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57622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黑斑息肉综合征病理、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式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伴消化道或非消化道多发息肉为特征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特点PJS由荷兰医生Peutz于1921首次报道,后由美国医生Jeghers于1949年全面阐述其临床特点,1954年经梅奥诊所提出命名为PJS并沿用至今。该病发病率约1/29000-1/120000,具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但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JS主要有三大临床特征:1、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斑一-般在幼年即出现,常见于口唇周围皮肤及口腔黏膜,亦可发生在鼻、肛周、生殖器及手足等处,呈黑褐色或蓝黑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大小可从针尖样

2、至3-5cm,部分可融合呈斑片状,颜色深浅及分布范围大小与肠道息肉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无直接内在联系,但也有息肉切除后色素可全部消失的报道。2、消化道或非消化道息肉息肉主要发生于胃肠道,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空肠、回肠、结肠、胃、直肠,另外少数病例可发生于胆道、泌尿系、广宫及副鼻窦等部位。传统认为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错构瘤样息肉,其特点是包绕和组成腺体的平滑肌增生呈树枝状分布,导致息肉上皮组织被插入到黏膜肌层以卜成上皮错构样改变。有一个由“错构瘤-腺痛-癌变”的进展过程,但近来有部分报道PJS息肉的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其癌变可能存在另外一种途径,即“腺痛性息肉-癌变”这一途径。病理结果还可以为

3、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PJS息肉的起源及转归尚未明确,但其癌变的风险已被证实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3、遗传倾向约50%患者有家族史,有研究表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13.3区(19pl3.3),编码一种由433个氨基酸组成的丝氨酸/苏贞酸蛋白激酶(STKI1.KBD,该激膈是一种抑癌基因,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导致PJS的发病。影像表现胃肠道息肉是引起腹部症状的主要原因,当息肉较大时易引起急慢性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钿餐、超声、CT、MR检查均可发现息肉,但较小的息肉在萎陷的肠管内易被肠壁掩或,尤其合并肠套福时更易漏诊。MSCT三维重建技术有利于观察

4、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典型错构痛性息肉由于含有较多树枝状分布的平滑肌成分,在CT平扫时密度不均,中心区域可有不规则或辐射状稍高密度影,主要由平滑肌成分所致,这是PJS息肉与其它息肉鉴别的主要特点,但由于息肉一般较小等原因该征象并不常见。息肉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CT值约30-50HU,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70-90HlJ,门脉期约80IIOHU,息肉较小时一般密度均匀,较大时可密度欠均,部分病灶可见斑点状缺血坏死灶,对直径大于ICm的息肉,若形态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相邻肠壁局限性增厚并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尤其在伴有腹部症状时,要考虑恶变的可能,应通过内镜及早切除

5、。当息肉直径大于1.5cm,易发生肠套叠,其机理目前倾向于“滞点学说”的解释:当正常肠蠕动遇到息肉时,蠕动波不能跨过息肉,并将息肉推向远端,Fl发性肠端动被打断,当多次肠端动在息肉处被打断,息肉作为一个停滞的点,致使肠管淤积,息肉牵拉该段肠管一起套入远侧肠腔而形成肠套段。肠套登由外层肠管、中间层(套检肠管的折入部)、内层肠管(套登肠管的折返部)及肠系膜组织组成,当肠管套置的长轴与射线垂直时,CT表现为“同心圆”样改变,当肠管套叠的长轴与射线平行时,CT表现为“喈肠状”改变,平扫时内层与中层肠管间可见脂肪密度影,增强后可见肠系膜血管,对解套叠血管的血运情况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治疗方

6、式由于PJS患者为肿瘤易感人群,以往认为胃肠道息肉无论大小均应及早切除。但目前有报道认为应根据息肉所在的部位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报道显示胃息肉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及减少,认为胃息肉一-般不需治疗。而小肠由于排空较快,致癌物质不易停留,且小肠内的谷胱甘肽转移酶等可使致癌物质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加上肠内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每天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故小肠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如果不合并急腹症,可不必急于手术。大肠由于无小肠的上述特点,致癌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较长,易致息肉癌变,因此主张息肉较多者应做大肠切除,少而小者可行内镜摘除,术后定期复查,是预防大肠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图1:女,58岁图la:

7、口唇黑色素斑形成,不高出皮肤表面图lb,1c:CT增强扫描示胃、小肠、结肠多发息肉(白箭)图2:男,17岁图2a:CT平扫示左侧空肠肠壁明显增厚(白箭)图2b:CT增强扫描见肠壁多发结节状息肉(白箭),靶征(黑箭)及血管卷入征(三角箭)图2c病理:空肠黏膜错构痛性息肉(HEX100)图2-3:小肠充气后冠状位图像,左上腹皱裳丰富者为空肠(白箭),下腹部皱裳稀疏者为回肠(黑箭)图4:空肠套叠并近端小肠气体充盈不良图5-7:空肠上段息肉的CT、仿真内镜及小肠镜所见图8-9:盆腔肠管内息肉伴钙化,CTA显示息肉位于空回交界图10:小肠多发息肉、不全梗阻并回肠息肉经回盲瓣脱出图Ia=MRI冠状面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病变呈混杂T2信号(箭)图lb:Dwl示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弥散受限呈高信号(箭)图1c:CT增强门静脉期显示回肠局部“同心圆”状套将征象(箭)图id:增强冠状面重建显示十二指肠病变(箭)及胃壁小结节(长箭)图le:电广肠镜显示回肠末端多发隆起性病变图If:HE染色显示空肠借构瘤性息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