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生的大格局(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懿一生的大格局(2024年).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司马懿一生的大格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为人处事,处处高于人,也会处处受制于人。相反,学会放低姿态,才能看清人间世相。纵观司马懿一生的经历,便会发现:格局越大的人,姿态越低。Ol弱者逞强,强者示弱菜根谭有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高调张扬,显山露水,只会让人觉得浅薄,甚至招惹祸端。隐藏锋芒,韬光养晦,才能保全自我。建安十三年,司马懿和杨修同时在朝中为官。论才情,二人难分伯仲,但二人的处事风格却大相径庭。杨修恃才傲物,喜欢卖弄学识。有次,曹操在宫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他便四处宣扬说,曹操嫌门太“阔”了。还有一次,塞北进贡来一盒酥,曹
2、操在盒上写下三个字“一合酥”,便放在案头。杨修见了,竟然拿着勺子喊来众人把整盒酥分食干净。曹操问起来,杨修回答: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背丞相命令?这些言行,当然可以证明杨修的足智多谋。但曹操又怎会容许,他人一直看穿自己的心思。最终,杨修没能落得一个好下场。而司马懿却能够藏锋守拙,既不张扬,也不多言。即使曹操因“三马拱槽”之梦猜忌司马懿,又看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却因为司马懿懂得隐忍,让曹操多次放过了他。司马懿并不是没有抱负,相反,他的野心远超一般人之上。但他知道,欲有所取,终有所蔽。正是因为善于退让,他才能连续受到四代君主重用,成为曹魏权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器于身,方能待
3、时而动。示弱的,不是弱者,而是强者的主动选择。02格局越大,姿态越低曹丕继任后,对司马懿极为看重,连连册封于他,官至副宰。寻常人,到了这时候,肯定想要扭转过去备受压制的处境,好一展拳脚。司马懿却依然谨慎行事,步步为营。224年,曹丕攻打吴国,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大将领兵五千,镇守许昌,代理国政。然而,司马懿竟力辞不受。在曹丕的再三请求下,他才担起重任。这是因为,他心中明白,坐任何位置,都要用实力说话。羽翼未丰时,他需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养精蓄锐。七年之后,曹丕病故,曹取(rui)登基。东吴孙权得知消息,趁乱出兵围困江夏城。此时,马懿率军出击,大败吴寇。有了这一赫赫战功,司马懿被升为骡骑(Pido
4、qi)大将军,实至名归。在后续的对抗中,他胜仗连连,战绩彪炳。在讨伐辽东战役中,他又通过放低姿态,使公孙渊降低警惕,从而成功平定叛乱。自此,司马懿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彻底赢得了魏国上下的信服。魏徵在写给唐太宗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里写过一句话:“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大意是:想到高高在上,就要懂得谦虚并自我约束;警惕骄傲自满,就要想着像江海那样处于大小河流之下。智慧不够的人,才会自视过高,往往看不清自己。修为达到一定境界,自然会甘于谦逊待人。“麦熟低穗(SUi),人熟低头。”姿态放得越低,越能彰显一个人的格局。03厉害的人,不动声色贾谊论有言:“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
5、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司马懿这一生,称得上是隐忍至极。建安六年,曹操听闻司马懿有大才,便派使者前去征辟。可当时时局混乱,司马懿只想静观其变。便称自己患有风痹(bi)症为由,拒绝了应征。曹操一开始并不相信,派人夜间潜入司马懿家打探。谁知司马懿早有对策,他躺在那里,任密探拿银针在腿脚上乱刺,依然一动不动。他一装病,就装了七年,待到局势明朗,才出仕为官。到了晚年,司马懿更是将自己修炼到了深不可测的境界。他深受曹爽排挤,被架空军政大权,不仅没有表现出半点愤慨,反而称病在家,装出一副目光呆滞、语无伦次的样子。曹爽得知这般情况,便放松了对司马懿的监视和戒备。然而在床上装病的司马懿,暗中谋划着即将改变历史的高平陵事变。小不忍,则乱大谋。能成大事,必有小忍。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沉得住气,在不动声色中攻城掠地。低调沉稳,静水深流,才能迎来最终的美景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