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罐区安全隐患及事故防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储罐区安全隐患及事故防控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石油储罐区安全隐患及事故防控措施石油储罐区储存的主要物料是原油及汽油、柴油等,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石油储罐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这就要求根据油料储运的特点,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检验检测等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的本质安全性,加强隐患和事故防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石油储罐区通常是各类大小石油储罐密集区,主要由储运、装卸系统设备和设施组成,用于接收、储存和输送油品。储油罐是石油储罐区的主要装置之一,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储罐的设计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石油储罐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潜在危险性高,安全隐患多。由于石油储罐区储运过程涉及的设备设施较多,每一个设备的不安全状
2、态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能够科学、安全地设计、制造、使用、管理并合理布局大型储罐越显重要。一、石油储罐区的主要隐患石油储罐区储存的主要物料是原油及汽油、柴油。原油及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从本质安全性的角度来说,石油储罐区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设备故障是石油储罐区储运、装卸过程中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之一,只有保证储运、装卸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才能使整个储运系统达到本质安全。石油储罐区储运、装卸系统设备和设施有管路、管件、管道附件(阀门、法兰、垫片、紧固件)、储罐、输送泵、电气设施、控制计量仪器仪表和安全附件等,系统中材料质量、机械设备、电气设施、仪器
3、仪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中毒窒息、噪声、腐蚀穿孔、焊缝开裂、外力损伤、易燃蒸气积聚、高温、雷电、高处坠落等也是石油储罐区不能忽视的安全隐患。二、事故防范技术措施在石油储罐区的生产储运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对策和措施,来保证油料储运和装卸设施的安全运行。这就要求根据油料储运的特点,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检验检测等方面,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设备的本质安全性。同时,加强日常运行的安全管理,也是保证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1 .油罐设计与选型油罐罐壁下部宜采用高强度钢板,罐壁上部由刚度确定厚度部分宜采用碳素结构钢,高强度材料和碳素结构钢之间可采用低合金钢过
4、渡;罐底边缘板所用材料应与底圈罐壁板相同,罐底中幅板宜采用碳素结构钢;浮顶用钢板、型钢材料宜采用碳素结构钢。罐壁用钢板规格应考虑预制施工能力、经济合理性及运输条件,宜选用大规格钢板。罐壁纵、环向接头应采用内壁对齐的对接接头,且焊缝坡口形式应满足自动焊的要求。同时,原油储罐应选用钢制浮顶罐。在罐顶平台和浮顶之间应设置转动扶梯。2 .油罐附件的配置油罐应设置量油孔、人孔和放水管等附件;油罐应设液位计、温度计和高低液位报警仪表;油罐进油管道控制阀门应采取高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措施;油罐宜采取低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泵的措施;油罐宜设置搅拌设备。3 .管道安装石油储罐区内的输油管道,宜地上敷设。地上输油管道应
5、敷设在管墩或管架上,并应管托。管道穿越、跨越道路时,应符合“管道跨越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等技术要求。4 .主要设备及器材选用输油泵宜选用离心泵或螺杆泵。露天布置的泵机组应为户外型,并应具有自润滑、风冷性能。工艺阀门应选用钢制阀门;通过清管器的阀门应选用全通径阀门;需要经常操作的阀门应选用电动或气动等自动控制阀门,自动控制阀门除应能在现场操作外,也应能在控制室进行控制和显示状态;选用的电动阀门或气动阀门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等。5 .防雷措施浮顶油罐防雷、油泵房(棚)防雷、输油管道防雷、信息系统防雷应符合有关规定。油罐区内除油罐外的建构筑物高度不应超过油罐高度。6 .防静电措施油
6、罐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静电措施。如: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始端、末端、分支处以及直线段每隔20030Om处,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oQ。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合用。三、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
7、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2 .完善操作规程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3 .加强教育培训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同时,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
8、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4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5 .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
9、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6 .开展应急救援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企业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同时,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7 .持续改进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