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6805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并非出自偶然,而是有文化的内涵和用意蕴含其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抓住其“以文化人”的本质,引导疏通人们在欢度节日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伦理道德教育,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国古人认为,“人无伦外之人”。人必须处理好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五伦”),即父子、夫妇、长幼、君臣(上级和下级)、朋友关系,才能达致个人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安定。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以此来保障人们过上童年积福、中年造福、老年享福的人生。古人对伦理道德教育极为重

2、视,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进行教育,包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和影响,如古人常常立下座右铭、墓志铭等,其内容常常起到勉励进步和警示后人等积极作用。在商汤王用于盥洗的盘上也刻有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便每天洗脸之时提醒个人日新其德。这说明古人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对人进行教育,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传统节日设置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一一加强道德教育、和谐人伦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伦理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抓住节日“以文化人”的文化本质。在古代,“文化”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文”,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站立的人形状,文的本义为文身。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

3、”后来,“文”泛指符号,引申为文字,并进而有了文章、礼乐等释义。“化”的甲骨文和金文像两个人形,一个正立,一个倒立,会意变化颠倒之意。可见,“化”的本意为变化。说文解字解释:“化,教行也“,是“化”的引申义,意为人受教而变化。文、化二字合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学、文艺、建筑、雕塑,包括节日,对人进行教化,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崇善向贤便是当中的重要内容。伦理道德教化是古人设置节日的重要目的。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上坟扫墓,缅怀过世的父母祖先,其中蕴涵的“以文化人”教育意义非常显著。论语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民风淳厚、人心厚道是结果,根源在于重视丧祭之礼,倡导知恩报恩、饮水思源

4、、不忘本的孝道教育。因为人只有培养起知恩报恩、饮水思源的行为方式,才能减少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现象,从而使社会风俗变得淳朴厚道。一般而言,在道德教育中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在世时,一个人通过孝敬父母的行为就可以潜移默化让孩子学到孝敬。但是如果父母过世了,又如何以身教教导儿女孝顺恭敬呢?在清明节带领儿孙参加祭祀祖先和过世父母的活动便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所以礼记祭统云:“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君子的教化必须从根本教起。同时,上辈人能够追念祖先和父母,晚辈就会从他们身上学到知恩报恩并因袭下去。因此,在中国古代,皇帝对于祭祖非常重视,并且设置隆重的祭礼。清明追念父母、缅怀祖先还

5、表达为古人要依时依礼进行祭祀的风俗,清明和冬至进行的祭祖最为隆重。清明节除了举办祭祖礼仪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古时庶人(平民)虽没有庙,但是家家户户设有祠堂供奉祖先的牌位。每到清明祭祖时,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听讲祖先的德行。例如,在哪朝、哪代,家族中出现了哪位有德行的先人,对国家、民众有何贡献。那么,作为后代子孙,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动作,一个神态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个人的言行给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东汉太守杨震有不收“四知财”的德操,教育杨家子孙秉持他的廉洁作风,以致杨家后代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可见,中国古代的廉洁教育,早在家庭之

6、中就已经开始了。这样,清明祭祀成为道德教育的机会场合,引发了人们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养了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风的使命感。古代先贤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以及社会人伦之道来教化民众,强调无论是通过文字、文章、礼乐、节日,还是其他文化活动或形式,都以传承和弘扬“道”为旨归,以实现“化人”为目的。在这些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中,形成了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理解本

7、质,创新形式。孔子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礼的表现形式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损有益,但是礼“毋不敬”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同理,在推进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庆祝活动的形式可以与时俱进、丰富多样,但传统节日以“道”为体,以“化人”为用的主旨不能改变,不容忽视其重视人伦亲情、崇尚道德的重要内容。同时,还需要以现代人可以接受的行为方式来继承传统节日和礼仪的文化内涵。总之,要传承好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深刻认识古人设置传统节日“以文化人”的文化本质,认识其中渗透和承担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杜绝简单地对传统节日进行批判否定或盲目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传承和创新,助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刘余莉申静思来源:学习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民俗传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