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内容提要在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信息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讨论、对话、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师传教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把讲授、讨论、实践、自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关键词:学生,主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方兴未艾的课程,当前它又走在新
2、课程改革的浪尖上。新课标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不仅仅是传授信息技术,而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因此,现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应该扬弃传统模式中的不适成份,尝试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走出自己的特色。本文就涉及到教与学关系、学科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等问题作探讨,从而为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
3、践经验。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理论基础不局限于某一种教育理念,而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与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整合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优秀部分,结合实践经验而来。其中主体部分来自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一部分为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会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
4、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笔者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主张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不再是第一位,而是把学生的学放在最首要的位置。(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该由传统的单学科教学观念转变为课程观、价值观、知识观、文化观。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应该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是知识、社会文化的统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
5、着重于对原有知识的解释与传授,又或者局限于单学科的教学,而没有联系其它学科、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放眼世界,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应用相当广泛,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因此,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几手计算机技术,更应该是信息技术能力、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各种教育教学新理念,并且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几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这几种模式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比较高的。(一)分组讨论模式分组讨论模式适用于一些理论学习,学生通过对话、交流等方
6、式加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理解和对信息技术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看法。后现代主义教学观认为,世界的多样性决定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性。所以教师不用给出确定的唯一答案,提供的只是一些可能的答案或者是提出一些假设,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讨论得出各自的答案。在讲述信息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功用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亮,方便了我们生活,没有信息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暗淡无光;有些同学则认为现代的信息技术危害极大,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经常威胁我们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损失;有些学生则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应该充分用好它的利而除去它的弊。在这个时
7、候,我们就运用了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各方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他们说法中正确的给予肯定,对其不足之处也提出修正。通过分组讨论,一些有争论的观点、未证明有假设、以及矛盾的概念,在不同立场的对立、辩论中碰撞,激荡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从知识到思想的升华,完成初步的意义建构。(二)小组协作探究模式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要让学生所学知识随之不断更新,就要求学生具备研究、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能力在小组探究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群体协作下尝试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
8、教师与学生之间广泛展开。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信息技术基础较好而且又有定统筹安排能力的学生为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在学习活动中就起着牵头的作用,负责带领其他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问题的讨论、经验交流,最后还能总结出每次讨论的结果;小组长还在上机操作时起小老师的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他都可以直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如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提请教师帮助。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时,不一定都要找教师,可以向小组长提请帮助;也可以通过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尝试探究,最终得出答案。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起的是支持作用。为学习者提供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各种信息
9、资源,如一些软件工具、网站地址以及关键技术支持。这些资源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等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讨论与交流,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概念、知识有了确切了解。同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还对待确定答案的假设、现象有了学生自己的意义,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意义建构。(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者维果斯基(VogotSgy)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
10、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因此,在我们制定任务时,要从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出发,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这就要求这个任务要与学生切身相关或者是熟悉的环境下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和看报纸杂志等信息搜索方式搜索信息,处理所得材料,最后进行总结报告。那么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是不是放任不理的呢?当然不是,教师应该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帮助。比如如何运用Yahoo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从网上搜索与下载资料等。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多种模式相结合,不局限于某一模式不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硬件条件允许下,我们都应该适时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同样,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实施多种模式相结合。总的来说,无论采用那种教学模式,只要能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显著教学效果,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我们不妨拿来主义,并且尝试使用。参考文献: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8年第8期。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3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