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85017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之南丰傩舞(2024年).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南丰傩舞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毗邻福建省,属低山丘陵地貌。该县东有绵延起伏、群峰连珠的武夷山脉,西有高耸入云、雄浑秀美的军峰山。自占文化昌盛,名人茶萃,孕育了文学家曾巩、政治家曾布和经济学家谢文消、道教神宵派创始人王文卿等等。南丰傩舞流传于该县境内180多个村庄,现有傩班百余个,傩班艺人达2000余人。南丰傩舞的一批优秀戏目曾参加省内外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以它原生态的舞蹈和神秘的礼仪风糜全国,反响强烈。1992年和1996年,南丰县先后被江西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傩舞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1998年和2001年,该县石邮傩班作为中口韩文化交流使者,两度赴日本表演。南丰傩

2、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方风味浓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南丰傩仪结构复杂,有杂傩、跳傩等仪式;舞蹈形态丰富,现流传有82种之多:面具造型各异、容百态,达180余种:所用道具法器繁多,兵器军具、法事器具、灯烛炮杖、食物供品、生活用具皆入道具。南丰“跳傩”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遗存形态,曾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赞誉。1991年以来,已有日本、美国、韩国、法国等国的专家学者来南丰考察傩舞。口本神奈川大学教授广田律子和法国高等社会学学院人类学博士庄雪婵多次来南丰考察,并把石邮“跳傩”作为其研究对象。1992年4月,南丰石邮傩班在桂林参加“中国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演出,受到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

3、,中国傩戏学研窕会会长曲六乙先生说:“我认为它比周边省份的傩文化更古老稚拙,更粗犷豪放,更具原生形态特征,因而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戏剧学等领域,具有H大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南丰县傩舞历史绵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据收载于当地家谱的一篇由清初傅太辉所撰写的金砂余氏傩神辨记记载:“辉尝考宋时邑志旧本教: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日: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据此推测,很可能吴芮驻军在南丰传播了傩舞。唐承汉制,傩礼盛行。唐末两宋,中原百姓为避战乱,多次大规模地南迁。中原傩文化也在南丰得到传播。两宋是南丰傩的发展时期。金砂余氏重修族谱载:宋

4、初,余赏迁徙南丰金砂后,将祖先在四川为官时崇奉的灌口二郎清源妙道真君神像带到金砂(今黄砂村),立庙奉祀,岁时香火,遗其制日:驱傩。清源妙道真君遂成为南丰西乡一带的傩神。宋室南渡后,流寓南丰的赵氏宗室家乐艺伎和流散艺人带来京都的歌舞、说唱、杂剧艺术,促使了南丰傩戏的诞生和戏曲的传播。南宋隐士南丰人刘镣所作观傩描写演出傩戏的热闹情毋,称之为“寒云岑岑天四阴,画堂烛影红帘深。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明清时期是南丰傩的繁荣期。明初南丰境内的上甘、石邮、南逑等村重建或新建了傩庙、恢第傩礼。具有军傩性质的“跳竹马”传到康溪、西山一带,“跳和合”流传水北、三坑等村庄,“跳八仙”在石浒、中和一带传播

5、,表演孟姜女故事的傩戏在新田堡流行,南里、罗家堡等一些村庄也相继组建有特色的傩班。清末民初,各地戏曲演出非常活跃,受其影响,南丰“跳傩”进一步娱乐化。城镇附近的周家堡,刘家、源南、瑶埔、麻背园等地艺人组建新傩班,淡化傩仪,突出傩舞。他们吸收戏曲、木偶、灯彩、武术等多种表演技艺,编创许多新的“跳傩”戏目。到解放前夕,南丰傩班遍及全县各乡镇。清乾隆版建昌府志记载建昌府新春“有竹马,大傩,和合、狮子之戏,正二月间,乂有八仙之舞”,建国后,建昌府屈五县中,只有南丰县留存上述各类戏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南丰“跳傩”的乂一繁荣期。五十年代,文王访贤、和合、钟旭醉酒等戏目先后参加江西省、中南区和全国民间

6、音乐舞蹈会演,反响很大。六十年代后期,南丰“跳傩”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面具多被烧毁,傩班停止活动或被迫解散。“文革”后,大多傩班恢熨活动,不少村庄新建傩班。在各级文化部门支持下,南丰进行了傩舞录像和采编工作,成立农民傩舞艺术团队,编创傩舞精品戏目。改革开放以后,南丰“跳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傩文化保护,发掘,继承和弘扬工作,一方而又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和城镇化,使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本土文化遭到严重的挑战。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给鬼神信仰的傩文化传承带来重要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也使传统民俗日益淡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有了更多的Iii由空间,许多年青人外出打工,不再参加春节期间的“跳傩”活动。老人跳不了,青年不愿跳,艺人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农村文化的发展,使农民有了更多的文化选择,单纯的“跳傩”难再引起群众的兴趣,这导致一部分无傩仪的傩班首先停顿了活动,部分有傩仪的傩班也减少了活动时间。表演频率下降,经济收入减少,导致有些傩班解散,甚至将面具卖掉。据2000年统计,有肖坊,汤家窠、老坪上、新屋里等7个傩班卖掉面具、解散傩班。另外,近年26个被盗面具的傩班,只有9个傩班重刻了面具,有5个村庄表示不再市刻。一些戏目面临失传,部分傩庙年久失修。傩舞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文化传播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