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二。年十二月刖言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2019年4月,重庆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实现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网覆盖、政务协同全渝通办、生态宜居全域美丽、产业提质全面融合、基础设施全城互联,成为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智慧公共空间是建设智慧
2、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范围,为进一步指导各区县(自治县)科学实施智慧公共空间建设实施工作,合理判定建设成效,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运行监管水平,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步道监测系统;5.广场监测系统;6.公园监测系统;7.消落区监测系统;8.停车场监测系统;9.数据管理;10.运行维护。1总贝!|52主要术语63基本规定84步道监测系统104.1 一般规定104.2 街巷步道1
3、04.3 山林步道124.4 滨水步道155广场监测系统185.1 一般规定185.2 公共活动广场205.3 商业广场205.4 交通广场216公园监测系统227消落区监测系统268停车场监测系统289数据管理309.1 一般规定309.2 数据分类管理319.3 数据交换一般性要求319.4 数据描述一般性要求319.5 交付文件规范与规定329.6 数据安全3310运行维护35本导则用词说明361总则.o.为指导重庆市公共空间的物联网监测工作,推动重庆市智慧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促进物联网在公共空间建设领域的应用,特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系统感知
4、层的建设、数据管理与应用、运行维护等。1.0.3本导则中公共空间范围为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步道、广场、公园、消落区、停车场五大空间类型。1.0.4重庆市公共空间的物联网监测设备应遵循整体性、人性化、美观性、安全性等基本原则。1.0.5重庆市公共空间的物联网监测工作除满足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主要术语2.0.1视频采集设备Videocapturedevices具有视频摄像、图像捕捉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设备,可远程控制查看现场情况,可存储计算视频数据供事后回溯。2.0.2尾随探测联动设备Taildetectionlinkageequip
5、ment具有判断尾随事件,并对尾随事件发出警示的设备,并联动视频采集设备抓拍上传图片。2.0.3一键呼叫设备Calldevice一键式紧急呼叫设备,可进行用户与管理平台值班人员之间的双向语音通信,快速传递报警信息。2.0.41.ED信息发布屏1.EDInformationreleasescreen可展示和发布信息(如交通信息、天气预警、天气实况、环境信息、公益广告等)的1.ED显示屏。2.0.5空气质量自动检测设备Airqualitymonitoringequipment具有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信息传输的自动监测设备。2.0.6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备Fluegasemi
6、ssionmonitoringequipment对大气固定污染源所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种类及含量进行的实时连续的污染物样品采集、处理、分析、信息传输的设备。2.0.7防汛自动监测设备Floodcontrolmonitoringequipment具有对区域水位和水位预警功能的自动监测设备。2.0.8土壤环境监测设备Soilenvironmentalmonitoringequipment可测定影响土壤环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代表值,并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监测设备。2.0.9声环境自动监测设备Acousticenvironmentmonitoringequipment具备对环境噪声进行连
7、续采样、传输、存储、分析、处理、信息传输的自动监测设备。2.0.10垃圾预警Wastewarning定时对垃圾桶内垃圾容量和温度进行采集,当采集值高于设定值时,主动上报平台,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2.0.11智慧公厕Smartpublictoilets充分利用传感器、智能设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获取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民众提供便捷、舒适、节能、环保、健康和人性化服务的公共厕所。2.0.12信息管理平台InfOrmatiOnmanagementPIatfOrm对物联网相关配置和设备进行管理、控制、运行监测、数据运维的软件管理系统。可采集储存监测设备的感知数据,监测设备的状态、告警、
8、故障信息等。3基本规定3.01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应涵盖步道、广场、公园、消落区、停车场五大空间类型。3.0.2监测系统应符合绿色节能的原则,结合功能需求、场地条件、人群分布进行设置。3.0.3监测设备应避让古树名木,距离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化投影以外5m,距离单株树木应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和以胸径20倍为标准的外缘水平距离。3.0.4监测设备应避让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历史遗迹。3.0.5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设备原则上以现有市政设施为主要载体,智慧灯杆、城市家具、驿站、公交站台等设施均可视情况作为整合载体。3.0.6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设备应以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线合一为目标,对
9、各类设施设备进行集约化设置,实现共建共享。3.0.7公共空间物联网监测设备宜进行景观化设计,造型风格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宜增加设备Vl设计,以强化居民的识别与保护。3.0.8监测设备应满足相关国家技术要求规定,并应通过国家授权质检机构的产品型式实验检测或主管部门组织的产品(技术)鉴定。3.0.9监测设备应增加RFlD等电子标签识别技术,实现监测设备的可视化管理。3.0.10监测设备应具有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功能,并宜通过远程设置采集和传输频率。3.0.11应建立健全平台运行管理与维护,对各类监测情况制定分级应急预案,形成系统化管理。4步道监测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步道监测系统应包涵
10、安全防范类监测系统、气象环境类监测设备、绿化管理类监测设备、公共服务类监测设备、环卫类监测设备。4.1.2步道监测系统应结合步道区位、现状环境及步道类型进行建设。4.1.3步道监测设备应避让古树名木、珍稀植物。4.1.4 步道监测设备宜结合驿站分级合理布设,驿站分级见下表:表4.14驿站分级表驿站等级总建筑面积(行)一级驿站100-150二级驿站50-100三级驿站小于50或无建构筑物4.1.5 步道监测设备宜结合步道照明系统、城市家具风格统一设计。4.1.6 步道监测设备宜集约布设,不应影响行人正常通行,步道过窄时,宜结合周边地形、建构筑物布设。4.1.7 监测设备应优先采用市政电力供电,当
11、监测设备分散且规模较小,市政电力无条件供电时,可根据地形条件利用太阳能、风能、专用电池柜等方式供电。4.2 街巷步道421视频监控、音频监控覆盖率应达到100%,宜在重点区域,对特定行为、人脸进行识别,结合智能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判断,提升安防监控水平。4.2.2 宜在街道重点节点设置智能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自助零售、休憩娱乐、手机充电等服务,并收集使用数据。423应沿街布设环境监测设备,对噪声、空气质量、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噪声监测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规范要求;监测设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及布设成本,调整布设间距,空气质量监测布点间距宜不大于5千米;温度监测结合多功能杆布设,
12、布点间距宜不大于5千米。424在人流聚集区域宜布设智能垃圾桶,包含垃圾预警功能,监测实时数据,以便实时清理,相应设施比例宜达40%以上;公共厕所宜采用智慧公厕,对厕所环境,纸巾使用情况,人流进行监测,提升公厕服务水平。4.2.5 宜采用土壤环境监测设备对沿街绿化进行监测,监测土壤湿度、养分等数据,结合智能灌溉系统对沿街绿化进行水肥管理。4.2.6街巷步道监测设备类型、布设场景与设置要求如下表:表4.2.6街巷步道监测设备设置一览表监测设备类型监测设备布设场景设置要求安全防范类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行为识别、声环境自动监测设备等1)交叉路口;2)交通场所主要出入口;3)重要建筑单体出入口;4)人流密
13、集场所主通道;5)治安状况复杂的场所的出入口;6)治安状况较差的街巷1)在需求点附近的多功能智能杆设置;2)靠近人行主要通道设置,设备安装应符合视频采集需求和相关规定;3)重要片区或重要街道安防监测设备宜小于100米。空间。气象环境类监测设备噪声传感器、空气质量自动检测设备、温度湿度传感器等1)主干路;2)次干路。1)在需求点附近的多功能智能杆设置,应设置于杆体的顶端或高处,周边IOm无影响源;2)四周应保持通风和不受遮阴,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绿化管理类监测设备土壤湿度传感器、病虫害监测仪、壤墙情监测仪等D绿化隔离带;2)垂直绿化;3)街旁绿化带。1)监测设备应避开种植池壁;2) 土壤监测设
14、备宜避开堆肥处;3) 土壤湿度传感器设置间距宜小于10m,其它土壤监测设备宜结合具体情况布设。公共服务类监测设备计步器、自动售卖机、USB充电口等、触控显示屏等1)运动步道旁;2)公厕、服务点;3)休憩节点。1)计步器宜结合需求点附近的多功能智能杆设置;2)USB充电口宜结合需求点附近的智慧座椅、多功能智能杆设置;3)自动售卖、触控显示屏宜结合公厕、休憩节点按需布设。环卫类监测设备垃圾桶监测终端、温度/湿度/氨气传感器、物联网纸巾机、有害或易燃气体浓度传感器等1)智慧公厕;2)人流量较大的街巷步道旁;3)交通场所主要出入口;4)重要建筑单体出入口;5)人流密集场所主通道。1)建议公厕采用智慧公
15、厕,包含温度/湿度/氨气传感器、物联网纸巾机等;2)人流密集区垃圾桶内布设垃圾桶监测终端。间距不大于100mo4.3 山林步道4.3.1 山林步道监测设备宜结合步道环境、步道等级、步道驿站合理选择设备和布置点位。4.3.2 山林步道主线步道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宜达100%。宜在山林步道主要出入口处,对特定行为、人脸进行识别,结合智能分析平台进行分析判断,提升安防监控水平。4.3.3 山林步道连接道及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应设置报警点、广播系统,点与点间隔距离不宜超过200Om,报警点、视频监控、广播系统应形成完整的安保体系。4.3.4 山林步道宜设置人流监控功能,可实现步道主入口及关键区域客流计数管理,可对游客滞留热点地区进行统计监控,流量超限时可自动预警、报警。4.3.5 山林步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应满足GB50116-20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对步道沿线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灾情进行实时预警。4.3.6 山林步道应在沿线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