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感受古诗文里的母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感受古诗文里的母爱.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感受古诗文里的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深沉的情感,是诗人笔下讴歌的永恒主题。展卷中国古代诗文典籍,那氤氯在其中的母爱,总让人久久感怀。从胎儿在母腹中孕育,到婴儿呱呱坠地,在生养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付出了无尽的辛劳,孩子成长路上跌跌撞撞,更离不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自打一下偏疼,人说一句偏怨”,这是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写在小儿语中的话,道出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无限疼爱。如果膝下儿女众多,为母又会付出怎样的心血和辛劳?诗经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劭劳”,“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写满母亲养育孩子的辛苦,读来让
2、人感念盈怀。母亲,是儿女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古往今来,很多母亲都全力以赴教导孩子读书上进。“亮节失青春,叹离鹰苦鸣,别鹄凄吟,五夜怆神深渗澹;恩伦褒丹陛,忆弋雁失群,丸熊课读,卅年回首尚辛酸”,这是后人对欧阳修母亲郑氏勤苦教子的评价。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身上,郑氏含辛茹苦抚养子女成人,她“画荻教子”的故事传颂古今。清代学者蒋士铃的母亲也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蒋士铃在严母教子中写道:“记母教铃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铃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
3、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铃朗诵之;读倦,睡母怀”。这幅生动的教子画面,令人为之动容。希望子女平平安安、有出息,是天下母亲共同的期盼。南宋学者林希逸在寄书后作中写道:“几度题书客未还,归鸿节节度乡关。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一纸短短的平安信,母亲在灯前擦着眼泪一遍一遍看。孩子的成长,牵挂着母亲的心。韩愈在谁氏子一诗中描写了一个“不省心”的孩子:“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既不痴愚也不癫狂的儿子,非要去王屋当一个道士。白发母亲倚着门框悲伤地啼哭,扯断了衣袖都留不住儿子。老母亲悲伤、绝望的境地,让人无限同情。孩子长大成人,需要独立谋生,难免背井离乡,
4、母亲总有千般不舍、万般牵挂。王安石的将母中有:“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写母亲月圆之夜突然听到杜鹃的声音,想起离家在外的儿子,思念之情顿生的情形。白居易在燕诗示刘叟中写道:“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喝啾终夜悲。”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飞上了庭院里的树枝,便再不回头,随着风儿四下飞散。雌雄双燕在空中鸣叫,声嘶力竭也唤不回它们的孩子,只好回到空窝里面,悲鸣通宵不断。诗人借双燕的遭遇写出了儿女离家后父母的孤苦和牵念。贤明的母亲是儿女人生路上的守护神,她常常以其良苦用心,耳提面命,教导儿子在为人处世上行正走端。列女传齐田稷母中记载:战国时,
5、田稷任齐国宰相,接受了下级官吏的贿赂,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知道受贿的事后十分生气,严厉地斥责儿子收不义之财、对主君不忠的行为。田稷听后无比惭愧,立刻退还了财物,并主动向齐宣王请罪。田稷改过后深受器重,成为一代重臣,千载留名。“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这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短歌行中写母亲的诗句。人生一世,几度春秋。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父母慢慢老去。无私给予、不求回报,这种恩情唯有母爱。元代词人张之翰的题致乐堂中写道:“花有清香竹有阴,春风长在北堂深。细看慈母忘忧处,便是贤郎致乐心。”能够使慈母忘记烦恼与忧虑的,也就是她的孩子,贤良的孩子就是使慈母快乐的源泉。母爱,人间第一情。浸润母爱的古诗文熠熠生辉,让我们在诵读中永远感念母亲的恩情。梅会林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