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生态环境 打造宜居乡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美生态环境 打造宜居乡村.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做美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XX村位于XX市XX渚镇XX部,地处丘陵山区,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省道张戴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通过南天竹种植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村经济迈上了快速、高质发展的轨道。20XX年农业总产值达2675万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村”“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村镇”“XX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一、发展现状XX村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27个自然村,村民3020人,耕地面积5486亩。村内所有主干道路全部硬化,配套
2、硬化沟渠3500米,建成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座、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5座。改厕率、有线电视安装入户、自来水入户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100%。建设完成1万平方米的草坪广场、460平方米的乡村大舞台,配套游客接待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园水系景观、水上乐园、游客停车场、公厕及相关景观设施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0%o以张戴公路沿线为区域板块和薛家桥自然村庄为重点,打造了横塘干“三星级康居村”、薛家桥“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建成五星级农家书屋,现有图书一万多册。二、主要工作和成效(一)用好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叠加优势”打造乡村新景观。XX村注重保护传统村落肌理、空间形态和山区建筑,充
3、分发掘名人旧居、古建筑、古桥、古窑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遗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本土文化相互融合,打造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村民自治公约,推行并落实卫生约束、卫生收费、评比公示、督促检查等制度,促进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到位;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挖掘民间传统手工艺;积极释放XX特有人文底蕴和自然秀丽风光“叠加优势”,形成“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有XX味道的乡村新景观。(二)做强主业和延长链条,“齐头并进”富民强村。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目标,确立有根、有味、有品、有美、有戏
4、、有招、有富、有新,更有魂的“八有”理念,打造由于伶纪念馆、云香喜舍、生活行旅馆、星云大师宜人书院、XX国民小学等组成的XX文旅园及含有“小猪跳水”运动会的亚洲最大猪博馆、甲有度假村和占地5000亩的高端民居民宿休闲区牵稼园。紧紧抓住南天竹种植带来的商机,成立XX南天竹种植合作社,产前联系高校专家寻觅优良品种,产中进行种植养护培训,产后寻找销路,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南天竹种植规模达3500亩,亩产值近2万元。套种枇杷、蓝莓、金桔等高效水果和观赏树,建立特色瓜果、樱花(观赏)、南天竹、优质茶叶等八大集农业、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致
5、富。(三)扶持企业和培育人才“双管齐下”提效增收。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扶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培育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带动力强的“骨干型”合作社,采取产加销合作、直营店建设、电商运营等方式,推动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家庭农场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稳步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比重。利用农户的闲置房屋,引进有理想有理念的团队来XX发展高端民宿,增加农户收入3至3.5万元。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农民企业家、农家乐经营业主、厨师、乡土导游等农村能人和乡村旅游从
6、业人员的素质。三、启示一是坚持生态立村。XX村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发展理念,整合全村力量,走出一条以生态文化旅游、自然生态采摘等三产品牌打造为引领,以做强清洁环保亚麻纺织二产产业为抓手,以发展南天竹、特色瓜果、樱花、优质茶叶种植等一产产业为基础的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强村富民特色道路。开展村庄治理,坚持“留青山、保绿水、守静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打造人文景致。XX村始终彰显文化的引领作用,致力打造XX文化,发掘保护、新建改造了于伶纪念馆、乡贤文化廊、文明乡风廊等一批文化载体,用文化的力量糅合起德治、法治、自治的三股合力,为群众留住乡愁,也激励大家热爱家乡、回报家乡,把XX五大园区、农耕文化、七大展馆、名人效应做大做强做优。三是实施品牌战略。成立XX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村内有特色的菜油、芝麻、笋干、竹叶茶等农副产品进行统一设计包装对外营销,并创建土特产品牌XX味道,并通过吸引城市居民来XX乡村旅游自产自销,使村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产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