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浅谈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摘要:文章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了介绍,并与其他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了对比,凸显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优势,随后分析了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议方法。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前言相较于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引入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有效降低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成本,扩大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丰富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从而可以为农村低收入群体以及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金融帮扶支持
2、,提升低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这对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以及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均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影响,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普惠金融又被称之为“包容性金融”,在进入服务方面,注重凸显的是“普惠性”,即能够为社会不同阶层与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并且这种服务非常注重关注社会低收入群体、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要求加强服务成本控制,确保上述群体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好地彰显其普惠性。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企业、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村农民、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数字
3、普惠金融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二者相比,本质不变,都是为各个阶层以及弱势群体做好金融服务。但数字普惠金融引入了更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所以能够为金融服务开展提供更多便利,服务效率更高,提升了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降低了进入服务的成本。所以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普惠金融的一次升级与完善。在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下,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信用一风险一价格补偿”业务逻辑将会获得极大的升级与创新,一方面,借助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信息获取更加全面便利,风险评估效率更高。不仅如此,在数字技术算法的帮助下,还能够对主体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估与定价,不需要主体承担多余的风险溢价1。另一
4、方面,通过在普惠金融中应用数字技术,还可以在不同场景中,建立针对性的价格补充机制,从而更好地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水平。二、农村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的必要性缩小农村内部差距的前期,需要先缩短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市产业以现代化工业与服务业为主,而农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二者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经济收入水平2o从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举措虽然
5、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城市与农村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比如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知,202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但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931元,前者可支配收入是后者可支配收入的2.5倍。相较于2002年的3.03倍相比,虽然这种收入差距有所减小,但减少的幅度并不大。不仅如此,在城乡之间,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金额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比如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在2002年,城乡之间可支配收入的绝对金额为5123万元,而到了2021年,在城乡之间可支配
6、收入的绝对金额已经达到了28481万元。从二元对比系数(该系数是由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得出,系数数值大小与城乡差异大小成反比,即系数越小,表明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越大)来看,从1990年到2003年,二元对比系数在整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在上述时期,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在2004年后,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开始回升,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在不断地缩小,在全民奔小康、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民共同富裕方面,实际的成效并不显著。比如在2021年,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已经上升到了至0.26,说明我国的城乡经济差距依然比较大,所以想要带动
7、国家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发展,改变现有不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可以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所以做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显得尤为必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使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可以通过使用正规金融服务提高收入水平。同时与传统的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还更加注重服务的可持续,在兼顾帮扶弱势群体的同时,强调商业的可持续性。即将原本输血式金融帮扶变为造血式金融服务支持,确保弱势群体不再“坐吃山空”,能够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突破眼前困境,不断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在金融服务内容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范围更广,除了常规的贷款服务以外,
8、还包括保险、投资理财、征信、支付与清算等众多类别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带动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三、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带动农村内部经济发展在金融市场中,相较于农村内部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担保,所以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并且在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低收入群体面临的信息差更大,所以一直被金融服务“拒之门外”。但对低收入群体而言,本身对金融贷款有着更多的需求。在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发展相对落后,资金缺乏,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并5攵有在农村地区设置实体网点,这同样阻碍了农村弱势
9、群体享受金融服务。此外,在农村地区,当地的居民征信记录和担保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当地居民没有征信记录,或者居民收入较低,自身没有能够提供担保的资产,比如房产、汽车等,所以也无法享受到金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和贷款。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农村居民上升通道被堵住,缺乏资金去进行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门槛。数字普惠金融本身便是为服务农村弱势群体而生,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存在,让普惠金融摆脱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即使是在偏远农村地区,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数字金融服务,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可以有效降低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享受
10、门槛。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帮助下,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为低收入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支持,让低收入的农村居民也能够进行自主创业,开拓更多的营收途径,并带动农村当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未来普惠金融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普惠金融的降低门槛效应会愈加显著,促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二)缓解贫困效应,带动农村内部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存在,对缓解贫困效应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缩小农村内部的经济差距。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减少了金融服务成本,所以在农村地区,也可以建立相应的金融服务网点,确保农村内部的
11、各种群体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尤其是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一定的资金帮助与支持,帮助其解决资金方面的难题,提升其收入水平。其次,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帮助下,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且能够针对性地对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一定的帮助。比如利用先进数字技术的支持,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的居民建立自己的征信档案,还可以了解农村居民创收情况,从而便于数字普惠金融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帮扶措施,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地评估各种金融风险,农业相关贷款的比重也会逐渐上升,在满足农村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需要的同时,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3。最后,在普惠金融引入数字技术后,金融服务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越广,服务的种
12、类越多,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快速收集农村不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通过大数据向客户推送更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给予农村低收入群体更好地帮助与支持,显著增加这些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的收入,使其有资本在未来做出更多的尝试,不断创造更多的收入途径,慢慢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四、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建议(一)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效性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不能盲目推进。首先,应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建立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评价体系,一边发展,一边开展评估工作。在评估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发现当前数字金融
13、普惠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纠偏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实效性。在评价时,相关评价指标应能够展现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特性,注重凸显数字技术和农村金融实践相关指标。其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农村发展实际,打造“标准化指标与特色化指标”相结合方式。标准化指标要求全国或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便于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特色化指标需要考虑农村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指标内容,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最后,在指标体系设置方面,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由地方政府部门加评估,在推动相关指标落实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针对一些当前农村地区缺失的指标,除了要做好数据统计,还应完善发布机制,从而促使农村数
14、字普惠金融可以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提升服务的实效性,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二)强化政府引导功能,优化财政支持模式首先,在财政补贴方面,应注重凸显重点,分阶段加强重点地区的扶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等基础较好的农村,大力推动数字普惠进入建设,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使其发挥模范引导作用。其次,还应进一步丰富财政帮扶的方式,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农村落实的过程中,政府除了可以提高资金支持,还可以提高资源支持、人才支持、税收支持等,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市场中来,促使相应的社会资本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方向倾斜。最后,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功能。通过降低采购成本,
15、明确不同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为后续不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展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价值,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三)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提高金融风险治理水平一直以来,农村地区一直处于金融市场的边缘地位,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新的金融业态,很多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参与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来。但很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对金融服务依然感到陌生,缺乏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可能会选择一些劣质金融服务或者产品,最终会影响农村低收入群体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信心。首先,必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其次,还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
16、可以明确相关资产抵押担保范围,同时还应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明确农村信用数据来源,将农村生产生活与信用关联起来,比如农户在购买种子和肥料、缴纳各类生产生活费用中产生的数据等,然后以此为依据,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最后,对金融机构本身来说,需要加强对先进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自身数字化治理、数字化风险管理的能力,通过从战略服务、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金融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抵御金融风险,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价值,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收入的差距。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构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生态体系,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金融服务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比如如何实现“三农”相关的数据的归集,农村各种资产该如何确权与估值,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农户培训教育,提升其数字素养,使其可以正确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等,这些都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五、总结总之,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