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政策分析与优化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政策分析与优化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4嘴企业抽降费的i嘘分析与优他1议近些年来,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获得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至关重要。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超过13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胡怡建和宫映华(2020)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众多挑战,包括经济转型、收入两极化严重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坚持普惠性政策有利于更好地化解危机。减税降费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实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社会结构、防范市场风险,对于企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显著作用。改
2、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总数超过4400万户。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稳定、刺激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由于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帮助小微企业顺利恢复生产,政府在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之举,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码,旨在更好地帮助相关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现行减税降费政策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为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近些年来政府致力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一)增值税政策小微企业增值税减税政策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
3、准、征税范围以及起征点的优惠上(见表1)。表1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汇总来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资料整理所得文件号相关政策主要举措财税(2013)52号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财税(2018)33号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2020年第13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日,自治区、直辖市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
4、收增值税(湖北省除外)。2021年第12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二)所得税政策表2小微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来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资料整理所得文件号相关政策主要举措财税(2014)34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财税(2015)34号关于小
5、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财税(2019)13号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2021年第12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三)其他相关税费政策表3小微企业其他税种政策汇总来源:根
6、据国家税务总局资料整理所得文件号相关政策主要政策和举措财税(2009)28号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享受了原有地方税种优惠政策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对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内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用地,暂按应征税款的50%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财税(2016)12号关于扩大有关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的通知从2016年2月1日起,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财税(2017)77号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I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财税(2019)1
7、3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一系列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轻,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闫坤(2020)认为目前我国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比如资源配置效率的不高以及新动能增加不足等。由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且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如何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使政策的红利发挥最大效益至关重要。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政策缺乏长效性,实施效果欠佳目前
8、,我国实行的减税降费政策的有限期相对较短,一般为3年,较短的期限影响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实施的效果,对于小微企业长远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小微企业为了符合减税降费政策的主体标准,旨在享受政策的优惠,企业的高管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产生短视行为,通过使用不当手段进行操控,使之符合政策所要求的条件。等到企业享受完政策“红利”到期时,再随即进行相应调整。企业这种自利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战略计划的实施,不利于长远的发展,而且造成了国家税收资源的严重浪费。(二)宣传力度薄弱,配套机制不健全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专业的财税知识人员,使得多数小微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优惠政策或者虽然了解政策,但是
9、由于在缴纳税费是缺乏专业的财税人员指导,纳税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甚至违规、违法的行为,且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健全,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三)创新意识薄弱,优惠形式单一大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比较单一,科技含量低。而研发活动自身具有投入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高风险等特征,加上企业的经营者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存在,基于业绩考核的原因,对于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积极性也会存在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虽然当前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或者税率的优惠,但优惠形式单一,小微企业整体缺乏创新意识,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三、小微企业
10、减税降费的优化建议(一)优化税制结构,增强企业获得感政府发布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普惠性减免政策和阶段性政策。由于地域特点、行业特征的不同,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应结合具体的实际,既要全面推广政策实施,又要因地制宜,灵活进行变化,使得普惠性减免的“红利”效果最大化,阶段性政策比如为应对突发事件发布的7批28项减税降费的措施,这类政策具有时效性和特殊性。对于纳税人征收涉及的增值税、所得税、社会保险费等多种税费种类,可以降低征收税率、简化税收程序,实现规范化征管。通过制度改革推动税费优化,进一步提升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占比,实现主体税费加力减负。(二)推进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参与感政府要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解读
11、,通过“互联网十大数据”,利用科技手段,线上+线下辅导方式相结合,增强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宣传实效性。为了使小微企业能够充分地理解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税降费精准“滴灌”,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宣传。通过税局网站、移动客户端、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以及建立微信群和QQ群、公众号等形式,实时更新最新税收政策,及时跟进,强化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力度,实现最大范围信息覆盖。第二,线下多开展宣传活动,可以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发放,上门辅导或者定期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号召本地小微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进来,现场普及政策内容,随时进行答疑解惑。针对重大的财税优惠政策,特别是最新下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12、可以采用“一政一讲、一措一谈”方式,把政策讲明白,流程说清楚,加强政策解读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增强政策实施的效果性。第三,政府依托云平台大数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优惠政策标签体系,优化操作流程,通过软件的使用,快速准确的甄别符合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减少政策宣传到政策执行之间存在的时滞和门槛问题。(三)强化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幸福感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长远来看,对于政府而言,应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存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简化小微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研发费用扣除的相关认定环节,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条件。对企业激励的重点从产品的销售等中间环节
13、转换为基础的研发设计,从源头上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另外,政府可以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微企业所得税税前的扣除标准,提高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四、研究结论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其平稳健康发展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增强经济韧性提供重要支撑,近些年来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普惠性纾困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小微企业的生产发展仍面临一定的难题。本文在梳理小微企业近年来各种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探究实施的效果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意见。减税降费的本质不在于提高减税降费的“总量”,重点在于政策实施的精确性和有效性,保证实施效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该减的税减下来,该降的费降到位,使小微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改革红利,提高可持续竞争力,打造双循环经济下小微企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