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状疱疹瘙痒病理、分类、发病机制、原因分析及治疗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带状疱疹瘙痒病理、分类、发病机制、原因分析及治疗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带状疱疹瘙痒病理、分类、发病机制、原因分析及治疗要点一、概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i种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皮疹呈带状分布,所以叫做带状疱疹。研究发现1 .约58%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神经性瘙痒的症状。2 .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的持续时间比其后遗神经性疼痛长。3.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的患病率30%58%不等,表明其为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轻度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的发病率为54.71%;中度为28.30%:重度为16.94%。中、重度的瘙痒会因患者不断搔抓造成继发性皮肤苦辞样变:部分严重、顽固性瘙痒会持续3年以上:长期顽固性瘙痒还会引发患者抑郁、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出现严重自残行为
2、。二、瘙痒分类1 .外周性瘙痒主要是由于感染、干燥或其它皮肤损伤所导致,由C类神经纤维传导,如等麻疹、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多屈此类;2 .神经源性瘙痒神经通路受累引起的中枢性瘙痒,如胆汁瘀枳引起的瘙痒;3 .神经病理性瘙痒瘙痒传入途径中任何一点损伤所引起的搔痒都称神经性搔痒。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及偶尔伴发于多发性硬化的瘙痒均属此类;4 .精神性瘙痒以瘙痒为主要症状,并且精神心理因素在引起、加剧或持续瘙痒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瘙痒性疾病。如寄生虫妄想症。三、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机制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属于神经病理性瘙痒。卜面为其可能机制:1 .局部神经损伤可能机制:当传递瘩痛和瘙痒的C神经纤维发生局部损伤时
3、,瘙痒神经纤维就会出现。可能是神经系统受损后导致病变局限在传入神经的某一点上,从而通过不同的传入途径引起瘙痒。带状疱疹通常会导致下层和中层真皮神经纤维受损,有严重带状疱疹后瘙痒患者在发痒区域损失了96%的表皮神经。2 .传入输入中枢神经元剥夺可能机制:当中枢搔痒神经元失去传入输入时,会发生过度兴奋。通过自发放电去神经中枢瘙痒神经元产生了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外周传入区域的瘙痒敏感神经元的电活性增高导致带状疱疹神经性瘙痒。3 .中枢神经纤维过敏可能机制:仃髓内缺乏对瘙痒抑制的神经元。二级感觉神经原兴奋与抑制失平衡等都可能参与了带状疱疹神经性搔痒的产生。四、疼痛与瘙痒的关系疼痛和瘙痒都是由于表皮与真
4、皮交界处的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并沿着相同的神经元传递,到达大脑皮层。痛和痒之间既密切相关,又各有不同。1 .发生部位不同。痒只发生在皮肤浅表层:而痛可发生在皮肤表面和皮下深层,甚至内脏器官。2 .组织学检查结果。痒觉的无拗鞘纤维分布在表皮的浅层内;而痛觉末梢则分布在表皮真皮交界处和皮下深处。3 .去皮肤表层,痒感消失,但痛觉仍然存在。4 .热可以减轻瘙痒,却不能减轻疼痛甚至使疼痛增加5 .吗啡可以止痛,但却常常引起瘙痒。6 .将组胺注射至皮肤表皮浅层引起瘙痒,注射至基底层以下则引起疼痛。7 .传统理论认为轻度疼痛可引起瘙痒,即当从C组纤维传输微弱的信号时会出现瘙痒感。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神经性瘙痒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结论。五、治疗西医治疗目前文献中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多为病案报道,如:局部注射布比k因注射液神经阻滞口服卡马西平及羟嗪外用阿米替林及氯酮胺凝胶眶上神经电刺激硬膜外联合局部浸润的治疗方法理疗,如微波、电磁、激光等使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治疗神经性瘙痒也有效,但不是均有效。中医治疗近年来,多个研究表明:针灸对带状疱疹及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实验数据支持。火针功效:开门祛邪、祛风止痒,以热引热、火郁发之止痒,补火助阳,通络止痒。优势: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提高,治疗周期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