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
《“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作者:陈剑泉有一类文本的写作,是专门用来传达情感的,我们把这类文本通称为“传情文本”。例如,抒情诗、小说、戏剧剧本以及以“传情”为主的记叙文(包括抒情散文、部分通讯和报告文学等)等,这类文本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传递情感,以此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熏陶读者,使读者在情感、情绪上,在精神品质上发生变化。所以这类文本的写作,其核心就在于如何把“情感”传达得到位,传达得感人,传达得生动。那么对于这类文本的写作我们该如何思考呢?笔者认为,这五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读者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来感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第二,情感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第三,传递情感的载体有哪些;第四,如何才能把
2、要传递的情感加以集中强化:第五,如何把要传递的情感通过有序化的文字传递出来。下面我分别对以上问题加以探讨。一、读者感受文本情感的途径我们以传递情感的文本为例,看看读者阅读时通过哪些途径来感受文本的情感。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藤,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选自李密陈情表)这段文字之所以能感人,是因为这段文字给读者留下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没有父亲的照顾,没有母亲的慈爱
3、,又多病多灾,只有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一年到头,没有其他亲人或朋友来看望过他们,常见一老一小的祖孙两人相互携手并行在荒凉的旷野上,更多的是一个皮包骨头的小孩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发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似乎感觉到了春雨在一个晚上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网状绵密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来到屋顶、光临窗前、渗入泥土,干枯的野草尽情畅饮,打卷的树叶舒展筋骨;天地之间一片漆黑和静寂,只有细雨有意无意地敲打着江面上的一点灯火,把人的思绪带向远方;天亮推开窗子,无数朵鲜艳红润的花儿跃入眼帘,大地上
4、的所有生命都青翠欲滴。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这段文字,阅读时
5、最能引起读者感触的是众多颇具声色的意象: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一椽破屋、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古老的槐树、树叶漏下的日光、蓝朵的牵牛花、尖细的秋草,还有一个百无聊赖的端着茶碗的人。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阅读“传情”文段时,边阅读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情境画面,这种情境画面刺激着读者的内心,从而使读者产生相应的情感。情感是现象与人的内心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等刺激着人的内心,人的内心对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便会产生好感、美感,对那些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甚至产生反向作用的刺激便会产生厌恶感、疏远感,对那些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刺激则
6、会产生认同感。读者在感受文本情感时,其实并不是这些文字本身直接刺激着读者的内心,而是这些文字所描绘的工作情境、生活情境、学习情境、交往情境、自然情境等刺激着读者的内心,进而让读者感受到文本的情感。这种情境便是直观的、可感受到的客观现象,这种现象与读者内心相互作用,便产生了情感。所以读者感受文本情感的途径归纳如下:由此,我们可知,读者是通过文本所描绘的可直接感知的社会情境、自然情境,来作用于读者的内心,从而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上例中的第段文字,作者描绘了自己孤苦伶仃以及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情境,读者阅读这段文字的同时,将这段文字再现为生活情境,这种生活情境作用于读者的内心,于是读者便感受到了作者寓
7、于文本中的苦、悲、酸及祖孙深情。第段文字,读者借助于诗中“好雨,,“潜”“润物”等富有情感的词语,将整首诗再现为春天春雨使自然万物在形声色等方面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境,这种情境作用于读者的内心,读者的内心由惊而感受到了文本所传递的对春雨“喜”之无尽的情感。第段文字,读者则直接根据文本提供的意象,再现出秋天的各种景物的境况以及作者在这种秋意中的行为,这些景物和行为作用于读者的内心,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所传递的对秋的“悲凉清静”的喜爱之情。所以,作者在传递情感时,必须根据读者感受文本情感的途径,来创作文本。由于读者感受文本的情感是由文本所描绘的社会情境、自然情境与读者内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
![“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_第1页](https://www.1wenmi.com/fileroot_temp1/2024-4/7/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1.gif)
![“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_第2页](https://www.1wenmi.com/fileroot_temp1/2024-4/7/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2.gif)
![“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探索(上).docx_第3页](https://www.1wenmi.com/fileroot_temp1/2024-4/7/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1f4d719c-5359-4b22-bc31-480eb78cc7ae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情 文本 写作 思维 探索
![提示](https://www.1wenmi.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