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原文、译文、解释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岩录原文、译文、解释1.2.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碧岩录解析1.2一、原文:武帝尝披袈裟,闩讲放光般若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黄金。办道奉佛,浩诏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修行,人谓之佛心天子。达摩初见武帝,帝问:”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摩云:“无功德。”早是恶水器头浇,若透得这个“无功德话”,许尔亲见达摩。且道,起寺度僧,为什么都无功德?此意在什么处?二、臼话文翻译:汉武帝曾经身披袈裟,亲自讲解放光般若经,讲解时感动得天花乱坠,地面都变成了黄金。他大力弘扬佛法,昭告天下,建造寺庙,度化僧人,按照佛教教义修行,人们称他为“佛心天子”。当达摩初次见到武帝时,武帝问:“我建造寺庙,度化僧人,这有什么功德吗?”达摩回答说:“没有功德。”这就像是冷水浇头,
2、如果武帝能透彻理解这个“没有功德”的道理,那么他就能亲自见到达摩。那么,建造寺庙,度化僧人,为什么都没有功德呢?这个含义又在哪里呢?三、释义:这个故事意在传达佛教中关于“功德”的深刻见解。在佛教中,功德并非仅仅通过外在的行为(如建造寺庙、度化僧人)来累积,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行和觉悟。武帝虽然建造了寺庙,度化了僧人,但这些行为如果仅仅定为了追求外在的功德或名声,那么它们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达摩所说的“无功德”,并非指这些行为本身没有价值,而是指如果武帝没有从内心真正体悟到佛法的真谛,那么这些行为就无法转化为真正的功德。这个故事的深意在于,佛教修行强调的是内心的觉醒和超越,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只有当我们真正地从内心出发,去实践佛法,去体悟其深刻的哲理,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功德,实现心灵的升华。这也是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