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资料:轴瓦刮研细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能培训资料:轴瓦刮研细节.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刮研的质量对电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着电机的使用寿命。刮研质量不好,试车时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轴瓦由局部粘损发展到大部分粘损,直至抱轴烧瓦不能使用。所以在刮研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的配合要求(1)下轴瓦的瓦背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不大于0.05mm。(2)上轴瓦的瓦背与轴承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应不大于0.05mmo轴瓦刮研的技术要求轴瓦的接触角在60。120。范围内,轻载选小值,重载选大值;一般要求在60(或
2、120)圆弧内,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均布的接触点数,下轴瓦应有两个以上,上轴瓦应有一个以上。油槽与瓦口油槽带(1)剖分式滑动轴承,油槽一般都开在受力较小的上瓦上。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分布,由机械加工而成。由于上瓦有间隙量存在,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能将润滑油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2)瓦口油槽带分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侧)。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Imm3mm,油槽带宽度一般为8mm-40m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一般为8mm25mm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
3、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润滑油楔位于接触角之内油槽带与轴瓦的连接处,由手工刮研而成(俗称刮瓦口).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二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连接不断地吸向承载部分,形成油膜,使轴瓦与轴得到充分的润滑。润滑油楔部分是由两段不规则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滑地连接起来。刮研润滑油楔,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不宜提前刮研。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1)轴瓦的顶间隙,在无特殊要求时,根据经验可取轴直径的l%o-2%o,应根据转速、载荷和润滑油粘度在这个范围内选取。(2釉瓦的侧间隙,在无特殊要求时,每侧间隙为顶间隙的1/2;对于顶间隙较
4、小者,每侧间隙等于顶间隙。轴瓦的侧间隙是根据需要由人工刮研出来的,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定的工作接触角度区,轴向地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此部位是不应与轴有接触的,刮削时应注意这点.侧隙与瓦口平面处的尖角应倒角,视轴瓦大小,一般为l453x45。剖分式轴瓦的刮研过程,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铅粉检查上、下轴瓦接触情况,用细铿锂削瓦背进行修研,直至达到要求为止。粗刮轴瓦(1)把上、下轴瓦的机械加工刀痕轻刮一遍,要求瓦面应全部刮到,刮研均匀,将加工痕迹刮掉。(2)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薄的显示剂(红铅粉或其它),与上、下轴瓦研点粗刮几遍,待接触面积与研点分布均匀后,可转入细刮。粗
5、刮时应注意,不可将瓦口部分刮亏了,要求180。范围全面接触。细刮轴瓦时,上、下轴瓦应加垫(瓦口结合面),装配后刮研两端轴瓦,在瓦上涂红铅粉,用轴研点。开始压紧装配时,压紧力应均匀,轴不要压得过紧,能转动即可,随刮、随撤垫,随压紧。此时,也应注意不要将瓦口刮亏了,经多次刮研后,轴瓦接触面斑点较密的分布均匀即可.精刮的目的是要将接触斑点及接触面积刮研到规定的技术要求。这时不用显示剂,略加一点汽轮机油,研点方法与细刮相同,点子由大到小,由深到浅,由疏到密,大的点子在刮研过程中,可用刮刀破开变成密集的小点子,经过多次刮研,逐渐刮至符合要求为止。在精刮将要结束时,将润滑油楔(开瓦口)侧间隙刮研出来,使其达到轴瓦的使用性能,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