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石景山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京教基一(2023)9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育人成效,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本方案。一、健全工作体系,全面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一)配齐建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1.配齐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
2、健康教育教师。学生规模500人以上的学校,集团化办学、一校多址办学的学校,适当增加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确保每个校区至少有1名心理教师。各校建立工作制度和考评机制,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等工作计入工作量,兼任心理咨询的专职心理教师的工作年限可计算为班主任年限。2.加强心理健康区校两级教研发挥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工作优势,加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研培训制度和视导机制,按规定组织中小学心理教师常态化研修和区域视导工作,组织开展石景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相关业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建设、成
3、果征集、教育教学研讨、教育教学培训与展示等活动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做法。以教育集团为单位,三年内推动建立联合心理教研组,形成市、区、教育集团、校四级研修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本校心理教研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二)建立学校全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机制1 .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中小学校建立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团队工作、课后服务、课业辅导、学生管理、师生交往等各环节。建立学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全体教职员工常态化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
4、康,密切关注学生情绪状态,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及时告知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学校危机干预小组会同相关人员排查应对风险,及时有效干预。2 .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在学校干部、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I、业务进修、校本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重点安排,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支持能力。各中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全员校本培训体系,帮助全体教师掌握心理保健、家庭教育、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 .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
5、教育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做到年级全覆盖。小学阶段四年级及以上、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初高中毕业年级应针对性安排考前心理辅导、心理减压等教育内容。心理课时可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会等课时以及课后服务时间统筹使用。区级教研部门根据各中小学心理健康课课时安排,加强常态化下校听评课,结合区教育教学研讨季活动,组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观摩活动。结合区教育教学培训与展示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课展示交流,提高教学质量。2 .开展丰富多元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紧扣新生入学、毕业升学、期中期末考试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针对性
6、教育引导,开展入学适应、生涯规划、迎考心态调适、考后情绪调控等专题教育活动,解答学生心理困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通过主题课程、科普宣讲、专题活动等途径做好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学业发展指导等工作。石景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通过下校授课、资源推送等服务,与各中小学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四)加强常态心理健康辅导服务1 .建好用好市区级心理辅导平台中小学用好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德育网师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资源,确保全校师生、家长建立求助意识,知晓求助方法。强化提升区级心理辅导服务功能,建好用好“石景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提供面谈
7、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下校授课四种服务形式,在课后、周末、节假日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提供即时心理辅导,网络辅导邮箱全年全天24小时接受求助,及时解答学生心理困惑。2 .规范配置和有效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室功能确保中小学校均建有心理辅导室,配备沙发、茶几、沙盘、电脑、文件柜等设施设备,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等制度,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开放,做好开放时间、求助方式的宣传和公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注重关心帮助学习遇到困难、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以及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身体残疾或有严重健康问题学生等,建立辅导记录并严格保密。(五)做好心理健康监测工作1 .区校协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筛查评估工作区、校两级坚持
8、预防为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加强与卫生健康、高校、研究院所等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科学、适用、安全的心理健康测评资源,定期组织本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各中小学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四年级及以上)、初中、高中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电子档案,做好全过程的跟踪监测。2 .确保心理健康筛查评估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在学生和家长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开展测评,不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评,不使用可能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量表和仪器。区级统筹,有序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确保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实施、管理和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严格防止测评信息泄露,仅在受测者本人
9、或他人存在严重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告知有关方面信息,严格管理测评结果的使用范围。二、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一)高度重视以德“育心”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奋斗精神;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思想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二)深入探索以智“慧心”优化教育教学内
10、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结合学科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做好学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积极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引导学生建立科学、适切的生涯发展目标,主动规划与管理个人的发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科学评价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多方面认识和评价自我,科学看待考试升学,激发个性潜能,体验发展进步。(三)充分发挥体育的“强心”功能深入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1、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保障课间十分钟室外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大力推进体教融合,鼓励区、校运动会、体育节等体育竞赛中,增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项目,倡导人人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推动学生多渠道参与亲子锻炼、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活动等。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调节、维持学生心理的平衡和稳定状态,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控制和调试自身情绪的能力。(四)注重利用美育的“润心”作用深入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充分利用美育对人的情绪感染和心理健康的“浸润”功能,借助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艺术教育影响和熏陶学生。倡导“生生有兴趣、班班有活动”,办好
12、学生艺术节、戏剧节、音乐会、四联展、墨香书法等各级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展演),提高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自觉地按照美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组织开展教育戏剧、沙盘游戏辅导、绘画心理辅导等培训,探索艺术实践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相结合,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五)积极挖掘劳动“健心”途径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磨炼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上好劳动教育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卫生、值日等校园劳动实践,引导家庭生活劳动实践,开展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社会劳动实践,以“劳动教育周”为契机,开展向劳模学习教育活动,集中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将劳
13、动教育根植于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三、加强家校社协同,凝聚心理健康工作合力(一)建立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家访、家长会、线上沟通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及时告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通过家庭联系册、电话、微信、网络等途径,保持与所有学生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认真落实中小学家访制度,组织家访情况调查,领导干部带头开展
14、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区教委、妇联加强部门协同,依托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完善家长培训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学校开展常态化、高频次的家校协同活动,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心理辅导室等,通过专题课程、讲座、团体辅导等途径,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三)协同家长共同防范学生心理问题1 .家校协同形成预警防控机制各中小
15、学建立“班级一年级一学校”三级预警机制,发现学生思想有重大变化、学业有较大波动、遭遇重大变故、重大挫折及出现明显情绪和行为异常等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学校对于在日常工作和心理测评中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校内外专业力量进一步评估研判,协同家长对学生表现实施动态管理。2 .家校协同形成分层干预机制区教委、教育分院指导各中小学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对于学生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室协同家长共同关注,积极有效地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学生出现的较严重的心理冲突,学校心理辅导室与石景山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联
16、合行动,协同家长共同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借助“家校社”资源及时进行调节。对于学生出现的严重心理异常或心理危机,学校协同医疗、公安等部门和属地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协助家长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动态追踪干预成效。(四)积极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心理专业机构的专业资源,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继续发挥区内石景山医院、五里坨医院、首钢医院、玉泉医院等专业医疗资源支持作用,畅通精神卫生诊治绿色通道。各中小学主动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聘请相关专家进校园,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切实防范学生危险行为,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四、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心理健康工作成效()加强领导,建立区校领导机制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区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