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全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1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2 .能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1.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课时2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一学弈。(简介孟子)3 .释题:“弈”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4 .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5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在
3、书上做记号。2 .指名读课文,师相机正音。3 .课件出示本课易读错的字词,学生齐读。(诲、惟、鸿鹄、弓缴、弗、矣、与,强调“为”是个多音字)4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5 .理解句意。(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2)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1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一一“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4、之工2 .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 .二人师出同门,结果却一成一败,原因何在呢?真的是后一个人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么?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引导学生读出设问语气)4 .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导致了不一样的学习结果。你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们的学习状态呢?(专心致志、心不在焉、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全神贯注、心神不安、一心一意)5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1)你在学习上有过与弈秋的两个徒弟相同的经历吗?结果怎么样?(学生交流,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性。)(2)师小结:是啊,无论做什么事,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正如韩愈所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
5、行成于思毁于随”。6 .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五、指导背诵1.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停顿提示,反复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先将课文分层次,然后根据提示背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J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2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 .课件出示孔子的头像,并作简介。师: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博学的人。师: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吧。二、读通课文
6、,掌握字词1.请同学试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圈出来,与同桌交流。4 .指名同学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语句。5 .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语速、语气)6 .全班放声齐读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1.举日一一“象”的观照(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再放松!请随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太阳的样子。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看到了吗?(2)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词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然后,把这
7、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板书:车盖盘盂)(3)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提示,继续想象太阳。师设置情境: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感觉到了吗?那么,也像刚才那样,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请把这两个词语默写到本子上。(板书:沧沧凉凉探汤)(4)理解“沧沧凉凉”“探汤”(5)齐读词语。7 .择日“理”的寻思引导学生探究“车盖一一盘盂”“沧沧凉凉一一探汤”每组词语之间的关系。(1)师:大家注意看,
8、我在这两个词语之间画一条线,在那两个词语之间也画了一条线(板书:车盖一一盘盂沧沧凉凉一一探汤)。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画?这里有些什么名堂?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教师引读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热”的感觉。最后学生齐读。(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8 .辩日一一“趣”的体验(1)师: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善罢甘休。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一一(辩斗)(2)理解“辩斗”(辩论,争论)(3)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倾
9、听。)(4)师提示“辩斗”语气、神态、动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语句前创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驳的言辞,还可以赋予两小儿动作,尽量还原两小儿激烈“辩斗”的场景。9 .决日一一“知”的分享(D师: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2)通过用“决”组词的方式理解“决”在文中的意思。(3)学生自由举手表演“问孔子”的情景。(4)师创设“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见,是日始出时去人远,还是日中时去人远呢?请小先生不吝赐教。师创设“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又是为什么呢?哪位高人愿意指点迷津?10 悟日一一“智”的启迪(1)师:这个
10、问题,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科学常识,并不太难。但搁在两千多年前,却是一个难题。不但难倒了两个爱思考、爱辩斗的小儿,也难倒了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知)这里的“知”怎么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四、通读课文,领悟道理1.解开“辩日”之谜。(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3)借助多媒体“印证”学生的解释。11 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1、看(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老师小结: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教学板书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思鸿鹄将至结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道理:做事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两小儿辩日日初出日中一儿近(大)远(小)另一儿远(凉)近(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