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607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百喻经》中医药案例之哲理.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略论值喻缈中医糠例之哲理百喻经是一部富含哲理的佛教经典,如空中楼阁、一厢情愿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该经。本文通过对9则富含哲理的医药案例的考释与分析,翼以说明贪、嗔、痴“三毒”与地、水、火、风“四大”对人们身心灵健康的影响。文中讲到,凡心胸狭隘、痴心妄想、无端猜疑、昧于医药、固守愚钝、夹板治偻、以身试伤、违背规律、不量时空等行为,都是心灵方面的疾病,唯有通过修习智慧的法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百喻经医药案例哲理百喻经是一部寓人生哲理于故事之中的佛教经籍。书中通过98个活生生的故事,讲述了世人贪求物欲、昧于尘俗,为贪、嗔、痴所困的种种行径,从而教诫人们应当从佛经中领

2、悟智慧的真谛,以免流于俗弊、贻笑大方。由于百喻经是一部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富有启迪和教化的佛经,故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并被作为为人处世范例的优秀普及读物C百喻经中以医药借喻的故事(案例)有9则,现就择其之医药哲理略述如次。心胸狭隘,害人害己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故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毗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闻已,便大欢喜:“愿但教我,虽当自害,要望伤彼。”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嗔恚故,欲求毗陀罗咒。用恼于彼竞未害他,先为嗔恚反自恼害,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如彼愚人等无差别1860(百

3、喻经共相怨害喻)按:为人处世,应心胸坦荡、宽容待人,虽未必能普爱天下一切众生,但至少也要操持有度、无损他人。特别是与人相嗔时,争罢即过、吵后即休、斗完即散,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怨怨相报,非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本则以“宁当自害,也要害彼”为喻,指出害人势必害己。因此,为人之道应切忌心胸狭隘、“共相怨害。痴心妄想,自戕身心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所希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思与交通不能得,故是以病耳。我若不得,必死无疑。”诸亲语言:“我当为汝作好方便,使汝得之。勿得愁也。”后日见之,便语之言:“我等

4、为汝便为是得,唯王女不欲。田夫闻之欣然而笑,谓呼必得。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不别时节春秋冬夏,便于冬时掷种土中,望得果实,徒丧其功,空无所获,芽茎枝叶一切都失。世间愚人修习少福谓为具足,便谓菩提已可证得,如彼田夫望王女1870(百喻经田夫思王女喻)按:人贵在自知自明、自享其乐,非我所有不想,非我所得不贪。应知天下美女千万,天下宝物万千,若存非份之想、痴迷不悟,势必自戕身心,酿成重患。田夫思王女,思欲不遂,为情所困,忧思伤脾,困扰心神,以至重病羁留,药石难愈。但心病终须心药治,当田夫得知有人替他向王女求婚时,遂欣然而笑。由此可知:若解痴妄情,须无罡碍心。无端猜疑,自寻愁绪昔有一女人,极患眼病。有知识

5、女人问言:“汝眼痛耶?”答言:“眼痛。”彼女复言:“有眼必疝。我虽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傍人语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眼若无者,终身长痛。凡愚之人亦复如是。闻富贵者衰患之本,畏不布施恐后得报。财富殷溢,重受苦恼。有人语言:“汝若施者,或苦或乐;若不施者,贫穷大苦。”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为长痛190。(百喻经妇女患眼痛喻)按:有病不能讳医,无病切忌猜疑。倘若思患不止,惶惶不可终日,既伤身且伤心,终将酿成祸害。本则讲述了一位妇女因惧怕眼痛,意欲挑眼,以“恐其后痛:殊不知,倘若挑去双眼,那才是“终身长痛:由此告诉人们,忧无忧病,愁绪满怀,猜忌无度是损伤身心的重要因素,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

6、状态才是养生立命之本。昧于医药,枉伤性命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差耳。”便集灌具欲以灌之。医未至,顷便取服之,腹胀欲死,不能自胜。医既来至,怪其所以。即便问之:何故如是?即答医言:“向时灌药,我取服之,是故欲死。医闻是语,深责之言:汝大大愚人,不解方便。即更以余药服之,方吐下,尔乃得差。如此愚人,为世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修学禅观种种方法,应观不净,反效数息;应数息者,反观六界。颠倒上下,无有根本,徒丧身命。为其所困,不咨良医,颠倒禅法。如彼愚人饮服不净188,(百喻经倒灌喻)按:对证下药,遵医服药,合理用药是医治疾病的前提条件。倘若自作聪明,不遵医嘱,就有可能酿出误将灌

7、肠之药从口中服入、以至腹胀欲死,不能自胜的闹剧,为世人所耻笑。因此,作为患者,必须谨遵医嘱,审慎用药,切莫昧于医药,枉伤性命。固守愚钝,徒治无功昔有一人,病患委笃。良医占之云:“须恒食一种雉肉,可得愈病。而此病者亦得一雉,食之己尽,更不复食。医于后时见,便问之:汝病愈未?病者答言:“医先教我恒食雉肉,是故今者一雉已尽,更不敢食。医复语言:“若前雉已尽,何不更食。汝今云何正食一雉望得愈病?”一切外道亦复如是。闻佛菩萨无上良医说言:当解心识,外道等执于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犹食一雉,是故不能疗其愚惑烦恼之病。大智诸佛,教诸外道,除其常见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如彼

8、世医教更食雉而得病愈。佛亦如是。教诸众生令得解,诸法坏故不常,续故不断,即得灭除常见之病183。(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按:本则与“倒灌喻”颇为相似,均以患者未听医嘱或误解医嘱所致病情加剧或治而无效为喻。由此说明:良医虽有妙手圣药,若无病人的配合与理解,亦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百喻经尽量突出世人的愚,借以证识佛法的智慧。以身试伤,行为乖戾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拊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便作是言:“我决得是治疮方法。”即便归家,语其儿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试之。儿为鞭背,以马屎拊之,以为善巧。世人亦尔。闻有人言“修不净观,即得除去五阴身疮”,即作是言:我欲观于女色

9、及以五欲,未见不净。返为女色之所惑乱,流转生死,堕于地狱。世间愚人亦复如是179。(百喻经治鞭疮喻)按:为王所鞭而敷“马屎”,实出于无奈;而为试“马屎”而鞭己背,则是乖舛之行为。木则以此为例,告诫人们不要以身试药,贻笑大方。庸医治偻,捐躯求直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之。医以酥涂,上下着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181。(百喻经医治脊偻喻)按:医治脊偻(驼背)应以治愈疾病、保全性命为准则,倘若腰直而人死,偻愈而命丧,则失去了治偻的价值和意义。本则以此为喻,告诫人们不要杀生求生、远离正道。譬如用两块木板

10、将驼背压直,诚非医道之所为。生命规律,非医所及昔有一人,头上无毛,冬则大寒,旦则大热,兼为蚊虻之所喽食。昼夜受恼,甚以为苦。有一医师,多诸方术。时彼秃人往至其所,语其医言:“唯愿大肺为我治之。时彼医师亦复头秃,即便脱帽示之,而语之言:“我亦患之,以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应先自治以除其患。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不死之处。闻有沙门、婆罗门等世之良医善疗众患,便往其所而语之言:“唯愿为我除此无常生死之患,常处安乐长存不变。”时婆罗门等即便报言:我亦患此无常生老病死,种种求觅长存之处终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秃之人,徒自疲劳不能得差180=(百喻

11、经治秃喻)按:秃人求秃医治秃,实是一件滑稽的事。此喻告诉人们,生老病死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没有理由向会死的人求觅不死之药。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帝王都祈望千秋万岁,但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厄运。灵丹圣药非但无益于长寿,而且伤陨了多少帝王的九五至尊之妪,仅唐代就有17位皇帝因服用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毙命。这里不妨举一个风趣的故事:春秋时期的晏子十分诙谐善辩,有人送齐景公一颗能使人长生不死的仙丹,晏子将它吃了。齐王对此非常生气,并要将晏子推出斩首。晏子对齐王说:陛下不能杀我。如果我死了,就说明仙丹是假的。”齐王无奈,只好将他放了。由此领悟到:生灭规律,非医所及,死亡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医障

12、蔽目,不量时空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遥已,然后示王。”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立得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178o(百喻经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按: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使婴儿立长成大人的灵丹圣药。国王要医使女卒长,为不

13、违王命,医以时空错觉来满足国王的要求。国王的要求是使刚诞生的幼女立刻长大:医生的前提是我可立使长大,但须去远方取药,此间大王不能,女儿相见。过了12年,医生远道取药归来,并将己长大的王女送交国王。国王异常欢喜,自念言“实是良医,能令卒长”,并赐以珍宝。本喻借此说明,修习禅定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倘若欲立求正果,终将欲速不达,犹如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势必为世人所耻笑。百喻经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启迪智能、治愚疗痴、阐释医理,对启发人们的辩证思维和治疗世人的身心疾病具有重要的参鉴意义。1释永信,李良松.中国佛教医药全书(全101册)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7879,80,81,83,86,87,88.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