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15290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神经内科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疾病诊疗精要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facialparalysis),又称贝尔(Bell)麻痹,即由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前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是潜伏在颅神经节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I型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极少是Lyme病、RanISay-HUnt综合征(面神经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本病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是否及时适当,约75%的病例在13个月内恢复,年轻患者预后好。轻度面瘫无论治疗与否,痊愈率可达92%以上。老年患者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2、、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预后较差。一、诊断依据(一)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呈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l3d内达到高峰。(2)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多见于GUinain-Barre综合征,据报道约为0.5%o(3)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数日即消失,或压迫面神经可产生不适感觉。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部分患者常主诉患侧面部僵硬感或麻木感,可出现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病侧的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睑震颤明显减弱,面部感觉检查完全正常。(4)如面神经受损在茎乳突孔以上而

3、影响鼓索神经时,尚有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若在发出镣骨肌分支以上处受损,则尚有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病变,除有周围性面瘫、听觉过敏和舌前2/3的味觉障碍外,还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以及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构成所谓Ramsay-Hunt综合征。(5)面神经麻痹如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连带运动,成为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面神经麻痹恢复后,个别病例(约占2.7%)可复发。据报道,复发间隔时间最长者可达20年。(二)诊断要点(1)急性起病。(2)周围性面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轻度疼痛。(3)除外其他原因

4、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二、辨证论治本病多因起居不慎、烦劳体倦,或因素体亏虚,气血不足,导致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入侵面部经络,或夹伏痰走窜经络,致经络痹阻,气血不通,筋脉失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出现。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在面部经筋。1 .风寒阻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肌肉酸痛。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祛风散寒,解表通络。方药:小续命汤加减。炙麻黄6g,杏仁9g,白芍9g,防风9g,J10g,白附子6g,全蝎6g,僵蚕9g,甘草3g。加减:汗出较多,去炙麻黄,加黄芭15g,白术12g以益气敛汗;舌质紫暗,加红花6g以活血化瘀;舌苔白腻夹湿,加茯苓1

5、2g,泽泻10g。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口服,1次1袋,1天3次;通天口服液,口服,1次IomL,1天3次。2 .风热阻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伴口苦咽干、肌肉酸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解表通络。方药:大秦芜汤加减。秦芜12g,J9g,白芷9g,黄苓9g,桑枝15g,蝉蜕5g,忍冬藤15g,羌活6g,全蝎6g,僵蚕9g,甘草6g。加减:口角流涎,加胆南星6g,白附子6g以化痰通络;舌质紫暗,加红花9g以活血化瘀;耳周疱疹明显,属胆经热盛,去白芷、羌活,加龙胆草9g、桅子12g、蚤休15g。3 .风痰阻络证证候:突然眼歪斜,口角流涎,眼睑闭合不全,伴脱

6、闷恶心。苔白腻,脉浮滑。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6g,全蝎6g,僵蚕9g,胆南星6g,石菖蒲9g,羌活6g,防风9g,川茸9g,甘草6g。加减:面部麻木,加忍冬藤15g、丝瓜络9g以活血通络;舌质紫暗,加红花以活血化瘀。中成药:全天麻胶囊,口服,1次2粒,1天3次。4 .瘀血阻络证证候:口眼歪斜,面肌不仁,日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治法:活血通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麝香1g,红花9g,赤芍9g,川茸12g,全蝎6g,僵蚕9g,丝瓜络6g,忍冬藤15g。加减:口角流涎而苔白腻加胆南星6g、竹茹9g、白附子6g以化痰祛风。病程日久,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暗,脉沉细,可选用补

7、阳还五汤加减以补气活血通络;伴面肌痉挛,加娱蚣3g,地龙12g以搜风解痉。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口服,1次6粒,1天2次。三、其他治法1 ,针刺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额髅、颊车、地仓、合谷、昆仑等穴位。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腌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2 .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额醪、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次,适用于恢复期。3 .电针取穴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1020min,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咬牙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应于面瘫的中后期。4 .穴位贴敷选太阳、阳白、额醪、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铿成粉末,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d换药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神经内外科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