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古代官靴的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中国古代官靴的演进.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古便履趣谈之_中国古代官靴的演进【作为封建时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所穿的鞋式成为现今不少人所感兴趣的话题。在古代统治阶层看来,上至帝王下至小吏的脚下之物无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那么,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官靴又经历过哪些演进呢?】中国古代官员鞋履的演进,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后,创立了衣、冠、履各种服制,但对官员所穿的鞋履尚没有严格的规定。直到汉代,社会繁荣昌盛促进了鞋履制作的发展,服饰与鞋履逐渐有了严格的等级差别,尤其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鞋履中表现的比较突出。隋唐之后,中国鞋履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官员所穿的鞋履也逐渐固定鞋式,经过历
2、朝历代加以演变,连同服饰一起共同构成了封建时代的服饰文化。隋唐时期,靴开始流行,这种经由赵灵王“胡服骑射”而进入中原的马靴凭借着其舒适的穿着体验和独特的鞋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隋唐兴盛皆由征战而起,于是适合骑射的靴子也随着帝王将相的金戈铁马一同入主宫殿之上。史书唐书车服志中记载:“初隋文帝听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又如明田艺衡在留青日札中称:“乌皮六缝,靴也,唐有此名,故曰: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为深耻。”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乌皮六缝的喜爱,而这种乌皮六缝的靴也和袍、乌纱帽以及折上巾一并成为了贵臣们的通服。当时翰林院做学士的李白正是穿着靴子,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
3、详的“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典故。宋代鞋式基本沿袭前代制度。至元朝,靴被定为百官公服,且规定为黑色的皮革制作。元史舆服志一记载:“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胯,鞋用朱革。W,以皂皮为之。”由于元朝时期统治者推崇骑射服饰,所以靴这种鞋样自然成为了标准服饰。这样的皂靴之制被明朝进一步沿用,明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当时“其幔头皂靴,自上至下皆同也,又如明末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记载:明代职官公服,“则乌纱帽,圆领袍,腰带,皂靴”。这些足以说明皂靴在明朝被固化为一种鞋履制度礼仪。明史中关于皂靴的穿着有着非常详尽的记载,洪武初定制朝服祭服,皆白鞭(袜)黑履,惟公服则用皂靴。明朝律法规定有赐状元朝靴的制度。同时,校尉
4、力士上朝当值则可以穿靴,出外则不许。一般的庶人不许穿靴,只许穿皮扎革翁。明朝时期对于靴的穿着方式及穿着时间有了极为清晰的说明和规定,体现出靴如同朝服一样的政治文化。从当时胡服骑射的番外之物,到明朝时期的皂靴成为官靴,靴的政治色彩也越发浓厚,成为了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例如儒林外史较多记叙了明朝时期士人的着装,在第二回中便有“周进看那人时,头戴方巾,身穿宝蓝缎直褛,脚下粉底皂靴。”全句当中没有一句具体写到此人的具体身份,但是只需在文中提到粉底皂靴,读者便可以迅速且准确地判断出此人为官家之人,再通过前后叙述,我们便得知此“脚下粉底皂靴”的人便是新晋王举人,而中了举人便意味着正式踏入了仕途,成为官府
5、之人。由此可见皂靴在明朝时已然成为了官员的特有靴式。皂靴作为朝堂礼仪的一部分在清朝时期被沿袭下来,并搭配清朝特有的官员服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清朝政治服饰文化。由于清朝入关之前为马背上的民族,于是沿袭明制的官靴不仅符合其民族的服饰传统,也呼应其入关实为清君侧的出师之名。清朝时期,官靴和明朝一样被特定为皂靴,相关的皂靴穿戴制度也更加严格规范,并且开始在鞋式的细节上加以区分。如官员上朝需穿方头皂靴,皇帝所穿皂靴则多为青缎做面和羊皮做里。而一般的平民只能穿尖头靴。应当说明的是,此时期所流行的粉底皂靴其“粉”并非是粉色,而是白底,这样的皂靴样式被后世所继承,直至今日,在戏曲舞台上,皂靴仍然是帝王将相的脚下之物。作为中国古代官场服饰的一部分,其官靴的演进,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古代鞋式文化的发展方向。如今,虽然官靴已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但中国古代官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永载中国鞋文化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