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实现人的主动发展,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实现起来却总觉得千难万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总有无数种理由让各种教学实践停滞不前,甚至失败。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不去努力就肯定不会有可能,教师不可以沦落为“知识的搬运工“,我们是要做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下面就是我从平时的教育教学的经验中有如下反思和感悟:一、教学方法的转变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创新教育必须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
2、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在中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的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受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驱动和制约。创新意识和品格主要表现为创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不畏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意志坚定、能经受失败挫折、持之以恒等等。有了这种意识和品格,就能抓住创新契机,启动创新思维,得出创新成果;反之,创造思维活动是难以启动或难以强化、难以调节从而坚持下去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有:独创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独立性强,高度自信,热情而勤勉,果断
3、而顽强,善于从新角度去评判事物,能在寻常的情况下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去观察,进行比较、分类、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性,即积极自觉地思维,对所学的内容、客观事物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探求。求异性,是不满足一般的现成的结论、答案和方法,追求独特的见解,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发散性,是指思考问题不单一化。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思考和想象,从而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耍课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采用多种方法,营造创造型的学习环境。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即使是简单的知识也难以掌握
4、,更不用说创造性了。教师可以故意设置障碍,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3、改变陈旧的评价方法,建立新的评价观念。根据创造思维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及验证期的特点,改变语文学习中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法,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留下创造空间。4、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学生的认识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就会堵塞创造思维。(二)遵循思维规律,强化创造型的语文能力训练。创造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
5、立的分析、综合、联想、想象、比较、抽象、概括,让已知与未知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能力。培养创造力,就应在教会学生学的过场中设计丰富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不仅思考这问题怎么回答,而且思考“老师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此,它不仅是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教师示范如何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1、挣脱教参束缚,巧妙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比较是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可用于对知识的理解,也可用于能力迁移以及对课文的评说探究。另外,“联想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及其她学科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
6、渐进的特点,虽然思考方向单一,但是由于课本无现成答案,学生必须经过多层思维才能有新的发现。2、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求异思辨,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目标明确但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的答窠的训练题,这是课堂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同一端点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寻求角度迥异的途径,不强求完全统一的答案,但在求异的基础上进行优劣比较,寻求“最佳”。设计此类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而求同思维则是一种线性思维,它的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融合的、聚敛的。创造思维的训
7、练应是两种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三)确立教学观,转变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课堂成为学生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1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仍是教师进行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过去只把学生局限封闭在教科书和教室内的简单做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立足课堂和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每一堂课都成为能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的体验融入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本身就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创设情境,利用多种
8、手段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积极将课堂向课外延伸,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适应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必然要求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作为保证,教育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教育教学诸多要素中,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尽管只是属于形式范畴,但是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能推动内容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必然会像历史上的历次变革一样给教育教学多方面带来一系列冲击,从而使我们真正迈进教育信息技术时
9、代。三、新学习模式: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全班齐学现行课堂中往往存在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情况,我想这是因为我们在备课时往往以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在2019(下)学年我尝试过“个体自学一一小组互学一一全班齐学”的学习模式,因为所带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牢,且学习自律性较强,于是我尝试在开课时告知学生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教材相关部分的自学,并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困惑。四、发表意见,答疑解惑,小组互学个体自学完毕后,组织学习共同体的交流讨论,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
10、集体检测,积极发问,全班齐学小组互学完成后会进行全班的集体检测,查看自学及合作学习的成效,评价则以小组评价为主,激励同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孩子们积极分享、积极发问。数学课的最后我会根据集体检测的结果,对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讲解或强调。在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过后,我发现对于学优生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增加了学习自主性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极少部分的学困生而言,学习依赖性仍然存在,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提问时,应尽可能多的创设开放性、思维性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是不是问题。五、课后及时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每一位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像学生学习一样,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我们要逐渐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观念,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渗透“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一思想,只有学生思想上发生了改变,行为上才会有所进步。教师:勇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勇于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共同学习的效率,关注每一位、发展每一位,找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处,并以此为契机发挥学生内在的能动性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