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标准》GB T50371-2006(2024年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标准》GB T50371-2006(2024年修订).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局部修订条文(2024年版Y说明:1.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2.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目次1总则(1)2 术语(2)3 扩声系统设计(5)3.1 一般规定(5)3.2 传声器及声源(5)3.3 主声道扬声器系统(6)3.4 调音控制及信号处理设备系统(8)3.5 舞台监督及辅助系统(9)3.6 调音控制工位(10)3.7 观众厅效果声系统(12)3.8 舞台扩声及返听系统(13)4 护声系统特性指标(14)4.1 音频电气系统特性指标(
2、14)4.2 声学特性指标(14)5 系统调试与评价(26)附:条文说明(29)i.o.1为保证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达到安全、节.能、环保、经济及服务区听音良好等方而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在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1.0.3A厅堂类型和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厅堂建设目标任务或功能定位选定。1.0.4扩声系统设计涵盖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与土建等专业设计同步进行及配合,并出具各阶段完整的相关设计文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符合国家建设行政部门的规定。1.0.5扩声系统设计者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指星扩声系统工程的实施及调试。1.0
3、.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扩声系统soundreinforcementsystem在声场环境中,实现将声源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形成的声场环境过程中的设备系统,2.0.IA多声道扩声系统muliichannelSoUndreinforcementSySIem比单声道、左右双声道和左中右三声道模式有更多声道的扩声系统,标称N声道扩声系统。2.0.IB主声道扬声器系统mainChanneISDeakerSyStem指扩声系统的主要声道扬声器系统强调声像一致性的厅堂,主声道扬声器系统一般位于观众席前方2.
4、0,lCjjiM?vSthecoverageofspeakersystemchannel额定带宽声频信号在覆盖声场内最大声压级下降6dB的边界包含范围。2.0.ID声景观M)UndSCaDC个人或群体在某场境下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或理解。2.0.IE电了声场增强系统electronicSOUndfieldenhancementSyStem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分布于厅堂或自由空间各点位的扬声器系统实时重:放经特定算法的声信号,以增强主观听音效果,包括虚拟特定场景下声反射或混响声音的声景观。2.0.2A信号交换机房SignaISWitChingroom舞台或主席台等的音频信号源数量或点位较多
5、需进行信号交换及分配时设置的设备机房。2.0.3功放机房poweramplifierroom放置声翅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2.0.4最大声压级maximumsoundpressurelevel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厅堂内各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最大声压级可以用规定峰值因数测试信号的有效值声压级、峰值声压级或准峰值声压级表示,2.0.5最大可用增益maximumavailablegain厅堂扩声系统心型传声器在规定位置条件下,到达声反馈临界状态时,减去6dB后的增益。2.0.6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frequencyresponse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
6、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规定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平的幅频响应。2.0.7传声增益transmissiongain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状态时,厅堂内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心型传声器虬足位置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2.0.8声场不均匀度sounddistribution扩声系统在厅堂内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最大差值。2.0.9声反馈acousticfeedback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系统发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2.0.10系统总噪声级systemtotalnoiselevel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工作状态下,厅堂内测量点扩声系统产生的各频带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的
7、工平均值。2.0.11早后期声能比early-to-latearrivingsoundenergyratio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早后期声能比E,为厅堂内测量点80ms内声能与80ms处声能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2.0.A扩声系统语音传输指数speechtrans.forDUbliCaddressSySIemS(STIPA)语音传输指数(STl)的一种简化形式,通过语音传输指数客观评价扩声系统言语可懂度。2.1 .13调音控制工位Se)UndSyStemmixingandOPeratinRWorkStation操作人员遇宣控刿的工作位置,泛指扩声挖制室、现场调音位和返听调
8、音位等。2.2 .14返听调音位StagemonitorControIDOSition为舞台演职人员服务的返听系统操作岗位。2.0.15现场调音位ta_Ofhouse(FOH)直接听到主要声道扬声器系统声音的操作岗位。2. 0.16剧场theatre设有观众厅、舞台、技术用房和演员、观众用房等的演艺建筑,适用于专业文艺演出的厅堂,通常也称为剧院。2.0.17演播厅SIudiO制作广播电视fj目为主并设置有观众席、需要现场扩声系统的厅堂。2. 0.18多用途厅堂muhiDurDoschall兼顾多功能厅及多种表演形式的厅堂。2.019音乐厅ConCerthall以音乐原声(自然声)为主表现演出效
9、果的厅堂。2.0.20会议厅COnferenCehall以会议功能为主的厅堂,通常包括会堂、报告厅和会议厅(室)等。2.0.21催场广播Dagingarea为演职员工作和休息、观众候场和休息等设置的催场广播系统。3扩声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从方案设计开始,扩声系统设计与建筑声学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配合时应收集资料与设计条件。装修设计过程中,在处理控制厅内混响时间、房间体型、反射声分布和避免声缺陷等问题时,应将扬声器系统的位置及指向特性作为主要声源点之一。3.1.3 扩声系统应根据厅堂定位、体型构造和观众席布局确定模式声系统应包括下列部分或全部子系统;1观众厅扩声系统(或多声道扩声系
10、统)、声音重放系统:2舞台(主席台)的扩声系统及演职员返听系统;3舞台监督系统:3A观众厅效果声系统。4(本款删除)3.1.4 3A扩声系统的设备选型及系统架构应保证厅堂声学特性指标符合设计要求。3.1.5 1.3B系统链路的设置及设备配置应以扩声系统可靠、易用和方便维护为目标。3.1.6 (本条删除)3.1.7 (本条删除)3.1.8 (本条删除)3.1.7扩声系统对而南所在厅堂以外有人区域不应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在有人涉及区域内的扩声系统设计声级应小于120dB.3.2 传声器及声源3. 2.1扩声系统应配置足够数量的传声器及声源设备系统,宜满,5足厅堂80%以上的常务使用需要。4. 2.2
11、配置传声器的类型应衽金遂厅堂不同声源信号的拾音。剧场类厅堂宜配置乐队用传声器系统:会议类厅堂宜配置会议传声系统。5. 2.3主要传声器拄J也宜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的传声器。6. 2.3A传声器系统连接及传输方式应满足使用场景的需要,宜包括有线模拟传输、有线数字传输或无线传输等方式。7. 2.3B配置传声器无线电磁波传输系统应符合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规定,无线天线接收系统宜采取分布式设置。8. 2.4在台口、乐池、侧台和后台或后墙附近应设置主要传声器插座点位,舞台边天桥、观众席、面光桥等点位宜设置辅助传声器插座。插座点位置应避开舞台主表演区及演职员通道。9. 2.5需要同时共享传声器信号的厅堂,宜配
12、置传声器信号分线系统或设置数字共享网络。10. .6模拟传声器信号接线应采用带屏蔽的平衡电缆,宜采用四芯对接星绞带屏蔽平衡电缆,11. 2.7接人异地网络实时互动声源系统应有回声抑制处理措施。3.3 至声道扬声器系统3. 3.1主声道扬声器系统服务模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左中右三声道及以下非多声道模式扬声器系统宜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方案。IA多声道模式宜配置相应的声像定位算法程序支持。2 (本款删除)3 剧场、演播厅、音乐厅和多用途厅堂宜设置可独立控制的次低频扬声器系统。4主声道扬声器系统应覆盖全部观众席,对部分观众席的直达声覆盖无法达到指标时,应设置辅助扬声器
13、系统加以补充覆盖,并配备具有信号延时和频率特性调整功能的信号处理设备。主声道扬声器系统及辅助扬声器系统构成的整体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4A尽端式舞台(主席台)或有声像要求的厅堂主声道扬声器系统应安装在靠近台口前端位置:观众席聆听主声道直达声方位仰角大于45时,宜设置辅助扬声器系统:直达声方位仰角大于60的观众席,应设置辅助扬声器系统,并配置相应通道的信号处理设备。4B扩声系统声道覆盖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主声道扬声器系统覆盖范围不应小于2/3观众席,有声像一致性要求的厅堂每个观众席被覆盖的声道数不应小无主声道总数的2/3。5 (本款删除)6 (本款删除)7 (本款删除)1.1.1
14、 IA扬声器系统的技术选型、设备配置及安装设置宜有声场计算书验证,包括标示每组扬声器系统的覆盖范惘。声场计算书可运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分析手段,但应给出分析结果的适用条件。1.1.2 3.IB特殊的建筑声学条件存在影响扩声系统语音传输指数(STlPA)风险的厅堂,宜采用指向特性可调等新技术概念扬声器系统。1.1.3 扬声器系统的设置应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扬声器的设置应采取防坠落、防倾倒措施;当涉及建筑物承重结构设计荷我增加时,应采取增加建筑物承重结构承载力的措施。1.1.4 扬声器系统的安置应减少出境对扬声器系统声辐射的影响,不产生机械噪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暗装时,开1.I应大于扬声
15、器的有效辐射面;所用饰面材料和蒙面装修用格栅宽度和深度不宜大于20mm;扬声器系统辐射面装修材料穿孔透声率不应小于50%,宜大于70%。2扬声器安置空间的近侧、后方反射或聚焦面应采取声学处7理,安置空间与非服务空间宜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3同一声道的扬声器数量J及布置宜有利于减轻服务区内的声波干涉。1.1.5 功率放大器输上与主扬声器系统之间的连线功率损耗应小于扬声器系统功率的10%,次低频扬声器系统的连线功率损耗宜小于5%。3.3.5需要满足重要会议的厅堂宜设置备份扬声器系统。3.4调音控制及信号处理设备系统3.4.1扩声系统应配置独立的调音台或控制设备。调音控制设备输入通道总数不应少于最大使用输入通道数,调音台输出通道母线不应少于独立控制的扩声系统通道总数量。3.4.IA扩声系统主控调音台宜采用数字调意台,剧场、演播厅和多用途厅堂主控调音台宜具有数字网络传输等系统功能。3.4.2扩声系统应配置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设备。3.4.3 剧场、演播厅或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配置具备实时调节功能的效果器、压缩器、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