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审计失败成因及相关应对措施120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审计失败成因及相关应对措施12000字(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浅析审计失败成因及相关应对措施目录引言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2(一)研究背景2(二)研究意义3二、文献综述4(一)国内文献综述4(二)国外文献综述5三、审计失败的定义及研究口径6四、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7(一)审计失败成因主流观点7(二)审计失败的成因分析88五、审计失败的应对措施13(一)基于审计失败成因的应对措施13(二)货币资金审计程序14六、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引言审计在资本市场中起着守护者与监督者的作用,上市公司通过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迸行审计,在较短时间内得出相对公允的财务报告,进而减少了社会交易成本。相反若审计失败频繁发生,审计便不能起到应用的监督作用,反而成为公
2、司的负担,于此同时社会信用成本也大大增加。对于审计失败的定义,不同学者的论述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于国内外审计失败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审计失败的定义与范围,同时将研究对象限制为国内上市企业,以期相关成因分析以及解决措施能够对事务所乃至监管部门有所启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背景基于现代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代理关系即股东委托职业经理人进行公司管理,以及股票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对于充分公允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依照审计准测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对于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然而现代的外部审计在经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最后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依赖于审计
3、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一审计风险模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重点关注的两大风险,一是关于重大错报风险即被审计单位本身存在的相关风险,二是检查风险即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计划或执行过程中未能发现相关问题的风险。根据现代的审计理论依据,可以大致将注会师的工作分为两阶段:第一,根据相关信息包括行业环境与政策,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战略目标、管理层可信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等全面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审计计划,执行必要的实质性程序找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以应对检查风险。而这套理论制度基于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同时凭借其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进行检查。但是
4、其本身就存在矛盾,其一佣金全部来自客户的事务所本身所处的地位便不是客观独立的第三方,所有关于独立性的约束来源于注会师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以及事务所整体对于风险和盈利的衡量,其次在项目人数以及专业素养的限制下实质性程序的充分性其实是值得怀疑的。综上某种程度上,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本-效益原则”的妥协产物。从以上角度分析,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管理层或股东在股价业绩压力影响下的“异常”动作,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例的增加便相对可以理解。鉴于财务审计失败几乎都给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们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损害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以及扰乱了市场秩序,对其进行研究并减少其发生概率便显得十分重
5、要。表12015-2019年度证监会行政处罚相关数据年份处罚公告数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数罚款总金额(万)2015112020164370201765100201954106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二)研究意义审计失败案例近年来不断涌出,康美、康得新、獐子岛、蓝田股份等公司不断挑战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底线,因而对相关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经验应用于监管或是其他审计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增加审计服务价值。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衡量审计报告对于企业的帮助以及事务所的背书能力综合考量审计费用。若审计能进一步将合理保证变为有效保证或确认保证,公司必定愿付出更大成本获取相关服务,事务所也因
6、此可以增加相关收入并进一步发展。而这建立在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减少社会交易成本,调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会通过审计报告衡量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而由于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例频发使得相关机构采用其他的方式噌加对于企业的了解,从而增加了社会总体交易成本。而审计失败通常伴随着一大批股东,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等小股东利益的流失,若审计失败被抑制,相关市场的总体风险也会得到一定的下降。(3)促进各方协调,促进社会诚信氛围。本文基于审计相关各方的研究,论证了关联方的有限关注以及其他相关原因,增加了审计失败发生的概率。监管机构若充分将各方关系协调并给予一定重视,将有利于社会诚信氛围的形
7、成。二、文献综述(一)国内文献综述余玉苗(2004)指出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专业领域了解不深,从而容易忽略相关特殊会计处理以及被公司财务蒙骗。因而建议会计师事务所中实行行业专门化,行业专门化是指在某种或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了专长,按照客户数量统计,德勤在零售企业和公用事业审计市场、安永在服务业、毕马威在金融服务业、普华永道在采掘和批发行业分别占有审计市场份额优势。陈志强(2006)认为审计失败的定义过窄,审计是否失败仅仅取决于审计师是否充分执行了必要的审计证据而不是根据审计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进行判断,这有悖审计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一件事未达到既定目
8、标,但从事这件事的人本身并无过错也界定为失败,由此看来,审计失败的定义也有悖人们的常识。刘斌等(2008)通过建立审计质量的二次函数模型,分析了采用不同公司体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存在多个审计客户时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得出提高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失败的方法有:1.建立有限合伙制;2.完善赔偿机制;3.提高审计师诚信度;4.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王建新(2008)指出审计失败的根源在于审计风险的失控,而审计风险源自于,舞弊三角理论”即机会、压力和自我合理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和公司舞弊三角重合,那么审计失败就会发生。许冰昕,聂帆飞(2014)通过的三峡新材财务造假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总结了审
9、计失败的原因,并且得出对于财务造假的应对措施。该案例涉及到当年负责该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其对该公司当年的年报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证监会指出,该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执行应有的审计程序,甚至涉及违法违规。而该公司隐瞒关联方交易信息、财务数据造假、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等。薄澜,姚海鑫(2013)分析了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关系,根据双方行为的选择得出了相应的结果,通过博弈模型展示了不同选择下双方的收益。文章得出结论:财务造假可能性和惩罚力度呈现反比关系;审计师发现造假的能力与财务舞弊呈反比关系等。刘启云(2015)指出审计失败的定义是指审计师未发现相关财务账目、内部治理
10、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出具或披露了与事实不符审计意见。并且监管体制、审计市场的竞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性、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与道德、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审计失败的原因。徐敏(2016)指出绝大部分审计失败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审计独立性的缺失,而非审计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并从社会因素、客户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独立性缺失的原因,给出了提高审计独立性以防范审计失败的建议。(二)国外文献综述Palmrose(1988)通过对独立审计人员的诉讼迸行比较,以评估诉讼作为区分审计人员质量的一种手段。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建议将具有相对低诉讼活动的审计师和高质量的供应商配对。文章通过实
11、证分析了一个法律案例的样本和这些案例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件涉及I960年至1985年期间针对“八大”和“非八大”的审计相关诉讼。结果表明,非八家大律师事务所整体的诉讼活动高于八大律师事务所。这与支持八大审计机构作为质量差异化审计机构的现有研究一致。Bajaj等(2003)通过比较一组在股东集体诉讼中被指控存在会计不当行为的公司与一组在同一行业、规模相似的匹配公司的审计师薪酬,阐明了审计失败与高额审计师薪酬相关的争论。他们研究的证据表明,在客户涉嫌参与会计欺诈期间,审计师的审计或咨询服务没有得到不同的报酬。然而,对于那些对所谓的欺诈行为反应最大的公司来说,即使在控制了审计师薪酬的其他已知决定因素之
12、后,其费用总额中的非审计部分也明显高于可比公司。Tackett(2004)讨论了萨班斯法案在减少重大审计失败方面的作用,提出了审计失败的四个原因并讨论了萨班斯法案中未提及的可能对审计失败造成的影响,给出了可以减少审计失败的建议。作者主张通过修改萨班斯法案中政府有权决定会计年度的相关规定,以此消除审计的忙季。如果审计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以统一的速度进行,将消除审计师的疲劳及与之相关的审计错误,以减少审计失败的可能性。Fafatas(2010)研究了审计失败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监控活动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审计失败事件所涉及客户公司的可操控性利润的变化,并研究了这些应计利润在审计失败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是
13、否会下降。实证结果表明,审计师对审计失败的反应已经随时间发生了变化。审计人员涉及的发生于安然事件至萨班斯法案执行期间的审计失败案例,在下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将更为保守。具体来说,与同一城市的其他审计公司的客户相比,涉案公司客户报告的可操控会计应计利润显著下降。然而在2001年安然事件发生之前,没有发现应计利润有显著变化。三、审计失败的定义及研究口径审计失败在国内审计学术界通常认为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考虑到审计失败中,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失败影响较大且近年来发生频次较高,本文中不过多涉及内部审计或政府审计等领域审计失败的情况。这意味着审计失败和经营失
14、败并无直接性关联性,即使出现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另外,而股市中被人看好的“白马股”也可能存在审计失败的风险。而另外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审计失败应当解释为审计项目失败,即除了包含学术界相关审计失败定义的情况外,项目组在年报时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出具相关审计意见或由于无法出具审计意见而中止服务也应当被归类于审计失败。两大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第一种观点逻辑上符合审计的定义,即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审计证据,为出具的结果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第二种观点使得审计失败符合常识性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未能表达审计意见显然也算作审计失败。事实上,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审计失败之外的是否就是审计成功
15、,显然无法表示审计意见无法算做审计成功,若审计可以分类为审计失败与审计成功,那么无法表示意见与中止审计服务就应当被归类为审计失败;若审计分为三类,审计失败,审计成功,无法给出意见等,那么审计失败就应当遵循第一种定义。笔者认为,一个管理学、会计学的社会科学概念的定义不应当无法以常规的思维理解或与常识性的概念相背离,其应当符合某种内在的逻辑性,若相关的定义描述解释后仍是抽象得让人无法理解或是让绝大部分相关领域乃至正常人觉得合理性存疑的,应当考虑被改进。同时,相关的审计准则或是框架中存在许多依靠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东西,而执行的过程中尽管审计师通常会制作相关底稿记录归档相关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但是“放飞
16、机”现象却经常出现于相关审计项目底稿。综上,若不存在明显的审计程序缺失或疏漏,判定是否是由于审计人员是否由于未遵守公认审计)隹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实际操作过程中较为困难。事实上,若财务造假东窗事发的同时对审计单位问责,而非调查其是否遵循了公认的会计准则,有利于审计质量以及审计人员审慎性的提高。综上,笔者认为研究审计失败应当适当参考第二种主流观点的理解,即将审计失败解释为审计项目失败。需要强调的是,审计失败的定义中强调了审计师提出或表达了不当的审计意见而非被发现存在相关情况,这意味着,审计失败可能以下几种情况:1 .审计后的结果被验证出存在相关问题;2 .审计结果存在问题但暂时并未被发现;3 .由于各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