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doc(8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二 年 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三章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第四章 施工组织措施第五章 综掘巷道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一节 工程概况第二节 施工方案第三节 支护设计第四节 支护工艺第五节 矿压观测第六节 施工方式第七节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第八节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 炮掘巷道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一节 工程概况第二节 施工方案第三节 支护设计第四节 施工工艺第五节 施工辅助系统设置第六节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七章 工期进度安排及保证措施第八章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第九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第一节 安全目标第二节 安全保证体系第三节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第四节
2、施工应急预案第十章 环境保护、安全质量标准化及文明施工第十一章 计划、统计和信息管理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安全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3、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矿山工程部分(建标200192号)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
3、002)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10、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1、电器装置安装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173-92)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5、煤矿测量规程16、煤矿安全规程三、国家及煤炭行业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政策及法规四、招标图纸和其它有关技术资料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施工场地(现场)具体地理位置剥蚀低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西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周
4、边相邻有6个煤矿,井田北侧为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大宁煤矿,西侧依次为原山西阳城石门沟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泽腰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梁庄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阳城清池煤业有限公司,东部相邻为原山西阳城西沟煤炭责任有限公司。2、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第二节 地质情况井田位于太行山脉西麓,沁水煤田的南缘,地貌划属为剥蚀低山地,以低山丘陵为主。井田内地势变化较大,地形呈北高南东低,海拔最高点在井田北部山梁上,标高886.51m,最低点在井田东南部峪则村,标高651.90m,相对高差234.61m左右。第三节 地质构造情况.2.3.1地层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东南部的阳城矿区,井田内大面积为第四系松
5、散层所覆盖,沟谷及山坡零星出露有小面积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根据矿井实际揭露及钻孔资料,井田内赋存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第四系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现依次叙述如下:2.3.1.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埋藏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深灰、青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色、黑灰色泥灰岩,含次生石膏及侵染状黄铁矿,下部裂隙岩溶发育,并为方解
6、石脉充填,局部为角砾状石灰岩,据井田内水源井揭露,本组厚42.0m。2.3.1.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一般有灰色鲕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组成,偶有灰黑色粉砂岩、夹菱铁矿及硫铁矿等组成。全组厚度07.51m,平均6.10m。2.3.1.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连续沉积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黑色、黑色泥岩,灰黑色、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石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沉积厚度较稳定,本组厚度67.63121.82m,平均77.58m。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段
7、:一段(C3t1)自K1石英砂岩底至 K2石灰岩底,厚7.8511.33m,平均9.29m。由K1石英砂岩、泥岩和15号煤层组成。15号煤层平均厚1.83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之一。二段(C3t2)自K2石灰岩底至K4石灰岩顶,厚19.6841.3m,平均23.52m。本段主要由K2、K3、K4石灰岩与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11号、12号、13号煤层组成。K2 石灰岩厚 6.8514.91m ,平均 10.01m,为全区最稳定之石灰岩,含方解石条带及燧石结核。K3石灰岩厚04.60m,平均3.89m,K3石灰岩为13号煤层直接顶板。13号煤层层位较稳定,为不可采煤层,K4石灰岩厚 0.47
8、3.60m,平均1.54m,为11号煤层直接顶板,该石灰岩层位稳定。K3K4石灰岩层之间厚一般为6.90m,以泥岩及11号、12号煤层组成。11号、12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三段(C3t3)自K4石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40.1065.11m,平均44.77m。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泥岩、K5石灰岩及5号、6号、7号、8号、9号煤层组成,常以方解石条带充填。K4K5石灰岩之间厚一般为28.30m,主要以泥岩和煤层组成。6号、7号、8号煤层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9号煤层为稳定不可采的薄煤层,厚0.30.71m,平均厚0.60m。K5石灰岩K7砂岩底厚一般为16.47m,主要以泥岩、粉砂岩、
9、细粒砂岩及5号煤层组成,顶部厚层状泥岩中含菱铁矿结核,K5石灰岩厚 0.903.91m,平均1.99m,K6石灰岩厚02.06m,平均1.18m,5号煤层为不可采的稳定煤层。2.3.1.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含煤沉积,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该组主要可采煤层3号煤发育于其中下部。3号煤层上部以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02层不稳定的煤线,3号煤层下部至太原组顶界主要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粉砂岩及灰色细粒砂岩组成,厚9.52m。本组厚度42.1055.57m,平均47.18m。2.3.1.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连续沉积于山西组
10、地层之上,井田内零星出露,为陆相沉积,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主要由黄绿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组成。下部泥岩颜色为灰黑色,向上渐变为黄绿色,到顶部为紫红色含铁质鲕粒铝土质泥岩,其层位俗称“桃花泥岩”,稳定而特征明显,为本区上、下石盒子组地层分界的辅助标志,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本组厚度43.0077.20m,平均厚65.55 m。2.3.1.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主要岩性为黄色、紫色泥岩与中粗粒砂岩互层,底部为灰白色含砾K10粗砂岩,该区本组地层风化剥蚀,井田北东部最大残留厚度约230m。2.3.1.7、第四系中更新统(Q2)井田内大面积分布,岩性为浅红
11、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厚020.0m,平均厚15.0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3.1.8、第四系上更新统(Q3)大面积分布于坡梁上,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局部夹有砂层。厚度015.0m,平均10.0m。2.3.1.9、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井田沟中,为近代冲积、洪积层,主要由浅黄、灰绿色亚砂土及砂砾石等组成。厚度08.0m,平均5.0m。2.3.2构造井田位于晋获褶断带西侧,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构造为宽缓的背、向斜相间的褶曲构造,背斜轴在井田中部,向斜轴在井田西部,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17。井田内发育大小四条正断层,界内未发现环形陷落柱和岩浆活动,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褶曲构造S
12、1背斜:为一宽缓背斜构造,其轴部在井田中部,走向南北,向北倾伏,南部地层较缓,北部地层较陡;S2向斜:紧挨背斜西侧为一向斜构造,走向南北,地层倾角较缓;S3背斜:位于S2向斜的西侧,走向南北,向北倾伏,两翼倾角基本对称。断裂构造F1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F334),延伸达11.2km,断层的中段从该井田的西北角穿过,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100m,断层走向为NE20,断层倾角为70,倾向北西,落差为70m,断层大部分被黄土覆盖。F2断层:位于井田中部,走向近东西向,断层倾角约70,倾向南,落差为17m。F3断层:位于井田中东部矿界处,走向北西,断层面倾向北东,倾角70,断距15m左右,延伸长度约8
13、00m,区内呈隐伏状。F4断层:位于井田西南边界,走向北北西向,断层倾向北北东,倾角约70,断距5m,井田内延伸长度约80m。表2-1-1 断层特征表断层名称落差(m)倾角()位 置走 向F17070井田的西北角穿过北西F21770井田中部近东西向F31770井田中东部矿界处北西F4570井田西南边界北北西向矿区构造复杂。第四节 水文地质情况2.4.1本区位于沁水盆地南端,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总观井田地形地貌形态呈北高南东低之势,海拔标高在651.90886.51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234.61m,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树枝状沟谷发育,唯一的地表水一西沟河,为沁河支流获泽河的次级溪流,平时流
14、量很小,主要沿沟谷自北西往南东流经井田中南部,其它均属季节性沟谷,平时无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2.4.1.1矿区内主要含水层依据本区含水层岩性及其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内综合划分为以下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井田内第四系分布普遍,但含水层主要分布在西沟河谷及其较大支沟底部的全新统卵砾石、砂及亚砂土含水层。上、中更新统含水层不发育,且含水性较差。全新统含水层除西沟河内富水性相对较强外,一般均为季节性含水层,雨季有水,旱季少水或无水。含水层的厚度、水位埋深、富水性等随地而异,在不同部位差别较大。含水层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及下部3号煤层开采等因素的影响,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
15、2、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0.052L/s.mHCO3-Ca.MgHCO3.SO4-Ca.Mg间的垂向渗透补给,以小泉形式(雨季)向3号煤层坑内排泄。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在长期开采3号煤层疏排矿坑水的影响下,动态变化较大。据以往町店详查区资料:区外泉水流量为0.030.08L/s(以往报告对峪则周围测试,泉水流量为0.1620.405L/s);山西组砂岩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052L/s.m,渗透系数为0.0050.33m/d,水质类型为HCO3-Ca.Mg、HCO3.SO4-Ca.Mg或HCO3-Ca.Mg型水。3、石炭系太原组灰岩及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地表无出露。含水层以灰岩为主,次为砂岩,呈层状分布且被泥岩隔水层分隔,相互间水力联系微弱,富水性差。据上黄岩精查区及町店详查区勘探资料,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003L/s,水质类型为HCO3.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