。神经系统检查无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2)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进行下列试验。疲劳试验:受累肌肉重复活动后肌无力明显加重。抗胆碱酯酶药物试验:新斯的明试验:新斯的明12

5、mg肌内注射,20min后肌力改善为阳性,可持续2h。可同时给予O.4mg阿托品肌内注射以对抗新斯的明引起的毒蕈碱样反应;腾喜龙试验:腾喜龙IOnIg用注射用水稀释到InlL,始量2mg静脉注射,15s后加3mg,30s加5mg,总量为IOmgo在30s内观察肌力的改善情况,可持续数分钟。症状迅速缓解为阳性,本药主要用于眼肌和其他部位肌肉的评估。神经低频重复电刺激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用低频(23Hz和5Hz)和高频(IoHZ以上)重复刺激尺神经、腋神经或面神经,如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递减10%以上为阳性。约80%MG患者于低频刺激时出现阳性。本试验须在停用新斯的明24h后检查,以避免假阳性。高滴

6、度AChR-Ab支持MG,但正常滴度不能排除诊断。其特异性可达99%以上,敏感性为88%。(3)常并发以下病证或症状: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三、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虚损性病证,以虚为主,除病程中出现暂时痰浊阻滞或湿热浸淫为实邪较盛外,一般均为正气虚衰,据其临床表现,可辨其属脾、属肝、属肾。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是其主要病理基础,临床证候复杂。应分清病势缓急、标本虚实及脏腑主次。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补益肝脾贯穿始终;避免燥热伤阴。1 .脾胃虚损证证候:眼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

7、体无力,或吞咽困难,纳差便滤,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英30g,党参15g,白术15g,升麻9g,当归10g,陈皮10g,葛根15g,柴胡9g等。加减:胸闷苔厚,加苍术15g,惹萩仁30g,厚朴9g以理气除湿;口苦,舌红,苔黄腻,加黄柏12g,茯苓15g,茵陈15g以清热除湿;食少纳呆,加砂仁6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焦三仙15g以和胃消食;多汗,加浮小麦30g,麻黄根9g以止汗;复视,加谷精草10g,沙苑子IOg以明目;腰膝酸软,加补骨脂15g,仙灵脾15g以补肝肾,强腰膝。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浓缩丸),服,1次

8、810丸,1天3次;参苓白术散,口服,1次69g,1天次;人参养荣丸(大蜜丸),服,1次1丸,1天12次。2 .脾肾阳虚证证候:四肢倦怠无力,畏寒肢冷,吞咽困难,口齿不清,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有便滤。舌体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法:温补脾肾。方药:右归丸加减。附子9g,肉桂3g,杜仲12g,山茱萸12g,山药15g,党参15g,黄芭30g,鹿角胶12g。加减:便溃,完谷不化,加炒白术30g,补骨脂15g,肉豆蔻15g以温阳补肾,健脾止泻;食少纳呆,加焦三仙15g以消食和胃;腰膝酸软,加枸杞子15g,牛膝15g以补肝肾,强腰膝。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大蜜丸),服,1次1丸,1天2次。3 .肝肾阴

9、虚证证候:目睑下垂,视物不清,或复视,目干而涩,少寐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四肢乏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左归丸加减。生地黄30g,龟甲胶12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山药15g,牛膝15g,鹿角胶15g,菟丝子15g。加减:气虚乏力甚,加西洋参煮水代茶饮以益气;心烦失眠,加知母12g,桅子12g,炒酸枣仁20g,夜交藤30g以清热除烦,宁心安神;视物不清,加痪藜15g,决明子15g以明目;头晕耳鸣,四肢酸软,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补益肝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口服,1次8丸,1天3次;杞菊地黄丸(大蜜丸),口服,1次1丸,1天

10、2次;健步壮骨丸(大蜜丸),口服,1次1丸,1天2次。4 .气血两虚证证候:神疲乏力,四肢软弱无力,行动困难,心悸气短,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自汗,舌淡而嫩,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当归12g,生地黄18g,白芍15g,川黄9g。加减:舌暗,加丹参15g,红花IOg以活血通络;心悸,加桂枝9g,炙甘草6g以温通经脉;失眠,加酸枣仁20g以养心安神。中成药:归脾丸(浓缩丸),服,1次810丸,1天3次;参麦注射液1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天1次。5 ,湿邪困脾证证候:眼睑下垂,眼胞肿胀,肢体

11、困重,倦怠无力,胸膈痞闷,脱腹胀满,或纳呆便澹,或面晦污垢。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治法:醒脾化湿。方药:着朴夏苓汤加减。防风12g,白芷10g,广着香12g,厚朴9g,半夏9g,茯苓12g,豆蔻后下3g,慧萩仁30g,陈皮6g,泽泻6g。加减:兼头晕头昏,脉弦滑,加钩藤后下15g,菠藜10g,白僵蚕IOg以散风平肝;肢体沉重,足胫微肿,加防风10g,泽兰10g,益母草IOg以利水胜湿。中成药:着香正气软胶囊,口服,1次2粒,1天3次。四、其他治法(一)单方验方(1)鸡血藤30g,水煎代茶饮。(2)黄芭60120g,单煎或入汤剂。(二)中成药雷公藤片:饭后口服,成人1天lL5mg

12、(kgd),分3次服用。(三)针刺1.体针主穴中脱、血海、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眼肌型,加攒竹、鱼腰、太阳、四白;单纯上睑下垂者,加阳辅、申脉;延髓型,加风池、哑门、天突、廉泉;咀嚼乏力者,加合谷、下关;全身型,加肩牌、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抬头无力者,加风池、天柱、列缺。2.耳针取穴脾、肾、胃、内分泌、皮质下。上睑下垂者,加眼睑、上纵隔;声音嘶哑者,加声带、咽喉、肺等;全身型,加膝、肘、腕、指。毫针轻度刺激或王不留行籽贴压。(四)穴位注射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药用黄芭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0.5lmL,分注两个穴位,可四穴交替取用。每2周为1疗程。第1疗程采用每日法;休息3d后开始第2个疗程,用隔日疗法;再休息3d后开始第3个疗程,用隔3d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