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网络平台打造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网络平台打造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巧用网络平台,打造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例一、教材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小节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方式,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四种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二、学情分析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元的前两个小节,即“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对这两个数学概念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对日常作业、测验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
2、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进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包括“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等,亲身体验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过程,体会通过思考、归纳、动手操作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画图、比较等过程,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实现几何直观、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素养的提升。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判定
3、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和条件,包括边的关系、角的关系等。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可能陷入思维定式,想当然地认为两个三角形全等,忽略一些必要的条件,导致证明过程或结果出错。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五、教学过程(一)借助网络平台,指导预习教师编写学习任务单,并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具体如下:(1)观察下列三组图形,说说每组图形有什么特点。(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3)全等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4)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翻转后,是否与原来的三角形全等?(5) “全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学生通过PC端或手机端来接
4、收学习任务单,完成后线上提交。教师查看学生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此来评估学生的预习质量,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意图:借助网络平台向学生发送学习任务单,以此来指导学生预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二)复习已学知识,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出示全等形图片(全等的剪纸窗花、晾衣架、三角板等)。师:这些图片具有什么特点?生:同组图片的东西一模一样。师:什么地方一样?生:大小相等,形状相同,能够完全重合。师:没错,那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呢?生: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全等三角形。师:现在有两个三
5、角形,我们直观地看上去,它们好像一模一样,但数学需要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呢?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课的学习,感受本单元知识与前面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三)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思考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三角形(见图1、图2),播放动画,两个三角形缓慢靠近,最终完全重合。师:通过观看这段动画,我们可以发现,ABC和ADEF是全等三角形。其中相等的边和角分别是什么?生:相等的边分别是AB=DE、BC=EF.AC=DF,相等的角分别是/A二ND
6、、NB=NE、ZC=ZFo师:如果现在要做一个和AABC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应该怎样去做呢?生:测量出每个边的长度和每个角的度数,按照这些数据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师:这种方法没错,但是需要具备六个条件才行。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采用省时省力的方法,能不能减少一些条件呢?三个条件行吗?两个,甚至一个呢?下面我们来一一探讨。学生拿出纸笔,根据教师的要求画图。师:假如我们只知道一个条件,即一条边长或一个角,大家画出来的三角形会是全等的吗?生: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概率很低。师:那如果提供两个条件呢?请大家按照下面的条件画一画。课件出示:(1) 一条边为3cm,一个内角为45。O(2) 一个内角为30,
7、一个内角为90。(3) 一条边为4cm,一条边为6cmo学生尝试画三角形,并与同学交流讨论,看彼此绘制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生:仅靠两个条件不能画出全等三角形。师:好,那接下来我们试试三个条件。如果给出三个条件,你们认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师:一共有四种情况:三条边、三个角、两角一边,或者两边一角。那么,用这些条件能否画出全等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课件出示:(1)三个内角分别为40、60、80oo(2)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3cm、4cm、6cm。生:三个角相等的情况下,画出的三角形有大有小,不能完全重合。三条边长度相等的情况下,画出来的三角形全等。师:实践证明,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
8、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者“SSS”。课件出示:(3)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夹的边是2cmo学生通过绘画与讨论发现,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师: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和夹边,得出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这种判定条件可以简写为“角边角”或者“ASA”。但如果把“夹边”换成一角对边,还能得出三角形全等吗?学生画图和讨论探究。师:这种情况也可以画出全等三角形,但是过程比较烦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就可以计算出最后一个内角,转化成“两角及其夹边”的问题。由此可以得出,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
9、或者“AAS”o师:如果知道两条边长和一个内角,能否得出全等三角形呢?可以分几种情况讨论?生:两种,分别是两边及两边的夹角、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课件出示:(4)情况一: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夹角为40。情况二:两条边分别为2.5cm、3.5cm,长度为2.5cm的边的对角为400学生画图并讨论。师: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发现,情况一得出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而情况二得出的三角形则不一定全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设计意图:设计多种条件和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思考、画图、讨论等方式,深入探讨三角形全等需具备的条件。)(四)小组竞
10、答比赛,活跃氛围指导班级学生按照座位分成四组。师:下面我们来一场知识竞答比赛,答对一道题得1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问题,学生抢答。(1)小明不慎将一块玻璃打碎,要想换一块同样的玻璃,应该带哪块去玻璃店?(见图3)A.带去B.带去C.带和去(2)下列选项中,哪组三角形一定全等?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CnI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两个等边三角形(3)下列哪组条件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A. 一边及这条边上的高相等B. 一边及这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C.两角及第三个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D.两条边及夹角的平分线
11、对应相等教师小结:大家表现得都很好,全等三角形看似简单,但在判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大家要牢记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几种条件,并灵活地运用这些条件来分析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教师借助平台在线上批改学生的作业,并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设计意图:设计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在欢快的气氛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将剩余习题编写成电子版作业,通过线上平台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六、教学反思1 .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本堂课中,我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
12、和课后作业,并欢迎学生线上向我询问,帮助他们解决课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复习和作业质量。2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重整教材内容在设计课件的时候,我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将相对简单的“边边边”条件放到了第一位,并将其与三个角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对“角边角”“边角边”等条件进行分析和论证,构建了由易到难的内容体系,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不能只是把教材内容搬上屏幕,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按照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3 .教师要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在数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但也出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现象,有的教师过多地使用网络平台,喧宾夺主,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网络平台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将其与学生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与网络资源、网络环境之间的协调与互动,既发挥了网络平台的优势,又确保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