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半轴齿轮尺寸超差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差速器半轴齿轮尺寸超差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序言某公司半轴齿轮产品在入厂检验时,发现两件产品出现(15.80.15)mm尺寸超差,半轴齿轮超差尺寸位置如图1所示。该尺寸的作用是确定卡簧槽的轴向位置,限制半轴的轴向窜动,若该尺寸过大,则可能造成卡簧无法弹开,失去作用;若该尺寸过小,则可能造成卡簧提前弹开,装配不到位。为了保证尺寸精度,提升半轴齿轮的工作可靠性,对尺寸超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经验证,效果良好,为其他同类尺寸超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158O.15图1半轴齿轮超差尺寸位置示意2尺寸超差原因分析2.1 测量系统分析尺寸检测系统如图2所示,采用薄片式高度尺测量头(量仪分辨率为0.01mm),检测块上平面(
2、基准面)与工件被检测平面完全贴合,测量检测块的基准面到卡簧槽的距离。测量时,将零件放在基准面上进行测量,全过程为手动操作,人为因素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测量受两个面平行度影响,每次检测前需要核对基准。测量系统中量具的分辨率为0.01mm,小于T/20(尺寸公差T=0.3mm),满足测量需求。高度尺测量头基准面(零位面)a)检测系统b)实物c)测量头与齿端面接触情况图2尺寸检测系统示意测量时清洁工件、检测块和标准件,放置到检测平台上,将高度尺测量头下端面移动至检测块(检测块上、下面平行度要求WO.005mm,并按照检具周期校验规定校验)基准平面上,高度尺对零,使用标准件(标准件定期检测标定)校准
3、,每次检测前校验一次,将零件放置在基准平面上,将高度尺测量头上端面移动至卡簧槽上端面,读数。在实际读数的基础上加上测量头的厚度1mm,得到实测值。2.2 测量能力分析选取自制15.8mm尺寸标准件作为样件,使用蔡司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见图3),将测量10次的平均值作为标准件尺寸真值。一名检验员对标准件测量相同位置50次,利用mintab软件生成标准件测量尺寸结果运行图(见图4)。量具能力Cg及能力指数Cgk计算公式分别为Cg=KT/6S(1)Cgk=Cg-|Xe-X|/3S(2)式中,K为缩小系数,一般取K=0.2;KT为允许的测量结果分布宽度;6S为实际达到的测量结果分布宽度;T为工件被检项目
4、公差XE为样件的实际尺寸;Y八为平均测量值;S为标准偏差,S=JY(Xi-X)2(n-l)7;Xi为第i次测量值;11为测量次数。利用(1)、(2)式计算出Cg(量具能力)=2.21,Cgk(量具能力指数)=2.21。Cg=Cgk,说明测量系统无偏倚;Cgk1.67,说明测量系统能力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图3标准件使用蔡司三坐标测量机测量航率统计量参考158均他ISSOO标准园000456iftSV)00271公复取(ToI)03偏偏偏气-00T00000Ptt1000能力904%图4测量尺寸结果运行示意2.3原始过程能力分析现场加工产品时,每半个小时(约生产50件)连续抽检5件,用收集的25Y组
5、数据导入mintab软件,生成过程能力分析图(见图5),八=15.751mm,S=0.0292mm,理论中值Tm为15.8mm。计算出CPk=I.17,CP=I.73。CpkCl*5Y*QM*57M*bnmU115TI2MOmr000=T=F=Fl=?H5=SF=iV=S=5T=S=C)徉本算於控制CBAIMI739.PZ1.67,需将均值保证在15.79215.808mm,均值u需向右移动,移动范围0.0410.057mm;二是需要标准差不变。依据均值的活动范围,建立控制线,上控制线(u+4)最大为15.80+4x0.0292。15.92mm,下控制线(u-46)15.68mm,即产品加工尺
6、寸控制在15.6815.92mmo图6尺寸的正态分布2.4 热处理变形影响分析因产品经过热处理,轴向变形可能会导致尺寸测量基准位置发生变化。从20件工件的安装距和15.8mm尺寸前后变化量的检测数据来看,热处理对安装距存在少量的影响,分析主要是由于齿形方向存在变化,因此影响了齿形定位检测安装距,但误差不超过0.01mm,对15.8mm尺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2.5 工艺过程分析半轴齿轮加工工艺流程为:下料一制坯T锻压一机械加工(热处理前)一热处理一机械加工(热处理后)。因为15.8mm尺寸测量超差的两个面均是在热处理后机械加工完成的,所以应重点对机械加工(热处理后)工序进行分析。图7为热处理后精
7、车加工图样。精车工序在数控车床上完成,采用人工手动上、下工件。加工时,将工件装入齿形定位块,工件齿槽对准定位块齿形,以齿面定位。在同一次装夹中,按照图样要求对安装距34mm和卡簧槽宽度2.2mm尺寸进行加工,加工面为图7b中的安装面和卡簧槽右端面,分别由两把车刀(外圆车刀和内孔车刀)完成。两个尺寸加工完成后,即形成了15.8mm尺寸的两个测量面。I9.6O.3I58O.I5a)加工尺寸b)尺寸与基准图7热处理后精车加工图样卡簧槽右端面为热处理前加工,均以齿形定位。卡簧槽右端面位置由热处理前机械加工时的15.8mm尺寸控制(卡簧槽左端面为槽宽2.2mm尺寸的加工基准,其位置由15.8mm尺寸确定
8、),而热处理前15.8mm尺寸因受刀具磨损和机床、夹具系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公差;另外,热处理前2.2mm槽宽加工也受到刀具磨损影响,因此卡簧槽右端面的绝对位置存在变化,热处理后加工时以其作为槽宽的加工基准,用于确定卡簧槽左端面的加工尺寸,存在较大的误差。经过对测量系统、测量能力、原始过程能力、热处理变形影响及工艺过程等5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判断出要解决15.8mm尺寸超差问题,应从工艺控制方法上进行改进。3热处理前后尺寸中值变化计算I9.75O2835.o图8为热处理前机械加工图样,对槽宽2.2mm、安装距34mm尺寸的要求如图8a所示,转换后的中间尺寸换算如图8b所示,结合图7a热处理后的尺
9、寸精度要求,对安装距34mm和槽宽2.2mm尺寸在热处理前后的中间尺寸及公差变化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0a)工艺尺寸15.825O.O25图8热处理前机械加工图样表1热处理前后安装距34mm和槽宽2.2mm的中间尺寸及公差变化计算结果项目热处理前加工尺寸热处理后加工尺寸公差中间尺寸变化公差合计安装距3434.12500253398002-0.1450045槽宽22.17500252.270.050.0950.07515.8mm尺寸热处理前控制尺寸为(15.8250.025)mm,结合表1数据,热处理后精加工时,因受安装距34mm和槽宽2.2mm尺寸变化的影响,其中间尺寸变化为15.825-0.1
10、45+0.095=15.775(mm),实际公差变化为(0.025)+(0.045)+(0.075)=0.145(mm),即实际精加工后,得到的尺寸为(15.7750.145)mm,与图7精加工要求的(15.80.15)mm比较,其中值出现0.025mm偏差,极限状态下的加工尺寸为15.6315.92mm(图样要求极限尺寸为15.6515.95mm),可能会出现超差现象。4工艺改进15.8mm尺寸的两个面在热处理前、后加工时,均是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完成,没有固定的基准面,且不能形成封闭的尺寸链,造成该尺寸控制困难;因在加工时,均以齿形定位,为了形成封闭的尺寸链,将15.8mm尺寸中卡簧槽左面
11、检测基准变更,检测其到锥点的距离,基本尺寸为18.18mm。工艺改进后的尺寸链如图9所示。图9工艺改进后的尺寸链按照加工尺寸链设置原则,15.8mm尺寸为18.18mm尺寸和34mm尺寸加工后自然形成的尺寸,应为封闭环;在其他尺寸不变的情况下,18.18mm尺寸的增大会使15.8mm尺寸减小,其为减环;34mm尺寸增大会使15.8mm尺寸增大,其为增环。将数据代入(3)、(4)式可计算出18.18mm尺寸的公差为士0.13mm,即加工时18.18mm尺寸加工精度达到(18.20.13)mm时,可保证(15.80.15)mm尺寸不出现超差。EIq=H1TTlnXn1(4)式中,n为增环数目;M为
12、组成环数目;ESO.EK)分别为封闭环的上、下偏差;ESz、ElZ分别为增环的上、下偏差;ESj、Elj分别为减环的上、下偏差。结合批量加工时工序能够达到的经济精度和提高加工可靠性两个方面考虑,将热处理前后机械加工时的18.18mm尺寸加工公差全部提升为0.02mm,设置精加工时的加工余量为OJmm,即热处理前的工序尺寸为(18.280.02)mm,此时精加工出的15.8mm尺寸精度为(15.80.04)mm,满足图样(15.80.15)mm的技术要求。采用新工艺后,2.2mm槽宽会受到18.2mm尺寸控制,18.2mm尺寸热处理前后加工的公差对其会产生影响。表2为热处理前后加工18.18mm
13、尺寸的中间尺寸及公差变化数据。如图8所示,热处理前槽宽工序尺寸为(2.1750.025)mm,引入18.18mm尺寸对其的影响后,热处理后精车工序其基本尺寸为2.175+0.1=2.275mm,公差为(0.025)+(0.04)=0.065(mm)0根据尺寸计算结果,采用该方式将基准转化以后,槽宽尺寸控制在(2.2750.065)mm,满足图样(2.270.1)mm的技术要求。表2热处理前后加工18.18mm尺寸的中间尺寸及公差变化数据热处理前加工尺寸热处理后加工尺寸中间尺寸变化公差合计18.280.0218.180.020.10.04工艺改进后热处理前后机械加工工序如图10所示。a)热处理前
14、加工工序b)热处理后加工工序图10工艺改进后热处理前后机械加工工序工艺改进(基准转化)后15.8mm尺寸Cpk验证确认设备、夹具和刀具精度满足技术要求后,工件几何公差调整至合格,连续加工5件,检测尺寸稳定后,再连续加工,每半小时(约生产50件)抽检连续加工的5件工件用收集的125组数据导入mintab软件生成过程能力分析图。图11为基准转化后加工15.8mm尺寸过程能力分析图,实际均值为15.8mm(I艺改进前为15.75Imm),Cp=3.19(工艺改进前为1.73)zCpk=3.18(Tg改进前为1.17),均值在中差,无明显偏移,尺寸调整有效,过程能力非常好。a)样本趋势图EEy毂W箕M里规格1.S1.15.65US1.15.95工件尺寸mmb)能力直方图05000500983275S上部控制线UC1.=0.07708产本极差均值R=0.0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