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舒曼与格里格三首钢琴小品的音乐学比较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舒伯特、舒曼与格里格三首钢琴小品的音乐学比较浅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舒伯特舒曼与格里格三首钢琴d丹的音乐学比街戋析浪漫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是“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1”。本文分析比较的对象是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的即兴曲D9354I1.舒曼的梦幻曲0P16V11与格里格的在故乡OP.434I1.舒伯特是浪漫时期钢琴小品的开创者;舒曼是发展者;格里格是继承者。一、舒伯特、舒曼和格里格的生平比较1 .家庭环境舒伯特出生于1797年,他的父亲是教师,并且懂得一些音乐知识和会演奏一些乐器,舒伯特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完成的。舒伯特上学后,在学校接受了比较正规的音乐教育。舒曼出生于1810年,他的父亲是出版商,受父亲影响,接触了大量文学著作,并且在父亲的鼓
2、励下学习音乐。格里格出生于1843年,他的父亲知识渊博,母亲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所以,格里格具有非常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通过上述比较,舒伯特的音乐环境最差,舒曼具有较好的音乐环境,格里格的音乐环境是最理想的。这就是作曲家最初的创作环境。2 .爱情生活舒伯特曾经爱上过一位少女,但是因为他的出身贫寒,那位少女嫁给了一位富有的音乐家。1822年,他患了梅毒2,在精神上深受打击。疾病、贫困、被出版商排斥不断刺激他的心灵,使舒伯特渴望通过创作发泄自己内心的郁闷、不满和痛苦。“许多年来,我一直歌唱,每当我歌唱爱情,我的心中便充满痛苦,而每当我歌唱痛苦,我的心中却充满爱情。3”舒曼的爱情来得那么不容易,让他
3、受了那么多苦,从青年时起就受到精神病的折磨,前面提到了他手指受伤,患有梅毒,千心万苦的与克拉拉恋爱。舒曼与克拉拉私订终身的时候说过:“愿我们以后过的是诗和花的生活,我们俩像天使那样,一起作曲,一起唱歌,给人类带来快乐。4”他们最后是幸福的.舒曼的遭遇,使他的作品赋有幻想,充满浪漫色彩,而他创造的大多钢琴作品都与克拉拉有关。格里格的爱情与上面两位作曲家比,平淡了许多,1867年,他与表姐尼娜结婚,尼娜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他们一个写,一个唱,和谐的度过一生。格里格是最幸福的,在他的作品里很难听到忧郁、愤懑的情感,乐观饱满的音响是他音乐最大的特点。三、三首作品的比较分析浪漫时期的作曲家,热爱生活,对生
4、活充满憧憬和希望,所以从他们的大部分钢琴作品中,能体味出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情。从钢琴小品中的抒情因素,同样可以影射到整个浪漫时期的各种音乐题材。舒伯特的即兴曲、舒曼的梦幻曲与格里格的在故乡,都属于抒情的钢琴小品。具有许多的异同。即兴曲采用了变奏曲式,梦幻曲和在故乡采用了单三部曲式。咋看有很大不同,但是自己分析会发现,如果去掉即兴曲中的变奏一、变奏二和变奏四,会发现在复杂的变奏形式中,暗藏着ABA的结构。舒伯特所的时代,作曲强调的是本体结构,而舒曼和格里格强调的是个人意识与表现情感。或者说,即兴曲在曲式上,搭配的很好,舒曼从新将这种搭配进行组合,形成新的结构。音型化是浪漫时期的典型特征,音型
5、不变,音高变化。舒伯特的即兴曲主题节奏前松后紧;变奏一节奏型主要是平均十六;变奏二主要是节奏型主要是前八后十六和平均十六;变奏三以附点节奏型为主;变奏四右手是平均十六分音符,左手是小附点和八分音符,一种前紧后松的形式,与主题形成对比;变奏五是一种音阶式的上下跑动。舒曼的梦幻曲节奏型更加单一。格里格的在故乡,全曲速度不快,最快也就是几个八分音符串起来的音型。标题性也是浪漫时期的特点之一。梦幻曲和在故乡就是标题作品,具有意境和想象,通过标题对作品进一步想象。而即兴曲是没有标题的,舒伯特很少钢琴作品有标题,他偏爱短小的作品,他的作品都可以加上标题,只是当时没有意识。舒曼和格里格都是沿着舒伯特开辟的道
6、路发展钢琴小品的。作曲家要在短短的音符间表现自己的情感,除了旋律外,和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第二部分对三首作品的本题分析,可以看出,舒伯特的和声织体相对简单,非常的单纯;舒曼在他的梦幻曲中简单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织体,频繁的转调、复杂的和声。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联系;格里格的音乐具有典型的挪威风格,他是最早的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四、结语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作曲家,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舒伯特、舒曼和格里格就是这段时期重要的人物,钢琴小品在他们的的创作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钢琴小品创作上,舒伯特的创作就没有他的歌曲那样出色,但它影响了整个浪漫时期钢琴小品历史的发展;舒曼完善了钢琴小品,并创新了钢琴套曲形式:格里格的钢琴作品是他的创作中占重要位置,并且为后来的印象派音乐奠定了基础。注释:1 .列宁: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全集第29卷,第334页。本文摘自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第22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2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第25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3 .贡布里希文选第274页。本文摘自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第256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4 .方之文:舒曼,第12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