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15559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药物热的处理及常见药物总结(2023)药物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停药后消失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医生评估无法明确原因的发热反应。药物热易与原疾病所致的发热相混淆,临床上常因忽视药物热而错误评估为病情发展。如不及时发现,会耽误原患疾病的治疗,还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全面认识药物热,熟悉药物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及时、准确地判别药物热。1、药物热发生的主要机制引发药物热的主要机制包括:超敏反应、改变体温调节、药物生产或药物使用原因、药物药理作用的延伸以及特异质反应。(1)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是引起药物热的最常见的一种机制(11I型变态反应),药物或其代谢

2、产物通过体液免疫刺激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因子或通过T细胞免疫应答刺激巨噬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导致发热。如抗菌药物(B-内酰胺类、磺胺类、吠喃妥因等),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扑米酮等),别嘿醇等。(2)改变体温调节有些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二乙酰胺(致幻剂)等,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热。有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周围组织而引起发热,如使用过量的甲状腺素时,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肾上腺素可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了散热过程而致发热。阿托品、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丁苯酮、吩嘎嗪类等可通过干扰中枢下丘脑功能,减少汗腺分泌,对体温产生影响。(3)药物生产或药物使用相关有些药物热

3、与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有关,如抗菌药物、化疗药物、溶栓酶制剂等。有的药物与临床使用(如两性霉素B的输液反应、热原反应、类热原反应、静脉炎、红人综合征)有关。两性霉素B和博来霉素具有内在的致热活性,会引起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IL-I)而引起体温升高。(4)药物药理作用的延伸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袍菌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治疗早期潜伏梅毒、莱姆病、螺旋体病、回归热时,由于病原菌突然释放菌溶产物(如内毒素),从而导致寒战、体温升高。白血病、淋巴瘤和各种实体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时,细胞的损伤常伴有细胞因子的激活,进而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导致内出血时亦

4、可引起发热。(5)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是少数遗传缺陷患者由于缺少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而造成的药物异常反应。恶性高热(如使用吸入麻醉剂氟烷类、去极化肌松药),机制可能为基因缺陷引起钙离子异常释放进入肌浆内,引导代谢反应而增加致热源所致。恶性综合征(如使用多巴胺拮抗剂),机制为阻断了多巴胺受体对下丘脑保温机制的影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如使用磺胺类、抗疟药(如伯氨喳)、哄喃妥因、奎尼丁、氯霉素等药物时,发生溶血反应,红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体温升高。5-羟色胺综合征(如使用色氨酸、利奈嘎胺、麦角二乙胺、锂盐、左旋多巴、右美沙芬、曲马多、哌替唳),导致精神状态改变、过热、自主神经过度活跃

5、和神经肌肉异常。2、药物热的临床特点(1)发热体温平均值38.5(有的可达39-40):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2)药物热出现的平均时间710d: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平均时间约为6d,抗菌药物引起的平均时间约为7.8d,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平均时间约为18.5d,心血管药物引起的平均时间约为44.5do(4)热型表现各异:包括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等,可能无其他伴随症状,也可能伴畏寒和寒颤。(5)可伴有皮疹:有18%29%合并有过敏性皮炎表现,大部分皮疹以斑丘疹为主,有些患者伴或不伴尊麻疹。3、药物热的诊断药物热的诊断十分复杂,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通常在停用可疑药物并出现体温下降

6、以后才能获得。在确诊前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仔细的评估。当患者的发热无法用其他疾病(如肿瘤、血栓栓塞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胶原血管疾病、急性痛风、外科手术及创伤)来解释时,应该考虑为药物热,注意关注所使用药物是否为临床报道发生药物热概率高的药物。4、药物热处置策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适当停用可疑药物、近期增加的药物、临床非必需的药物,如果需要持续治疗,在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建议调换药物。大部分情况下停药后4872h内发热可消退,不过,可疑药物(如替考拉宁)清除比较慢、与超敏反应相关的斑丘疹将持续时间较长,可适当补充液体促进药物排泄。如停药3d后体温未下降,或3d后体温下降但

7、未能恢复正常,应当考虑除药物热外的其他发热原因。对高热患者可应用冰敷等方法物理降温。如果患者对酒精过敏,则禁止使用酒精或以酒精为溶剂的药品擦拭。特殊情况下,如在癌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可替代处理措施,可预防性的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留体抗炎药物和组胺受体拮抗剂来防止超敏反应的发生。5、可引起药物热的药物(1)抗微生物药物:阿昔洛韦、两性霉素B、红霉素、氯霉素、啜喃妥因、异烟册、利福平、链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嗯哇、万古霉素、氨羊西林、美洛西林、苯哇西林、青霉素、哌拉西林、头泡菌素类等。(2)抗肿瘤药物:疏喋吟、博来霉素、顺铀、阿糖胞甘、柔红霉素、干扰素、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等。(3)心血管类药物:氯贝丁酯、地尔硫革、多巴酚丁胺、味塞米、肝素、氢氯嘎嗪、甲基多巴、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氨苯蝶唆等。(4)免疫抑制剂:硫哇喋吟、吗替麦考酚酯、西罗莫司等。(5)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6)其他药物:别喋醇、西咪替丁、叶酸、碘、甲苯咪哇、甲氧氯普胺、丙硫氧咯唉、前列腺素E、利托君、柳氮磺毗唉、茶碱、甲状腺素、布洛芬、蔡普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