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8110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一提到大坝抗震,就会听到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一林皋。林皋是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我国著名水利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从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为我国很多水利工程解决抗震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功勋卓著。林皋1929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市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邮局一名普通职员,全家8口人,生活主要靠父亲的工资维持。尽管清贫,但朝起暮落还算平静,林皋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拿出平日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将他送进学校,希望他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前程,生活的好一些。林皋知道父母送自己读书不容易,上学后非常用功。然而随着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开

2、始全面侵华,林皋一家和很多南昌百姓一样,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逃难之路。但不管多么艰苦,父母都咬紧牙坚持让林皋继续学业。目睹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面对民族危亡之际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日的场面,林皋学习更加刻苦,他想自己年龄小不能扛枪上战场,就要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报效祖国。正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不管生活多苦多难,林皋都坚持勤奋读书不言放弃,终于在抗战胜利后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系。进入清华这所中国著名学府,林皋发现同班很多同学学习都很优秀,自己的成绩只排在中游,这使他看到了差距,也感到了压力。因此顾不上欣赏北京(当时叫北平)这座悠悠古城中的名胜古迹、人文胜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3、。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成了生活常态,到了节假日,许多同学出去玩了,他仍在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平均成绩从大一时的70多分节节攀升,大四时达到了90多分,到毕业时已名列班级前茅。1951年林皋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被组织分配到新建的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任教。林皋接到通知的第一反应是,“国家需要第一,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于是,20岁刚出头的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大连。工作不久,学校鉴于林皋的才华,经过考核,于1951年底先后送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水能利用专业攻读研究生。读研期间,林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1954年以优等生的骄人成绩毕业,回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从此再也没

4、有离开这所国家重点高校,没有离开科研、教学生涯。1956年,我国要在广东流溪河上兴建国内第一座双曲拱坝,承担设计任务的上海设计院经过论证认为,如果采用传统的坝顶溢流泄洪方式,对大坝基础冲击较大,可能影响安全,于是反复研究后提出了坝顶挑流泄洪的方案。这一方案是否可行,关键要论证挑流造成的水流脉动振动对大坝安全有没有影响。为了验证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上海设计院寻访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请求承接试验工作,但因这项试验难度很大,且国内尚无先例,都被婉言拒绝了。最后设计院辗转找到大连理工大学,时任校长屈伯川教授秉承科研要为国家服务的理念接下了试验任务。校领导经过慎重遴选,决定将任务交给年仅27岁的林皋

5、。有关领导找林皋谈话时,学水利应用的林皋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但更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迫切性,毫不犹豫地表态:“我一定完成任矜!”领命后,林皋迅速带领组建起的团队投入工作,在资料、设备、试验材料十分匮乏,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急工程所急,白手起家开展起试验工作。经过一年多废寝忘食的不懈奋斗,从研制试验设备、测试仪器开始,到通过试验掌握水流脉动规律、测量大坝的动力响应,最终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式振动台,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拱坝振动试验,得出挑流造成的水流脉动振动不影响大坝安全的结论,为拱坝挑流泄洪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论证。不久,林皋带领团队完成的这项试验研究成果在国际

6、水利技术科学交流会上受到好评,苏联著名专业期刊国外抗震更是给予了极高评价。不到而立之年便取得如此重要的科研成果,林皋很快成为我国大坝抗震研究领域年轻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不断承担重任。1958年,我国要在云南地震活动区金沙江右岸支流以礼河上建一座土石坝。当时我国土石坝抗震技术几乎是空白,经有关部门协调,林皋领受了土石坝抗震技术的研究任务。由于国内没有先例,林皋又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关,每天不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奔走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就是扎进实验室里埋头搞试验,终于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破解道道技术难题,研究制定出土石坝抗震方案,不仅施工单位采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成果还被水利部确定为对外技术交

7、流资料。20世纪60年代初,林皋又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支墩坝模型的纵向弯曲抗震稳定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拱坝与重力坝地震响应的计算模型,为我国大坝抗震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期,位于吉林市松花江上的丰满大坝拟增建泄水隧洞,要完成这一工程,首先要做大洞径、大药量的水下岩塞爆破。怎样爆破才能确保大坝安全?1975年东北勘测设计院开始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但几年过去了,反反复复一直没研究出满意方案。1978年,设计院慕名找到林皋,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林皋知道丰满大坝建成时曾是亚洲第一大坝,但大坝存在严重缺陷和安全隐患,改造设计要担极大风险。但林皋认为,既然国家需要,我就不能考虑个人得失,必须

8、迎难而上完成任务,当即爽快接受了委托,马上调阅大坝资料,奔赴丰满大坝实地考察。一番充分准备后,开始编制动力计算程序进行认真分析、计算、设计,经常一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挑灯夜战更是家常便饭。经过数月奋战完成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报水电部后顺利通过审查,1979年5月,丰满大坝水下岩塞爆破一举成功。1985年,林皋的这项研究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赢得了“中国水利大坝抗震领域拓荒牛”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初,核能作为高效清洁能源在我国迅速发展,发展中核电站结构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成为核电站建设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1984年,林皋加入到国家城乡建设部制定我国核电抗震规范的编制工作中,担任结构

9、组组长,带领全组专家历经8年多的调研、编撰和修改,于1992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核电抗震规范。其间,林皋的研究项目也从核电站外围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延伸到核电站主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根据国家需求,带领科研团队先后为解决红沿河、田湾、防城港等在复杂地质条件地基上兴建核电站的抗震适应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他首次提出的“在复杂地基上的抗震适应性评价”则达到了世界前沿水平。1997年,林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入新世纪,我国水电能源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接近300米这一世界大坝顶级高度的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大坝大都建于长江、黄河上游地震活动区,大坝设计中抗震安

10、全是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已古稀之年的林皋屡担重任,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各大坝抗震设计出最可靠方案。这些方案显著提高了我国大坝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的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大坝抗震研究跻身世界前列的进程。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位于成都市西北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大坝是否安全成了大问题。紫坪铺水库相当于悬在成都上千万百姓头上的巨大水盆,大坝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危难之际,作为我国大坝抗震方面的专家,近80岁的林皋一年之内6次赴现场查看,对大坝加固措施等提出权威意见,确保了大坝的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建造的大坝越来越多,数量已占全世界一半以上。无论大坝高度还是建造技术的复杂程度都

11、步入了全球先进国家行列,但核电工程及大坝的抗震研究和设计能力,与国外先进规范相比,还有待提高。因此,耄耋之年的林皋依然坚持科学研究,除关注、研究大坝抗震前沿课题外,每年还应邀参加由国家核安全机构组织的核电抗震项目评审会,担任专家组长。他说:“我希望多做一点,多为我国的核电站建设、水库大坝建设尽一份力!”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尽显拳拳报国之心。林皋作为我国大坝抗震学科的开创者、国家重点学科水工结构工程学术领导人,不仅科学研究上成果丰硕,还是在这一学科呕心沥血培养人才的教育家。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无限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仅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建树,还应该为这一领域不断培养出新

12、的人才!”林皋是我国恢复博士生制度后首批博士生导师,从1981年开始精心带研究生,几十年辛勤耕耘,至今已培养出1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林皋治学非常严谨,除上课认真教授、经常与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答疑解惑外,对学生写的论文,大到文章结构、公式推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现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的闫东明教授,是林皋带过的博士生,他记得一次他下午3点多拿着刚写完的论文去找林皋审阅,当得知老师第二天要出差,见老师有些疲惫的神情,顿时犹豫了。林皋看了一眼闫东明,又看了一眼他手中的文稿,微笑着说:“把论文放这吧,我现在正赶写一个报告,你的论文明天上午给你。“第二天一早,林皋将论文交

13、给闫东明时,他发现近20页的英文论文上,林皋密密麻麻作了大量批注,连语法和标点符号的不当之处也全部修正过来。如今每当谈到林皋,闫东明都会动情地说:“导师给了我治学之道和为人之道两把金钥匙。能够跟随这样的好导师,是福气,也让我受益终生!”林皋正是以这种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精神,诠释着教师的神圣职责。执教几十年来,一直以“高校在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培养精英人才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科研路上勇于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更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育人理念,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大都成了行业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王复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楼梦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宪京等一批国家科研栋梁之才都出自林皋门下。在几十年的科教生涯中,林皋无论在科研还是在育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先后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如今,已94岁高龄的林皋,依然以一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努力工作,为我国早日实现由大坝建造大国跃升为大坝建造强国作着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