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浅析三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1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在清代统治者的“十从十不从”的民族政策制度下,清代汉族女子发式仍以沿袭保留本民族特有的发式为特点。大多继承了宋明时期女子发式之造型,如松鬓扁鬓、牡丹头和钵盂头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省略了之前的华贵与繁缗艺术风格,在继承明朝发式的基础上古典形式有所递减,出现了具有划时代特有的韵味与装饰。女子发髻由扁圆形状越趋近长圆变化。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化,为了更方便劳作,节约在整理发型上耗费的时间与精力,简洁的发型在清代晚期受到广大妇女们的喜爱,假发髻也从新开始流行起来,不仅仅可以提高整理发式的效率,又因其款式之多造型变化之广而成为清代女子梳妆打
2、扮的重要手段之一。清代汉族女子发型以其呈现圆形卷,类似云朵,头上多加丝网,采用低小发髻。江南妇女的低矮发髻外留出一缗头发成为时髦。到了晚期时期,在于满汉文化在长期相融合的大背景下,女子的发式发展更加广泛与多元。不同的发式体现着女性不同的地位与身份。富者的发式上装有翡翠玛瑙,金银宝玉等装饰,由于这些饰物质量较重,因此造型用的假发在同一时期备受阶层女子欢迎。贫者女子为了便于劳作采用低矮紧发髻更加实用,也有用黑色线纤维或用马毛来制作假发,使得头发看起来更加乌黑亮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清代女子的发式可以间接的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礼仪及社会制度,同时也可以反应某一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活
3、状态。3晚清女子发式的演变2清代女子发式的文化现象2.1 人生阶段的标识我国古代发式样式各异,每个女子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种发式,根据年龄与婚假状态的变化,发式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人们也以此来区分女性们所处于的人生阶段。这也为当代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在我国古代,女子十五岁便可以成婚,未婚的年轻妇女通常梳Y鬟和Y髻,等到成年出嫁的时候再将发式束为其他形式。女性发式的变化也是其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礼。清代时期的女子发式具有浓郁的历史背景色彩,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深刻,清代的发型服饰成为时代物质和精神化身的产物,随着思想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女性的发式也在潜移默化发生着变化。进入到20世纪
4、在发饰、服饰方面出现了相对的兼收并蓄,包容并举、吸收时代的相对宽松现象,人们的思想束缚有所开禁,女性表现出对时代美的渴望与追求,汉族女子形成了盘发髻的普遍现象。无论身份高低、富贵贫贱,统一盘发。汉族女子常见的有清代初期“尖椎髻发式”、“髻发式饰花钗”;清代中期“头髻发戴遮勒眉”;清代晚期“圆满发髻”、“喜鹊尾髻发式”等。4清代汉族女子发式对当代的影响2.2 发式与社会礼仪制度关系旧社会的制度相当森严。不同阶层的女子生活水平决定其发式的样式与华贵程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变化,晚期开始受到西方服饰文化的猛烈冲击男子剪辫、女子放开“天足”两大条例影响,女子在受到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女子的社会
5、地位开始提升,社会权力体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的女子在新新时代时期展示赵新女性形象。晚期女子的发式在20世纪初已经发展在融入了现代西方的造型元素,并在现代意思基础上保留了部分原有的传统的样式。发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现今社会女子不用加以过多的装饰就可以轻松的编辫子、马尾、直发等,这些发式均是在明清发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得其更加适应现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女性更加方便生活,便于梳理。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更多的思涌入中国,在这种国际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也在保留自身的文化特点,更多的设计师将明清发式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作品,使得作品更富有中国独特的东方神韵和历史时代感
6、,将中国风推向世界。5结束语女性将自己的情感充分的以发式的方式真实的呈现出来,对时代发式意义的从新构建,用自身的审美品味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用智慧创造出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特有的美。未来,独具魅力的发式成为每个女性必毕生的追求,在发式中倾注了女性们的复杂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身份发生转变,每一个人生的阶段都是不同的新起点。无论怎样的社会等级,怎样的身份地位,各个阶层的女性都有着自己对发式的追求。发式是一个民族发展阶段的载体,因此发式的演变发展的过程更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参考文献:1王鸣.中国服装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1862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31-353张春新.发髻上的中国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2-3.4马大勇.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2012:1.马大勇.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M济南:齐鲁书社,2009.中国古代发型http:/7刘鸿.慧丽.女性化妆史话M.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