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井灌工程——星罗棋布藏水于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桔槔井灌工程——星罗棋布藏水于沙.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桔梅井灌工程星罗棋布藏水于沙位于浙江省诸暨市的赵家镇,地处会稽山走马岗主峰下的黄檀溪冲积小盆地,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浅,枯水期地下水埋深在13米,雨季则在1米以内。数百年来,凿井并用桔椽提水成为当地村民灌溉的主要方式,称为桔椽井灌工程,是我国最早循环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工程型式之一。诸暨桔椽井灌工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赵家镇赵家村赵氏宗祠内保存有一块刻于1809年的“兰台古社碑”,记载当时赵家镇一带阡陌纵横,履贩皆黎,有井,岁大旱,里独丰谷,则水利之奇也。”在赵氏宗谱中载有道光二十年(1840年)所立的永康堰禁议一篇,称“天旱水枯,家家汲井以溉稻田。旱久则井亦枯,必俟堰水周流,井方
2、有水。以地皆沙土,上下相通,理势固然。”可见,当时的古人对地表地下水循环机理已有科学认知,并利用这一原理人为增加地下水入渗补给。诸暨桔椁井灌工程体系由两部分组成:拦河堰,增加区域地下水补给量;田间桔椽井灌系统,由若干个灌溉单元组成,每个灌溉单元均包括古井、桔椽与灌排渠系等。当地将这种桔椽提水灌溉的井称作拗井。20世纪30年代以前赵家镇的拗井达8000多口,星罗棋布,俗称“丘田一口井”。每丘田都有一套由古井、桔椽提水器械、田间灌排渠道等共同组成的小而精的灌溉工程体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灌溉单元。目前,赵家镇泉贩村拗井保存最为集中,还有118口,灌溉面积约400亩。诸暨桔椁井灌工程是桔椁提水的活化
3、石,具有独特的历史、科技和文化价值。桔椁井灌工程充分利用区域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用最为简易的古老工程设施型式,充分发挥灌溉效益。当地先民在约200年前已对地下水循环机理有科学认知,并据此通过工程设施人为增加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将迅速流失的地表水资源转而存蓄于地下,提高灌溉可供水量。合理的井群布置,使位于不同高程、属于不同农户的每一丘田都有井水能够灌溉,每丘田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灌溉单元。桔椁井灌工程设施具有明晰的归属与使用权且与耕地一致,加之地下水资源分布的相对公平,为减少用水纠纷创造了客观条件,对涉及不同农户用水权益的,又通过乡规民约形式确立了合理完善的协调机制,体现了朴素而有效的管理智慧。诸暨桔椽井灌工程是古老的提水器械和早期灌溉文明型式的历史见证,其历史演变,见证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程,见证了农业社会中灌溉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2015年,诸暨桔椽井灌工程被认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