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全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全市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近年来,*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目标,以夯实基础为前提,以优化投入为重点,以强化监管为抓手,大力推进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二一是聚焦问题抓机制。围绕资金管理中易发、频发、多发问题,解决机制不畅、任务不清、效果不好问题,建立工作会议、绩效评价、通报约谈、资金奖补、跟踪督导5项机制,把关口前移。建立单个项目*万元以上衔接资金季通报制度,实时掌握项目动态,确保项目谋划早、计划批复早、项目开工早
2、、资金拨付快。二是聚焦结果抓整改。坚持“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原则,持续完善“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管理机制,采取全程跟踪、随时抽查、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抽查绩效管理情况,动态监控衔接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情况,实现全流程跟踪、全方位监督。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压紧压实违规问题整改责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全面整改,严肃财经纪律。三是聚焦目标抓过程。严格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要求,紧盯关键环节,把准项目入库关,未入项目库、不按时完善项目实施内容或项目资料手续不全不齐的、无项目绩效表、绩效设置不合理、不规范项目等,当年不安排资金,
3、持续推动责任单位规范使用资金、高效实施项目。紧盯衔接资金时序支出进度要求,依托财政直达系统监测数据,定期分析研判衔接资金支出形势。在关键窗口期,对支出进度等重要指标实行日调度,对支出慢的部门和乡镇点对点督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指标进度达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县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切实把从严规范、科学高效管理使用衔接资金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要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整治重点。清醒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整治工作方案明确8个方面的整治重点,主动担当作为,抓
4、好工作落实。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监管责任,紧盯重点关键,深入查找问题短板,建立问题台账,找准症结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施,确保见底清零。三要强化监督执纪,严肃查处突出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把发现和掌握有价值问题线索作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的关键环节来抓,畅通问题线索举报渠道,精准线索处置,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推动各职能部门健全完善长效常治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全县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乡村振兴局局长在理论中心组学习时的研讨发言省委“新春第一会”聚焦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部署实施现代“
5、新农人”培育行动,吹响了推进乡村人才全面振兴的冲锋号角。我们将以第一等的站位、第一等的担当、第一等的举措坚决贯彻落实,从“引、育、用、留”全链条精准发力,大力培育具有新理念、新素养、新技艺、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全面激荡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到2027年,全省“新农人”总量达到100万人以上,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超20%,其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万人以上、农创客10万人以上。一、聚焦第一资源,坚持量质并举,培优育强人才矩阵始终把乡村人才视作最重要资源、摆在最优先位置,深入践行“大人才观”,培育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实用技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农旅发展、
6、乡村文化艺术、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乡村数字化等十路人才,构建“111”乡村人才矩阵。育强万名乡村头雁。聚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高水平办好“现代农业领军人才提升班”,实施“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导师团队”帮带机制,一才一策、分层分类明确培养路径,平均每个涉农县培育头雁100名以上,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格局。育优十万农创客队伍。聚势乡村创新创业赛道,深化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发布新一轮“农创汇”政策明白纸,制定支持农创客发展十条意见,完善农创客基本授信“负面清单制“,迭代金融“农创五宝”,滚动开展“农创客集市”活动,推行“专家
7、+创客团队+农户”组团创业机制,全维度构建农创客成长成才通道。育成百万现代“新农人”队伍。聚焦“新农人”全面发展,制定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方案,每年发布年度工作重点任务,搭建全省“新农人”综合服务数字平台,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清单推进、动态调度、实绩考核、年度述职的闭环管理,推动“新农人”队伍快速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二、聚焦能级跃升,突出实战实效,系统重塑培训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推进农民培训要素整合、体系迭代、效能提升,持续擦亮“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金名片。重塑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按照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创建一批思路,健全完善准入、认定、评价和退出等管理机制,重
8、点打造300家高水平农民培训机构,梯次构建“1111”四级农民教育培训网络(1所农民大学、10家农民学院、100家农民学校、1000个特色教学实践基地),年培训能力达到200万人次。创新构建农民培训全链条数字化管理平台,健全农民终身培训机制,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一码通用、一网统管、一站式服务。重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涉农院校回归“三农”人才培养主职主业,重点支持50所乡村振兴优质校建设,拓展建设一批“五星级”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实施卓越农林教卫人才培养计划2.0行动,每年定向培养基层农(林)技、乡村教师、基层卫生等专业人才3000名。鼓励职业学院培育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开展适合农民就业创业的
9、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重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研究院等市场化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体两翼”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激发农技推广市场化服务,推进农技推广公益性与市场化优势互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组织和个人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三、聚焦引育用留,强化支撑保障,全链营优人才生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先,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充足的“阳光雨露”、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生态圈”。创新理念机制“吸引人”,让乡村成为人才集聚之地。树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推行柔性引才模式,常态化开展农业农村
10、“双招双引二定期发布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全面推行组团式引才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智库联盟县域全覆盖。深化“两进两回”,统筹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师”下乡等引才工程,推动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走进乡村、服务“三农二做优服务保障“激励人”,让乡村成为人才辈出之地。从人才关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打通乡村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购房、子女入学等制度性堵点,适当提高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乡村一线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加快破除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壁垒。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和服务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乡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落实科研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
11、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成就人”,让乡村成为创新涌动之地。实施农村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行乡村人才信贷、保险、用地、用能组团式服务机制,创设“新农人”专项信贷产品,探索面向乡村创业人才的专项创业保险。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重点产业,优先支持乡村人才创业项目。开展“金牛奖”评选,增强乡村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四、聚焦先行示范,抓实平台载体,打造乡村人才高地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引领,推动任务项目平台人才品牌等一体化部署,全力打造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区。创建一批“三链”融合发展集聚区。实施百县百场招才引智、百校
12、百园(农民田间学校、农创园)培树提质、百团百企(高水平产业团队、“土特产”企业)联结赋能等“六百”活动,遴选培育科技领军人才100o名,引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00个,建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集聚区100个,每年建设10个现代“新农人”培育先行县。建设一批“新农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布局一批农业领域省级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升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强特色农业强镇、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等产业平台,精心打造大学生创业园、青创农场、星创天地、科技小院、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乡创之家、人才驿站、农创客厅和乡村工匠工作室,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培育一批乡村人才联农促富模式。坚持“培训+产业+品牌”,深化推广“X月嫂”“X烧饼师傅”等发展模式,推广“专业技能人才+合作社+农户”“农户+实训1+共富工坊”利益联结模式,培育以乡村人才智力驱动产业链全面升级的“浙农智富”品牌1000个,其中产值过亿品牌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