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XX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XXXX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XXXX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有关工作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环境治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四年超九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要求,按照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生态强市,让我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生态环境,
2、既能造福百姓,又能吸引人才、资本。当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总体不够高。建设生态强市,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坚持标本兼治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紧抓源头管控,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动态更新分区管控成果,完善全域覆盖的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把环评审批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紧抓结构优化,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紧抓精准治理,重点攻坚污染防治。在时点上,夏季重点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严防汛期突发环境事件;秋冬季重点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主动做好“跨年霾”的科学应对,强化汇水区域“藏污纳垢”治理在区域上,深入实施全市空
3、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开展水质提升行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严格管控类和安全利用类耕地用途管制。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二、注重保护修复,稳步提高自然生态颜值建设生态强市,要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上持续发力,展现良好生态颜值。做好保护监管文章。守牢管住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准入清单,确保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完善生态破坏问题执法监督机制,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内人为活动,持续加强违规侵占森林、湿地、江河湖泊、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
4、间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强化重要生态空间的遥感监测和保护成效评估。优化市际毗邻地区协同保护机制,合力抓好跨界自然保护地监管。下足修复“绣花”功夫。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复绿、采煤塌陷区治理提升生态建设水平。推进主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林、重点湖泊和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生态岛、缓冲带、生态廊道等,做好生态空间“扩容”文章。制定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强化调查成果运用。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鼓励各地建设一批生物
5、多样保护体验地。三、推进“两山”转化,加快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生态强市,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让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好产品产生高价值。深入推进生态保护补偿。积极探索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合作发展新机制,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元化合作。探索建立固废危废处置区域补偿制度。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挖掘森林、湿地、河湖等生态资源,统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加强农业生态保护,狠抓农用地污染防治和修复治理J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黑
6、臭水体整治,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药化肥减量化、绿色化,助力绿色农产品提质扩量,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绿色品牌。推动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资产赋能增值。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适时评估各地生态保护成效和生态产品价值。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政F决策和绩效考核评价、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全面实施排污权交易,加快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与环境权益的市场化转换机制。拓展金融创新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推动投融资多元化。四、强化区域协作,共同守护蓝
7、天碧水净土大家共享蓝天、互通水系,污染防治需要协同共治、合力攻坚。建设生态强市,要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扬*所长,共同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化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加强区域空气质量联合监测、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空气环境质量保障。完善市内城市间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深入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激励。加强水环境共保联治。完善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流域上下游同步治理、水质整体改善。推进市级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加强信息沟通。加强固废危废联动监管处置。严格监管危废跨区域转移,严厉打击危废领域环境违法行为,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信
8、息化监管。实现危废安全分类存放,持续提升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全市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五、推动问题整改,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建设生态强市,要下大力气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群众身边顽瘴痼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专项整治群众“家门口”问题。把餐饮油烟、噪声扰民、恶臭异味等出现在群众身边困扰群众最多最常见的“小问题”当成“大民生”,持续深入实施整治专项行动,坚持源头治理、分类施策,切实解决群众诉求问题。高效办理“民声呼应”反映事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强化多元治理,加强协同联动,建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提质增效。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要求,深入实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行动。对发现问题开展整改“回头看”,确保整改质量经得起检验。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督促“一废一库一品一重”(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重金属)重点企业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主体责任。完善市市县三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跨流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