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水随器之方圆(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水随器之方圆(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水随器之方圆(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仁宗每御经筵,设象架,皮书策外向,以便侍臣讲读。翰林侍讲学士孙夷年高视昏,或阴哆,即为徒御坐于阁外。爽讲至前世乱君亡国,必反覆规讽,帝竦然听之。尝画无逸图以进,帝施于讲读阁。帝与太后见爽,未尝不加礼。三请”伐,召对承明殿,敦谕之。爽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诏与冯元讲老子三章。各赐帛二百匹,以得请求近郡,故优赐焉,仍诏须宴而后行。景祐四年十月甲戌,御迩英阁,读正说谨罚篇,述后汉光武罢梁统从重之奏。仁宗曰:“涔文峻法,诚非善政。”宋绶对曰:“王者峻法则易,宽刑则难。夫以人主得专生杀,一言之怒则如雷如霆
2、,是峻易而宽难也。”丙戌,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帝曰:“尸子言君如杆,民如水,何也?”丁度对日:“水随器之方圆,若民从君之好恶,是以人君谨所好焉。”(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九)文本二: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至于仁民爱物,孜孜惟恐不及。一日晨兴,语近臣日:“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日:“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可不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庆历中,郎官吕觉者,勘公事回,自陈衣绯已久,乞改章服。仁宗曰:“待别因差遣,与卿换金紫,朕不因按狱与人恩泽,虑刻薄之徒希意,加人深罪耳。”上忠厚钦恤之
3、德如此,庙号曰仁,不亦宜乎?仁宗谓赵师民曰:“以水喻政,其有指哉?”对日:“水性,顺故通,通则清。逆故壅,壅则败。喻用贤,则王政通而世清,用邪,则王泽壅而世浊。幽王失道,结正用邪,正不胜邪,虽有善人,不能为治,亦将相牵,沦于污败也。”(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四)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诚恐自此A逐夜B宰杀C以备非D时供应E则岁月之F久G害物H多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这里指光线昏暗不明,与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的“晦”意义不同。B.致仕,指官员辞官退休,也称“致政”,与张衡传中的“乞
4、骸骨”意义相近。C.深,意为苛刻严峻,与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的“深”意义不同。D.细,这里的意思是在某方面存在不足,与成语“相形见细”中的“细”意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仁宗参加经筵时书架上的书籍都朝向外侧,方便讲读的侍臣取用,在侍讲学士孙爽离任时赐予丝帛,并下诏为其赐宴。B.宋仁宗反对严峻之法,宋绶却持不同意见,认为君主采取严格的法令治理国家才较为容易,使用宽缓的刑罚则不易治理。C.宋仁宗曾在某夜想食羊肉,但担心引发无穷的杀戮,于是宁可忍受一夜饥饿,也并未下令索要,这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D.郎官吕觉陈述自己着绯色官服已久,希望能够得到提拔
5、,宋仁宗却认为不够妥当并没有同意,承诺另寻契机再予以升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奂以年逾七十,固请泣下,帝亦恻然,诏与冯元讲老子三章。译文:(2)朕不因按狱与人恩泽,虑刻簿之徒希意,加人深罪耳。译文:14 .两则材料都以水作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为政之道?请简要概括。【答案解析】10. CEG(句意:我实在害怕从此每夜都宰杀羊,以备不时之需,那么时间一久,残害生灵就多了。“以备非时供应”与“以备不时之需”意思相近,是固定结构,单独成句,强调目的,可在前面的C处和后面的E处断开;“岁月之久”做分句,强调时间,故在G处断开。)11. D(A.正确。光线昏暗不明;/农历每月的
6、最后一天。句意:有时天气阴沉晦暗。/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一月的时间变化)。B.正确。官员辞官退休;/自请退职。区别: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因年龄到了辞官年龄而退休,并非自己请求辞官。句意:他多次请求退休。/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C.正确。苛刻严峻;/深远。句意:施用苛刻严峻的刑罚法令。/谋划要深远,考虑问题要长远,这是行军用兵的准则。D.错误。通“黜”,贬退;/不够。句意:罢黜(贬退)正臣,任用奸邪。/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12. B(“宋绶却持不同意见”错误,宋绶并非持不同意见,“王者峻法则易,宽刑则难”两句指出,历史上的君主容易做到严刑峻法,却难以做到宽刑施恩。可见君臣
7、意见一致。)13. (1)孙灸因为年过七十,坚持请求(退休),(以至)流下眼泪,皇帝也露出哀怜的神色,下诏令他和冯元讲老子三章。(“逾”,超过;“固”,坚持;“恻然”,悲伤的样子。)(2)我不能因为审理案件给予审案人恩惠,担心刻薄的人迎合我的心意,强加给他人深重的罪过。(“按狱”,审理案件;“希”,迎合;“深”,深重。)14. 材料一:君主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喜好;材料二:任用大臣时要用正细邪。【解析】材料一中“以水作喻”的句子是“水随器之方圆,若民从君之好恶,是以人君谨所好焉“。这句话是从国君对自身的要求来谈“为政之道”,即君主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喜好。材料二“以水作喻”的句子是“水性,顺故通,通则
8、清。逆故壅,壅则败。喻用贤,则王政通而世清,用邪,则王泽壅而世浊。幽王失道,细正用邪,正不胜邪,虽有善人,不能为治,亦将相牵,沦于污败也”。这句话是从王政畅通与否角度,谈用人标准的“为政之道”,并举了周幽王败亡的事例,反对“纯正用邪”,所以正确的“为政之道”即任用大臣时要用正细邪。参考译文:文本一:仁宗每次亲临经筵讲席,都要设置象架,将书籍朝外放置,以方便侍臣讲读。翰林侍讲学士孙奂年纪高迈,视力昏花,有时天气阴沉晦暗,就为了他将御座移到阁外。孙奂讲到前代昏君亡国,必定反复规劝讽谏,皇帝面露恭敬之色听讲。他曾绘画(劝谏君主为主题的)无逸图来进献,皇帝将其安放在讲读阁。皇帝和太后接见孙奂,从来不曾
9、不以礼相待。他多次请求退休,仁宗在承明殿召见他对答,劝勉晓喻他。孙爽因为年过七十,坚持请求(退休),(以至)流下眼泪,皇帝也露出哀怜的神色,下诏令他和冯元讲老子三章。各赏赐他们丝帛二百匹,因为孙爽得以请求到离京城较近的郡县任职,特意优厚地赏赐他,并且下诏等到设宴饯别后再启程。景祐四年十月甲戌,仁宗到迩英阁(参加御前讲席),读正说谨罚篇,讲述东汉光武帝废止大臣梁统加重刑罚的奏请(的史实)。仁宗说:“施用苛刻严峻的刑罚法令,的确不是善政。”宋绶回答说:“君王施行严峻的法令是容易的,施行宽厚的刑罚却很难。凭借君主的身份,得以独揽生死大权,一句话之间的愤怒,就如同雷霆一般(有威慑力),因此法令严峻易而
10、宽厚难。”丙戌日,在迩英阁讲读正说养民篇。皇帝问:“尸子说君主如同盛水的器具,百姓如水,是什么意思?”丁度回答说:“水随容器的方圆形状(而变化),如同百姓跟从君主的好恶(而变化),所以君主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喜好。”(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九)文本二:宋仁宗生性仁爱宽恕,尤其厌恶苛刻严峻的法律条文,有轻罪重判或不当判刑而判刑,处罚百姓罪责的刑狱官员,终身不再选拔任用。至于仁爱百姓,爱护万物(方面),勤勉不怠,唯恐有做不到的地方。一天早起,仁宗告诉近臣:“昨晚因为睡不着,觉得肚子很饿,想吃烧羊。”侍臣说:“怎么不下命令让取些来呢?”仁宗说:“我实在害怕从此每夜都宰杀羊,以备不时之需,那么
11、时间一久,残害生灵就多了。怎能不忍住一夜的饥饿,却开启无穷的杀戮呢?”庆历年间,郎官吕觉审理案件后回朝,自述穿着(中级文官的)绯色官服已久,请求(升迁)以改换服色。仁宗说:“等待另外差使的机会,给你更换(高级文官的)金鱼袋、紫色官服。我不能因为审理案件给予审案人恩惠,担心刻簿的人迎合我的心意,强加给他人深重的罪过。”主上像这样为人忠厚,量刑慎重不滥、心存矜恤之德,(所以去世后)庙号为仁宗,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仁宗告诉赵师民说:“用水比喻政事,莫非有什么指称吗?赵师民回答说:“水的性质是,顺流所以通畅,通畅就能清漱。逆流所以壅塞,壅塞就会腐败。(这是)比喻任用贤臣,君王政令就能畅通,因而世风清明;任用奸邪,那么君主的恩泽壅塞(而不能直达百姓),因而世风污浊。周幽王无道,罢黜正臣,任用奸邪,(如果)正不能胜邪,即使有善人,(也)不能成就治世,也会被牵累,(国家)最终沦入衰微败亡。”(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