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1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的运动课题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时1核心概念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内容及要求7.1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56年级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区分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了解夜行性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形成规律作息有益健康的意识。科学思维知道动
2、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形成规律作息有益健康的意识。探究实践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探究昼夜对身边的动物影响,并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分析和判断。态度责任.搜集资料设法找到人为改变昼夜长短是否会对生物生理习性带来变化的答案。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区分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了解夜行性动物的特殊本领。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根据调查到的实际资料进行阐述,理解动物与昼夜之间有紧密联系。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实验原理记录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
3、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昼夜对动物的影响Q一、导入1.出示蝙蝠和蜜蜂的图片,提问:蜜蜂和蝙蝠会相遇吗?为什么?2.小结并揭示课题: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夜间活动,它们是不会相遇的。就像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植物一样,它们有的在白天开花,有的在晚上开花,昼夜对植物有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揭示课题)3.提问:看书上31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4.板书适时呈现,明确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的概念。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性动物例如蜜蜂、狗、蝴蝶、公鸡夜行性动物例如:蝙蝠、蛾子、刺猬、猫头鹰5.在我们的周围,还生活着各种各
4、样的小动物,还有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6.小组内交流,并推选小组中心发言人Q意图解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蜜蜂和蝙蝠两种动物是熟悉的,蜜蜂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蝙蝠在科普读物或视频中也经常出现。教学导入时将两者的图片同时展示在投影屏幕上,引领学生思考两者是否会相遇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聚焦到双方活动时间不同的关键点上来,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在这里安排两次不同范围内的交流,就是营造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尽量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二、探索探究夜行性动物的活动1.提问:科学家会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小动物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2.提问: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5、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如选择合适的地点架上摄像机,记录有哪些小动物来过;撒点石灰,观察留下了哪些小动物的脚印等。)意图解析:尊重证据是科学课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将其有机寓于教学之中,长期以往学生会自觉地参与到证据的搜集、整合、运用中去,科学课正是通过这样点滴积累达成科学素养的培养宗旨。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们相互提醒、相互启发,最终想出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步骤。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的亲密伙伴,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地启发学生对他人的发言进行思考,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勇于探索,积极交流,这正是本课教学中最可贵的闪光之处。同时教师要预想
6、学生可能用到哪些方法,及时做好准备,并对需要外出调查的小组进行安全教育及礼貌教育,尤其注意提醒学生不要伤害小动物。由于实地调查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在课外拓展研究,并将学生的调查结果机动地、灵活地穿插展示。3.选择一种夜行性动物,查资料了解它有哪些适应夜间活动的特殊本领,并为它们制作卡片。结合学生活动手册11页,例如:猫头鹰:它的视觉敏锐,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它的听觉灵敏,能够准确分辨生源的方位;它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发觉。4.小小信息发布会,班级展示交流。5.教师适时展示相关视频进行补充拓展。(PPT超链接)意图解析:抓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如猫头鹰、蝙蝠、萤火虫等,了解这些动物的特殊本
7、领,揭开动物适应夜晚生活与它们的眼睛、耳朵等器官发达有密切关系。学知识只是科学学习的载体,获得知识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让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搜集处理相关信息,然后相互交流,旨在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一个“小科学家”应有的素质。三、科学阅读:生物钟的奥秘1.阅读书33页,了解动植物及人体生物钟的奥秘。2.讨论交流人的生物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饮食、锻炼、休息的科学时间段。3.小结:有规律的作息有益于人的健康。意图解析:交流和倾听在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研究发现,又可以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学生在科学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分析、思考、提取信息的习惯;在合
8、作交流中,学会了如何合作、如何交流,这正是我们科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四、探究昼夜长短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提问:(1)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母鸡的产蛋量吗?(2)减少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吗?2.学生发表意见,预测。3.查资料,分析、整理、交流。三、研讨小结(1)鸡对光照变化非常敏感。在自然条件下,每当春季来临时,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母鸡开始产卵繁衍后代。每当秋天逼近时,随着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繁殖能力也逐渐降低,继而陆续换羽,停止产卵。在适宜的强度下,将光照时间延长,能增加产蛋量。一般蛋鸡光照时间维持在1617小时为宜,过短蛋鸡生产性能不会达标;过长则易使蛋鸡产生产蛋疲劳症,造成鸡只瘫痪,丧失
9、产蛋性能。(2)菊花为短日照植物,一般日照时间,每日不宜超过10小时才能开花。要想使菊花提前开花,就必须控制日照时间。当菊花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气温在25-30度时,每日日照时间控制在8-10小时以内,植株可在2个月至2个半月孕蕾开花。每天给菊花的遮光时间以早晚为宜。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生物的生理习性有密切的联系!意图解析:根据本课内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明确任务一搜集资料一科学讨论一形成共识来完成,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在交流合作中得到
10、提升。而教师要做的一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二是建立一个开放而有序的活动环境,为他们联系图书馆、动物专家、学校网络教室以及相关的录像带、光盘等电教资料,让他们能广泛地应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四、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和技术是仿照自然界生物创造发明出来的?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A.早晨一下午B.中午一晚上C.傍晚一早上D.白天一下午2、一般情况下,人的活动规律是()A.白天活动,夜晚休息B.夜晚活动,白天休息C.下午至上半夜活动,下半夜至上午休息I).下午活动,凌晨休息3、蜜蜂与下面的()相遇的可能性很小A.蝴蝶B.蝙蝠C.蜻蜓D.蛇4.蜗牛
11、出来活动的时候一般都是()A上午B下午C夜晚D凌晨5、延长光照时间()鸡的产蛋量A.会增加B.会减少C.不影响D.不知道二、判断题1、动物能感知昼夜交替,植物不能感知昼夜交替。()2、蝙幅是夜行性动物。()3、动植物的行为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4、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的昼夜节律行为来防治害虫。()5、人为改变白天和黑夜的长短,可以改变生物的习性。()参考答案:1、C2、A3、B4、C5、A1、X2、J3、X4、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题)昼行性动物例如蜜蜂、狗、蝴蝶、公鸡夜行性动物例如:蝙蝠、蛾子、刺猬、猫头鹰八、课堂反思
12、本课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3课,与上一课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是并列关系。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已了解了昼夜交替对植物的影响,掌握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资料的方法。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昼夜交替也会对动物产生影响,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本课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并准确区分夜间活动动物和白天活动动物,主要结合教材例举的八种典型动物来认识。第二部分: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在夜间的活动(考虑到学生的睡眠生理特点,以架摄像机观察和撒石灰观察为主要手段),制作相应的卡片进一步了解夜间活动动物的特殊本领。第三部分:科学阅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的奥秘,形成规律作息有益健康的意识。第四部分: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分析和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对动植物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