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怎么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怎么办.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怎么办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中承担多重角色,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在科技成果转移中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者,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使用者。这三种角色交织在一起,表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很多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从科技成果转移的角度看,一是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总体来讲仍然不高,企业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投资
2、意愿还不够强。二是企业难以对自身的技术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企业要发展,客观上需要运用新的技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包括开辟新的市场、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内部管理等。但企业往往难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就难以准确地提出技术需求,自然就对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成果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因而对科技成果的需求还不够强烈。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看,一是企业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凡是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转化,企业能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是否有意愿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但由于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不确定性很高,准确把握很不容易。二是企业配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
3、能力比较有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投入资金、引入人才、运用好相关配套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资金、技术等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大小,或者说,企业配置科技创新要素的能力大小决定了其能否更好地转化科技成果。三是对国家和地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能否充分地享受并利用,决定了企业能否借助政策红利更好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自2015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运用好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的并不多。四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较大的影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如能抓住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有利方面、克服不利方面
4、,则能更好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经营上,关心外部环境变化的相对少些,因而往往难以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及找到克服不利因素的有效办法。综上所述,企业之所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原因就在于创新体系还不够健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还不到位,缺乏一批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激发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一是促进企业转变观念,因企制宜选择合适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并不断壮大,必须认识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企业可以加大自身的研发力度,也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甚至更多的
5、科技成果来源于后者。对此,企业可实施开放式创新,及时获取外部适宜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无缝对接,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创新鞋上的定位是不一样的,高校偏重于知识创新,科研院所偏重于技术创新,企业偏重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加强融合,可走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产品商品化、产业化的整个创新链条。从2018年至2022年5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给出的大量案例看,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企业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通过产学研用合作研究,取得的科技成果再转由参
6、与的企业实施转化。三是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建设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既包括具备先进的实验场地、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等硬件,也包括良好的创新机制、创新文化等软件,综合起来讲就是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包括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或开放式创新中心)。如具备相当研发创新能力,企业可对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创新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四是充分享受财税扶持政策。国家和地方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比较多,包括各种科技计划、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仪器设施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收入减免
7、企业所得税等,用好国家财税扶持政策可激励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五是借助社会化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可帮助企业分析诊断技术需求,引入适宜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和专业团队,且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合作转化科技成果,并充分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寿仁来源:学习时报中心组发言: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8、,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内在要求。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全党向中央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的根本原则。当前,党内还不同程度存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消极怠工、弄虚作假等现象,
9、严重影响党的领导的效果,影响党的决策部署落实的成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全党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反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实现全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让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坚守政治理想,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严明的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先进的集中表现。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用政治理想引导人、约束人,激励人,能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
10、治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制度上的约束,更需要思想上的清醒、主观上的自觉。要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在对理论真谛的把握中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粒;要在理想信念的坚定中,真正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提高
11、政治能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能力是政治主体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风云激荡的复杂环境中处变不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对自如,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来自意识形态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种种风险和挑战,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在学习中涵养,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作为必修课,尤其要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在实践中历练,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放到
12、基层一线锻炼,让其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在党性教育中淬炼,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创新党性教育方式,用红色基因夯筑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底气,筑牢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实根基。净化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关系到党的运行整体环境,是党的建设深刻而重要的任务。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需求。必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做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抓实抓好。要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遵循,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抓好党内政治文化这个根基,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要抓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载体,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的作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言完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