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传染病报告各项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传染病报告各项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关于修订XXXX妇幼保健院传染病报告相关制度的通知各(处)科室、大学科:为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传染病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研究决定修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附件:1、传染病疫情诊断制度2、传染病病例登记制度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4、传染病培训制度5、传染病自查及奖惩制度6、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7、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制度8、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一、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二、从事诊治病人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
2、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三、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诊疗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诊治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及治疗。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医生接诊每一位患者时,均应按照医务部、门诊部的要求认真做
3、好门诊日志和(或)出入院病人登记本的登记,要求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漏项。二、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按照报告卡填写要求规范填报,字迹清楚,信息详实,尤其要提供病人的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工作单位或详细家庭住址,住址须注明至门牌号,农村则要注明至乡、村、队;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填写学校、班级),以便疾控机构进行病人追踪,提高传染病患者个案调查处理率。三、检验科应做好传染病相关检验的专项登记。凡与传染病有关联的阳性检验结果,应填写专用传染病检验结果异常反馈登记簿。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缺项、漏项。四、放射科应做好传染病相关检查的专项登记。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缺项,尤其是患者姓名、胸片阳
4、性结果、开单医生等项目不能缺失。凡与传染病有关联的阳性检验结果,应填写专用传染病检验结果异常反馈登记簿。一、门诊和住院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在病人离开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二、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三、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发现有相同症状的病例聚集性就诊时,及时将所掌握的情况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为不断提高全体医务人
5、员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的意识,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规范进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培训制度。一、预防科负责制定有关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的工作制度和具体方案,根据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医院实际,随时修订、不断完善。二、预防科负责对全院进行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的意识,熟悉传染病报告程序,规范进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具体要求:1、院内每年制定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计划。2、每年对实习生、进修生、新调入人员上岗前培训考核一次。3、每年对毕业分配
6、进本单位的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考核一次。4、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每年培训考核两次。三、全体医务人员须按时参加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四、培训资料需有培训日程、讲义、签到簿、试卷和培训小结。一、院内成立传染病自查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预防科科长及各传染病相关科室主任构成。二、传染病领导小组每月对与传染病相关科室的门诊日志、病房出入院登记本、检验科的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检查登记本及网络直报情况等进行一次检查。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登记情况、迟报、漏报情况等),督促各科室及时整改。及时发现登记不全、漏登、传染病漏报和未及时报告等现象,检查结果全单位通报。四、疫情监控管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加班
7、开展传染病疫情处置、信息报告,纳入绩效考核。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是取得传染病防治效果的前提,对传染病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做好我院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一、责任疫情报告人及其职责医疗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和时限进行疫情报告。二、首诊医师负责制医务人员要增强高度的传染病筛查和报告意识,熟练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可疑
8、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三、法定传染病的种类法定传染病共41种,分甲、乙、丙三类: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8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9、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传染病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四、各种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1、法定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是2小时;其它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是24小时。2、医院报告时限为了保证在法定时限内能够完成网络直报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做以下规定:对于所有初诊的传染病,首诊医师应在法定时限基础上提前报告至预防科。预防科在收到各类传染病报告卡后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尽快进行网络直报。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发现的传染病
10、疫情构成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按照以上规定的时限进行个案报告的同时,还需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表。(一)预防科负责本院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审核、网络报告、订正、查重、资料备份和质量控制工作。(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预防科。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三)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至少每月一次开展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做好自查记录
11、,并将相关资料妥善保管存档。(四)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按要求保存3年。(五)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求完整、准确、规范,不得随意涂改。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民工、教师、医务人员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详细填写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名称及班级。院内电子病历系统有传染病报告模块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与纸质卡填写要求一致。(六)预防科应建立全院电子日志,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1、按照规定,我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负责对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分诊台应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防护用品。2、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将病人分诊至预检分诊点,同时对接触处采取消毒措施。3、加强对特定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预检分诊处,对具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等新冠相关表现的患者应引导病人首先到预检分诊处,初步排除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4、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我市定点医疗机构。6、对分诊点应采取严格防护措施,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