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3346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NO3添加剂新发现 低温锂金属电池性能大提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研究背景在所有使用非质子液体电解质的可充电电池中,理解电解质溶剂在调节整体液相和固体电解质界面相的离子传输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使用碱金属作为可实用负极的关键步骤,从而进一步实现高能量和低成本的便携式储能。基于环酸1,3二氧戊环(Do1.)的电解质有望用作锂金属负极电解质,因为DO1.有利于可逆的锂沉积。然而,其相对较差的氧化稳定性和与最常用盐的不稳定性(1.iPF6),在锂离子电池中通常不用作独立的电解质溶剂。尽管如此,在锂硫电池中,Do1.仍广泛地与线性酸和少量硝酸锂(1.iNO3)盐结合使用。近期,研究报道了向液态Do1.电解质中加入甚至小浓度的路易斯酸盐或卤化物,通过引

2、发DO1.在电池内部的开环聚合,改善Do1.的热、机械和电化学稳定性。因为形成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源自能够润湿电池所有部件的液体,所以避免了固态电解质典型的高界面电阻,并且提高了高氧化稳定性。受这一发现的启发,相关研究对DO1.作为锂金属负极独立溶剂进行评估显得至关重要。成果简介近日,报道了1.iN03添加剂可以与体相液体中的1,3二氧戊环(DO1.)分子配位和拉伸,完全阻止它们的结晶。应变的Do1.电解质表现出类似于非晶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提高的模量和低的离子传输活化烯,在低至-50的温度下,表现出异常高的类液体离子电导率(ImScm-l)o电化学研究表明,该电解质在锂金属

3、负极半电池和全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研究亮点(1)与其它类型电解质比较,结果发现DO1.基电解质能够实现更快的电极动力学,包括高交换电流密度和低电荷转移电阻;(2)不能引发DO1.开环聚合的盐添加剂1.iNO3,能够将液体电解质转变到玻璃状热状态,在该状态下,类似液体的本体和界面离子传输性质与玻璃态热和流变性质共存;(3)优化Do1.电解质中1.iNO3的含量,能够实现在数千次循环中稳定剥离/电镀锂,库伦效率超过99%,即使在高锂电镀容量(IOmAhCm-2)下也是如此,是文献中报道的最高值之一。图文导读1 .电解质动力学比较图IA比较了由四种溶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1

4、,3二氧戊环(Do1.)、乙二醇二甲醛(DME)组成的碳酸酯类和酸类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碳酸酯类电解质的电导率,包括典型的商用电解质(IM1.iPF6,EC/DMC),在低于20的温度下通常低于0.1mScm-Io据观察,Do1.电解质的电导率在50时超过1mScm-K根据报道,DO1.电解质的低温离子电导率值是锂电池报告的最高值之一。此外,在远高于熔点的温度下,电导率的增加趋势明显不同。作者使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拟合实验结果(图lB)o图IC显示,在基于DO1.的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比其它电解质活化能势垒低得多(Ea=O.06eV)o图ID显示,在相同的1.iFSl浓度下,Do1.电解质的粘度不仅

5、显著降低,而且温度依赖性明显减弱,这与电导率的趋势一致。分子在液体中的运动,特别是在低温下,可以从介电谱确定的偶极弛豫时间()推断。作者测量了研究中使用的电解质的介电谱,并比较了图IE和F中的介电损耗模量(M)。在低温下,许多电解质会出现明显的最大损失。随着温度降低,最大值向低频移动。商用碳酸酯(图IE)和DO1.电解质(图IF)以及其它电解质的M”光谱比较表明,在60以上的温度下,Do1.电解质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介电损耗最大值,表明所选频率(1至107HZ)太低,无法捕捉DO1.电解质中的弛豫。HaVriIiak-Negami(H-N)方程可用于拟合介电损耗谱,并提取各种电解质的特征弛豫时间图

6、1G)。通常认为,当电解液中的超过0.1s时,运动太慢,无法支持电池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80和非常低的温度下,DC)1.电解质的仅超过该阈值。3020104(UOZWI)AIMPnPUOO-BC432D3d)sow10,1。1Oi1O,Frequency(Hz)图1不同溶剂电解质中的离子传输特性。(八)离子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B)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测量的离子电导率与温度的阿伦尼乌斯拟合;(C)阿伦尼乌斯指数前因子()和由拟合计算的活化能垒;(D)剪切粘度与温度数据的阿伦尼乌斯拟合;(E、F)电解质的介电损耗模量谱与温度的关系;(G)弛豫时间随温度的变化。2 .电化学动力学锂金属电极上电解

7、质的交换电流密度(K)从各自的塔菲尔图中获得(图2A)o图2B结果显示,DO1.电解质的IO值比所研究的任何其它电解质大得多,这些结果与对称锂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一致(图2C)o如图2D所示,DO1.电解质表现出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表明DO1.电解质促进了快速的界面1.i+传输。对各种电解质中静态剥离和电镀锂所需的超电势进行测量(图2E),可提供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来评估在电解质本体和形成在锂电极上的界面相的离子传输特性的差异。同样明显的是,与基于其他电解质的电池相比,使用基于DO1.的电解质的电池显示出明显较低的极化(30mV)。使用直流聚合测试来量化电解质的1.i+迁移数,图2F的结果显

8、示,所有基于1.iFSl的电解质具有几乎相同的迁移数(0.6),这高于商业1.iPF6基电解质。O20406080100Zre(Ohm)FIQ02图2不同溶剂电解液的电化学动力学。(八)塔菲尔曲线;(B)交换电流密度;(C)EIS分析;(D)电荷转移阻抗;(E)电压响应;(F)1.i+迁移数的比较3 .添加剂调控电解质稳定性图3的结果表明,除了广泛认为1.iN03起着界面相调控剂的作用之外,1.iNO3还显著改变了溶剂化环境和体相电解质性质,特别是在较高浓度下。含1.iNO3的1.iFSI/DO1.电解质的整体直流离子电导率,随着1.iNO3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活化能(Ea)随1.iNO3的

9、加入而增加,指数前因子()也较大。为了深入探究,作者通过测量相应液体中的声速,确定了含/不含1.iNo3的DO1.电解质的体积机械模量。图3B所示的结果清楚地表明,1.iNO3增加了电解质的体积模量,这意味着液体Do1.的可压缩性因1.iNO3而降低,但是模量在其温度依赖性方面没有显示出任何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1.iN03强化电解质可能通过其与DO1.分子强相互作用和静电交联的能力。这种交联不仅会减缓整体离子运动,而且还会影响电解质的热性质。作者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来研究后一种效应,结果如图3C所示,1.iFSI/DO1.电解质在87结晶,接近DO1.的熔点(95C)o添加0.25M1.iNO

10、3导致峰移至91,并在至0.5M的电解质中完全消失。在这些系统中,结晶转变被121C的玻璃化转变区所取代。结果证明,1.iNO3与DO1.分子强烈配位,限制了它们的运动,并在液体电解质中产生固体、聚合物状的热特性。电解质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由于1.iN03中缺乏电子的氮原子而产生的,这将攻击电解质中的Do1.和1.iFSl(图3D)。振动光谱学进一步证明了这一假设。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nR)测试(图3E)显示,在DO1.中加入1.iFSI会产生多种变化。(1)与H-C-C变形相关的振动分裂成两个峰,这表明环状Do1.分子高度应变,并由于它们与1.iFSl的相互作用而

11、经历形状变化。这种相互作用随着1.iNO3的加入而增加。(2)当1.iFSl存在于电解质中时,仍可观察到位于约920cml处的红外峰,该峰可归因于CC+GO环拉伸振动,但随着1.iNO3浓度的增加,该峰逐渐消失并转移到较低的波数,这些变化在相应的拉曼光谱中被放大(图3F)。与DO1.相关的C-O-C弯曲峰和1.IPSl的SNS(775cml)峰在将1.IPSl加入DOI后结合成一个宽峰。当添加1.iNO3时,该峰逐渐转移到更高的能量,这表明三种成分的组合相互作用。(3)在1070Cm-I处与1.iNO3中的No3-相关的拉曼峰,在DO1.存在下变至为1053Cm-1,特别是当No3-的浓度达到

12、0.5M时。因此,振动光谱学的综合结果最终证明:DO1.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都被1.iN03改变了。1510F1D入还仓7su9jsTm.(aC)Tm.(C)RarYW)hM(n,图3含1.iNo3添加剂的Do1.基电解质的传输、热学和光谱性质。(八)离子电导率对温度的阿伦尼乌斯图;(B)1.iFSl和1.iNO3含量对DO1.基液体电解质体积模量的影响;(C)从相同电解质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获得的热流与温度的函数关系;(D)电解质成分的相互作用;(E)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F)拉曼光谱。4 .电化学表现组装了1.iIICU电池,研究了1.iFSl/DO1.电解质中锂的电镀/剥离效率

13、,图4B报告了具有不同量的1.iNo3的电解质中的库伦效率值。在含0.5和1M1.iNO3的电解液中,库伦效率从98.9%增加到99.1%o在图4A中,提供了具有0.5M1.iNo3的电解质的相应的恒电流锂电镀/剥离曲线。结果表明,在超过900个循环内,保持小的极化水平。将脱锂容量增加到3mAhcm-2,含0.5和1M1.iN03的1.iFSl/DO1.电解质在超过350次循环中表现出高电流密度(99%)(图4C和D)o为了确定锂在高锂沉积容量下的可逆性如何变化,作者在商用三维碳布集流体上以5mAcm-2的电流密度沉积了IomAhCm-2的锂,并研究了其循环行为(图4E和F),99.3%的高库

14、伦效率维持至少100个循环。ASa5o-I-10.5101.52.025Capaoty(mAhcm2)C46810Ccity(r11Ahem2)0406Capacity(mAIVCm2)*1MUNO3AvqM1%WUNO、AWtfl9C”九020040060080010000SolooI5022503350“020406080100CyCienumberCyclenumberCyclenumber图4含添加剂1.iNo3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A、C)锂剥离和电镀曲线,以及(B、D)对应的库伦效率。(E-F)恒流循环表现。作者测试了含有2M1.iFSI-0.5M1.iNO3-DO1.电解质的锂

15、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在薄1.iHCu电化学电池中测量的锂电镀/剥离的库伦效率,与在使用典型的厚锂的电池中观察到的相似(图5A-C)o作者组装了含有不同活性物质负载量的锂Il磷酸铁锂(1.iH1.FP)电池,在32mgcm-2的较高1.FP负载下,在电流密度为0.5、1.01.5、2.0和2.5mAcm-2时,锂电池的容量分别为4.6、4.03.3、2.8和2.3mAhcm-2(图5D)。图5E显示,当电流密度降低到0.5mAcm-2时,放电容量增加到4.6mAhcm-2,表明优化电解质的高电流耐受性。图5F显示了在不同负极-正极容量比(N:P=I:1或2:1)下1.i1.FP电池的循环性能。AlOS)&A0saso-too*2om30049O0l100200300400500Cydnumber81、3Avc三q9G3%,SmMA*mo93Stt3oCapacity(mAcm2)Capacity(mAhcm,)Ds0so28024CapaafymAtcm,)420102030CycleNumber%&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