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应释为“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却”应释为“退”.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却”应释为“退”现行中学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辞”,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为常见,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第376页就选收孔雀东南飞,对“却与小姑别”之“却”注释为“退”。另外中学语文第六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却坐促弦弦转急”之句,课文注释“却”为“退”:中学语文第四册苏洵的六国论中有“李牧连却之”句,这里的“却”应释为“使退”。现化汉语中有双音词“退却”,也是古汉语中这一义项的沿用。而课本将“却”释为“回头”,查现代汉语词
2、典,“回头”有三个义项:“把头转向后方”;“悔悟,改邪归正”;“少等一会儿”。在这种特定语境中,义项明显不妥,而义项也不合适,这可从礼仪角度进行分析。文中多次提到刘兰芝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如“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如此懂礼的人,不行能在跟婆婆谈话时,就在堂中把头转向后方同小姑说话,并且“泪落连珠子”。再者刘兰芝跟婆婆在堂中谈话时,小姑不行能在现场。从文中特定的语境看,刘兰芝应是同婆婆谈完话后从堂中渐渐倒退而下,再到小姑房中告辞,这才符合刘兰芝知书达理的性格,更符合这特定的语境。其次,从本段层次支配和文气贯穿的角度看,本段共叙述三件事,一是“上堂拜阿母”,二是“却与小姑别”,三为“出门登车去”。可见诗歌的行文思路是依据刘兰芝做这三件事的先后依次来支配层次的:“上堂”“却”(退下)“出门”。在这种语境中把“却”释为“退”或“退下”不仅合乎情理,且文气贯穿。而将“却”释为“回头”不仅语意生硬,且文气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