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哀公问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哀公问于孔子日:“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对日:“丘也鄙人,不足以知大礼也。”公日:“吾子言焉!”孔子日:“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年质之序;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率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讥,食不二味,以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行礼也如此。”公日:“今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对日:“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以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夫昔
2、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节选自孔子家语问礼)材料二: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是以君子恭敬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趋故圣人作为礼必教人传人以有礼却自别于禽兽。(节选自礼记曲礼)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日:“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日:“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乌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日:“末有原!”应日:“诺。”然
3、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文王谓武王日:“女何梦矣?”武王对日:“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日:“女以为何也?”武王日:“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日:“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我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成王幼,不能茶单,周公相,践昨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节选自礼记文王世子)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圣人作A为B礼C以教人D使人F以有礼G知H自别于禽兽。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
4、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庙是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在中国古代一般指帝王或诸侯等祭祀祖先的处所。B.“卑其宫室”的“卑”与“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的“亡”用法相同。C.及,文中指到、等到,与“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的“及”词义相同。D.践昨,与“莅昨”含义相同,原指帝王新即位登宗庙东阶以主祭,文中指即位。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认为如今的君主只顾满足自身的私欲,残暴地对待人民,招致民众怨恨,不能修明礼教。B.鹦鹉、猩猩虽然能够像人一样言语,但终究还是飞禽、走兽,一个人如果不受礼的约束,那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C.文王做
5、太子时,对父亲极尽孝道,每天早中晚三次请安,对其身体、饮食等都关心备至,这直接对武王产生影响。D.武王梦见天帝给予九龄,便立志收复西方九国;文王认为九龄代表寿限,就将自己的三年寿命给了武王,从中可见父子之爱。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译文:(2)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译文:14 .论语十二章中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强调“礼”的重要性。在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古代圣明的君王是如何实现以礼治国的?【答案】10. ADG11. D12. D13. (1)如今的君主,贪婪爱财不感到
6、满足,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迷乱怠惰,放荡玩乐,固执的耗尽百姓的资财。(2)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臣就会把情况告诉文王,文王听说之后,就脸色忧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14. 君王首先会认识到“礼”的重要地位,用礼教化民众;再向百姓推行丧葬宗庙之礼,在宴饮中联络彼此的亲情;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诸方面与民同等,和百姓同享利益。【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作,是“圣人”的谓语,而“为礼”也是圣人的做法,是另一句的谓语,因此A处断开;“为礼”的目的是“教人”,用“以”连接,中间不断开,D处断开;
7、“使人以有礼”是兼语句,“人”既作“使”的宾语,又作“有礼”的主语,中间不断开,G处断开。故选ADG。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都是使动用法,使卑下;使灭亡。句意:住低矮简陋的宫室。/吞并二周灭亡了诸侯。C.正确。句意: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等到对自己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D.“文中指即位”说法有误。文中的“践咋”应是临时代行王政的意思,即周公代替成王处理政务,代行天子职权。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武王便立志收复西方九国”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3段可知,是武王对文王说“君王您大概最终将占有他们吧二故
8、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厌”,满足;“淫行”,放纵行为;“固民是尽”,宾语前置句,意为“固执地耗尽百姓的资财二(2)“不安节”,身体欠安;“正履”,正常行走。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顺百姓”可知,君王首先会认识到“礼”的重要地位,用礼教化民众;由“其顺之也,而后言其丧祭之纪、宗庙之序;而后宗族会燕,即安其居,以缀恩义”可知,再向百姓推行丧葬宗庙之礼,在宴饮中联络彼此的亲情;由“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矶,食不二味,以与万民同利”可知,最后在吃、穿、住、行等诸方面与民同
9、等,和百姓同享利益。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向孔子请教说:“隆重的礼仪是什么样的呢?您说到礼仪时,为什么(把它说得)那么重要呢?”孔子回答道:“我是一个见识浅薄的人,不足以了解隆重的礼仪。”鲁哀公说:“您还是说说吧!”孔子说:“我听说,人们之所以能(正常有序地)生活,礼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国君尊崇礼仪,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用他所了解到的礼仪来教化、引导百姓。百姓顺应礼的教化后,再向他们讲解丧葬祭祀的规则、宗庙祭祀的礼节;祭祀以后亲属在一起宴饮,依序坐在应坐的位置上,来联结(彼此的)感情。(古代的明君)住低矮简陋的宫室,穿俭朴无华的衣服,车辆不加雕饰,饮食不讲究滋味,来和百姓同享利益。以
10、前的贤明君主就是这样讲礼节的鲁哀公说:“如今的君主为什么没有人这样做了呢?”孔子回答说:“如今的君主,贪婪爱财不感到满足,放纵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厌倦,迷乱怠惰放荡玩乐,固执地耗尽百姓的资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使他的政治招致(百姓的)怨恨,违背众人的意志,去进攻政治清明的国家。只求满足个人欲望而不择手段,残暴地虐待杀戮而不依章法。以前(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前面说的办法,现在(的君主)统治民众是用后面说的办法。这就是现在的君主没有能遵守礼的原因了。”(节选自孔子家语问礼)材料二: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辨别事物的异同,分辨道理的是非的。因此君子待人恭敬并且克
11、制自己,以谦让的态度来表明礼节。鹦鹉能说话,(但)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人如果没有礼仪,即使能说话,不也是和禽兽有同样的心吗?所以圣人兴起,制定礼法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节选自礼记曲礼)周文王做太子的时候,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每天三次。(第一次)鸡刚刚打鸣(文王)就穿好衣服,来到(王季的)寝门外,问侍奉的内臣说:“今天(父王身体)是否安好?”内臣回答:“一切安好J(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等到中午,(文王)又前去,(请安的礼节)也和之前一样。(第三次)等到傍晚,(文王)又前去,(请安的礼节)也和之前一样。(如
12、果)王季身体欠安,内臣就会把情况告诉文王,文王(听说之后就)脸色忧愁,走路(都)不能正常行走。王季恢复饮食,然后文王的神态也恢复如初。饭端上来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饭撒下去的时候,(文王一定)询问吃的情况,(同时)命令掌厨的官员:“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掌厨官员)回答说:“是J(文王)才离开。武王遵循文王的样子去做,不敢有什么增加。文王(如果)生病,武王不脱冠不解带地奉养。文王问武王:“你做过什么梦?”武王答道:“(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J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将占有他们吧。”文王说:“不是这样的。古代把年也叫作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的寿限)是九十,我分给你三年的寿龄。”文王九十七岁而寿终,武王九十三岁而寿终。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周公辅助,代行天子职权治理(天下)。(周公)用教育太子的规矩对待伯禽,想(以伯禽为模范)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如果)有了过失,(周公)就痛打伯禽,用来告诉成王做太子的道理。(节选自礼记文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