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到底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你所说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由来和历史在很多时候,大家在把信息化和数字化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讨论的数字化,其实是指数字化转型。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由来和历史,要从“数字经济”这个词说起:上世纪80、90年代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接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从信息产业外溢,在加快企业管理和生产自动化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生产要素,形成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1995年美国学者在数字经济一一联网智力时代的承诺和风险中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概念,认为信息技术的数字革命,使数字经济成了基于人类智力联网的新经济。1998年、1999年、2000年美国商务部先后出版了名为浮现中的数字经济(I,11)和数字
2、经济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均以分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有关信息经济的发展为内容。数字经济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接受。世纪之交数字经济概念的出现、传播,并被广泛接受,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经济范式朝着更广泛、更深入、更高级发展的表现,将带来经济社会面貌更为深刻的巨变。中国国家统计局在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对于“产业数字化”,2020年6月,国家信息中心
3、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在京联袂发布携手跨越重塑增长一一中国产业数字化报告2020首次专业阐释了“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指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优化,以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据,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回顾数字化转型的由来和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概念原本是相当清晰的,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我国各类学者、专家、企业高层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偏差极大,概念非常模糊。
4、就像有的学者所说,它“已经成为一个过度使用和滥用的包罗万象的术语,用来描述与数字技术有关的一切事物”。为什么会这样?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不同。信息化和数字化之争谈中西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时不同的经营管理基础对于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在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模糊化,笔者认为是由中西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时,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的不同造成的。为了阐释这个“不同”,我们回到“数字化”这个词。“数字化”的本源来自信号处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变的过程。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要经历“抽样”、“量化”、“编码”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奈奎斯特采样定
5、理明确说明了抽样频率与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即当抽样频率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2倍时,抽样后的数字信号能够完整保留原始信号中的所有信息。采样定理为数字化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按照从信号处理到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中的观点,我们把业务从数字化到数字化转型,合并为“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要素数据规格化”、“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四个阶段。其中“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就是本文第一章提到的狭义数字化转型。而“步骤化”、“要素化”、“数据规格化”这三步,分别对应模拟信号“数字化”中“抽样”、“量化”、“编码”这三步。我们称之为业务“数字化”O正如我们在
6、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中提到的,近代以来企业管理先后经历了“科学管理”、“精益管理”和“管理自动化”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业务活动步骤化”、“步骤环节要素化”、“要素数据规格化”这业务数字化的三步。西方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完整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流程管理、精益管理、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当中。可以说,西方企业是在完成了“数字化”的基础上,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而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学习苏联经验基础上集中开展的计划性工业建设开始的,而接触并学习西方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理念,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念并未完整经历“科学管理”、“精益管理
7、”这两个阶段,而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正是西方企业管理经历以PC的普及、无纸化办公、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化生产线为标志的“管理自动化”变革的阶段。大量的中国企业接触了信息技术,引进了西方生产线、使用了PC机办公,直接跳过“科学管理”、“精益管理”阶段,也使用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词一“信息化”。百度百科将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这一定义,笔者认为本身就很符合中国企业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实际需求。而“信息化”这个词在西方国家就几乎没有流行过。对于这一阶段西方企业和中国企业管理的差别,用一句也许略显夸张的话,就是“
8、中国企业用微信群搞语音和文字管理,西方企业在线下搞流程和精益管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应用,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这一理念在西方企业界逐渐形成共识。而对于原本就拥有良好“数字化”基础的西方企业,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把企业手中掌握的大量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数据利用起来,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变革”,是顺理成章的事。对于西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就是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西方公司企业管理殳务活动步裳化,业务步9步Bl环节叁泰化N2VM要素数据规格化以数
9、据为中心的业科学管理数字化转型后中国公司U F H FI蹄总管庠中西企业开展数学化转型时,不同的经营管理基础而中国企业在没有经历“科学管理”和“精益管理”变革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粗放式经营管理状态,在尝到了单纯采用信息技术这一“信息化”短暂的红利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很快遇到瓶颈。在21世纪初十几年人口红利的支持下,并未明显察觉到在“数字化”方面与西方企业的差距。而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越来越大,正逢西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于是信息化的落寞和数字化(实为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就可以理解了。而在实践中,由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未经历“科学管理”和“精益管理”变革,企业在管理中
10、缺乏积累和使用数据的流程、标准、要素、人力、架构等各类基础,在引进西方企业理念,开展数字化转型建设过程中,缺数据、数据假、数据质量差等问题成为各类企业的通病。数据是数据、管理是管理、决策是决策,数据、管理、决策三张皮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以上体现出的数据问题和管理意识的差距,如果不解决,想通过单纯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措施,实现“降本增效”的想法,无异于“水中捞月”。而对于中国企业,在整体管理理念落后的情况下,各类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不平衡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数字化转型这个词的含义,在中国被泛化、模糊化,笔者理解这其实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例如想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要做好数
11、据治理和流程管理,而这又需要精益管理和科学管理.透过现象看本质重要的是知道想要什么,该怎么干笔者一直以来其实都在回避数字化转型的准确概念,以及信息化与数字化概念之争的问题。本来只想讲讲数字化的干货,讲讲方法论。但是如果大家纠结于这个问题,往往会被一些专家的宣讲或企业的宣传所引导,偏离了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迷失了道路、忘记了初心,这也是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客观的说,大部分专家或IT企业对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宣讲和理解并没有错,但就像上一章所讲,中国企业在面对数字化转型这个课题时,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企业所处的数字化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所需要补的短板和选择的数字化转型路线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企业在了解了这些概念的由来和历史之后,不再被这样或那样的宣传误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干,这是最重要的。希望看过本文的作者不会再纠结于这几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