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的思想魅力和现实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持久战》的思想魅力和现实启示.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论持久战的思想魅力和现实启示论持久战创作的时代背景一、抗日战争形势十分严峻。在论持久战发表时,日军侵华已近7年,当时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华中等地,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淞沪会战失败,徐州失守,武汉危急,国内战局一度走向混沌迷离,而民族觉醒在当时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二、有利我方因素正在形成。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日渐深入人心,全国人民同仇敌性,一致抗日,为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军事方面,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极大振奋了民心士气。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结成同盟,相互支援,协同作战。三、“亡国论”“速胜论”甚嚣尘上。在当时
2、国际国内大形势下,战争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一时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3种看法:一是消极悲观的“亡国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主张妥协投降;二是盲目乐观的“速胜论”,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认为可以依赖外援迅速结束战争,日本马上会败;三是认为会是一场持久战,但在为何是持久战,如何开展持久战等问题上仍停留在模糊认识阶段。针对上述3种看法,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统一思想认识势在必行。为此,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并对抗战进行了系统总结,于1938年5月30日,在解放周刊第40期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3、一文。此后,他用7天7夜撰写了论持久战演讲稿,有力批驳了关于抗日战争的错误论调,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论持久战阐述的主要观点总体上看,其理论观点如下:一、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但必然胜利。毛泽东从战略高度,系统论述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基于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他说,“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二、“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错误的。毛泽东认为,“亡国论”错在其思想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只提军事强弱对比这一点,而忽略其他矛盾;并把这一片面矛盾
4、扩大成全体矛盾,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日方军力虽强,但劣势明显,如其侵华战争本质是退步野蛮的,物力人力不足,失道寡助,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军力虽弱,但战略优势有很多,如抗日战争本质是进步和正义的,以及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加上国际多助,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只要军民团结、广泛动员,敌强我弱的趋势就将逆转,胜利必在中国。对于“速胜论”,毛泽东也批评地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三、抗日战争须经过三个阶段。通过对敌我力量变化和战争形势之分析,毛泽东合理推演了战争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第三阶
5、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这个过程是中国从处于劣势到保持平衡再到占据优势的过程,也是日本由占据优势到渐趋平衡再到转向劣势的过程。由此可见,日军虽强,但不可持久,只要我们坚持抗战,运用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不犯原则性错误,我们就会越打越强,敌人就会越打越弱,我们就一定能战胜敌人。此后战事的发展,也证实了毛泽东的判断。四、持久战要讲究方式方法。毛泽东不只在战略上指出了持久战的方针政策,还从战役战术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进行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二是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三是灵活用好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四是打好消耗战、歼灭战。五是抓住敌方的错误和漏洞进行攻击。六是不进行没有把握的决战。五
6、、强调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毛泽东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认为人民军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他还指出,“唯武器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中成为自己的军队,就会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就会弥补武器的不足等缺陷,构建出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论持久战的现实启示论持久战是一篇极具历史魅力和时代价值的经典之作,八十六年来,虽时势发生巨大变化,但该著作所蕴含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
7、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以持久战的勇毅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日之中华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波谴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怎么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从持久战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中长期的问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要始终依靠人民这个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充分激发
8、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三、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要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勇担时代之责,高扬奋进之帆,不忘“来时路”,踏实“脚下路”,走好“赶考路”,坚定不移把中国式现代化这项开创性事业推向前进。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深刻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根据形势,灵活调整斗争策略和斗争形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