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学习贯彻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精神心得体会日前,教育部召开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要求,要守住安全管理、规范办学两条红线,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重点整治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办学行为。同时,要深化中考、高中办学模式、课程教学三项改革,聚焦基础教育难点堵点问题,缓解升学焦虑,提高育人水平。在众多重点工作中,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尤其受到舆论关注。这种关注,既凸显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的心声和期待。何为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去年,有全国政协委员梳理了七种典型的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其中包括“宣传、
2、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等。实际上,还有其他一些行为也可以纳入这一范畴。除了学校层面的办学行为,家长的一些做法也具有明显的功利化、短视化色彩。比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兴趣禀赋,盲目跟风让孩子学奥赛;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提前给孩子灌输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知识。这些行为都有一个特征,即违背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概而言之,就是“只顾当下,不管未来;只要成绩,不管健康”。功利化与短视化其实是一体两面。因为短视,看到的只有一时的分数之得,而没有从一生的成长目标去看待孩
3、子的成长,所以在教育选择上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不仅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戕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戕害。比如,以严重剥夺孩子正常睡眠、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为代价的种种学习安排,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短视。如果连身心健康都保障不了,考再高的分数、进再好的学校,教育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这些做法的背后是扭曲的育人观、错误的教育政绩观,更是错误的教育评价导向在发挥作用。从表层看,扭转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需要通过规范管理为学校的办学行为纠偏。比如,针对“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行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禁止跨区招生等政策举措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
4、生集体补课”,需要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来纠正。进一步来看,扭转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要在政府层面重塑教育政绩观,切实改变用分数评价教师,用升学率评价学校,甚至将升学率与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做法。政府教育政绩的指挥棒调整过来了,学校才能真正克服功利化、短视化的办学导向。此外,社会用人层面的“唯文凭”,同样要有效破题。比如,“第一学历”歧视虽然直接影响的是求职者,但这种招聘导向会层层传导,让教育焦虑不断下移。社会盛行“唯文凭”“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许多人就不得不卷学历、卷名校,教育焦虑无形中从大学一步一步前移到小学、幼儿园。从某种意义上讲,功利化、短视化的背后,根源是单一、狭隘的价值取向。在如
5、此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似乎成了每个人唯一的路径选择。实际上,当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极大拓展了每个人的选择维度。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多元的,本不需要更没必要挤在同一条赛道上。教育功利化非一日之寒,扭转教育功利化亦非一日之功。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等顽瘴痼疾是有惯性的,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办学行为也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在当前背景下,治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办学行为,显得尤为紧迫、急切。短视之短,不仅体现在唯分数、唯升学,而无视孩子的身心健康、长远发展,更体现在看不到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看不到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破坏了教育生态,背离了国家人才培养方向,与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背道而驰,无法回应强国建设对教育、人才的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底层逻辑面临重塑,过去那种靠“时间+汗水”把人培养成“做题家”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脱离时代。创新素养、终身学习能力等成为适应未来生活的必然要求。因此,是到了从根本上改变的时候了!面对未来,教育政策端要明确清单,采取有效有力举措,纠正各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政府、学校、社会也要跟上脚步,深刻认识到打破惯性、加速变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共同走出功利化、短视化的“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