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桦税收学4版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桦税收学4版课后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章答案1 .公共产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2)受益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容纳相当数量的人共同使用,增加更多的使用人数并不影响公共产品对原使用者的效用。(3)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边际生产成本为零。2 .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答:公共
2、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按照市场的规则,由供求双方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交易。(1)需求方面:对于公共产品来说,由于它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所有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等数量的该种产品,不得拒绝,单独的消费者无法调整自己的需要量,不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取舍。因而,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定价,也无法通过市场决定其需求量。(2)供给方面:根据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的理论,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身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支付应分担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最佳效率水平。即通常所说的“林达尔均衡”。但不可避免的是,一定有一部分人为减轻自己的成本而低报其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益。同时,由于公共产品
3、具有非排他性,即使付出较低成本也并不会被排斥在公共产品的消费范围之外。这样,人们完全有可能不付任何代价,而同样享受由他人出资提供的公共产品,产生通常所说的“搭便车”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而只要有可能,“搭便车”将会是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理性选择。这样将导致公共产品的投资无法收回,私人企业不会愿意提供这类产品,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将会出现不足,远远低于最佳产出水平。3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税收的关系。答: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有效机制,但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的高效率通常伴随着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经济的负外部性等问题。政府税收在这两方面发挥着重
4、要作用。(1)外部效应与政府税收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主体从事某项活动会使其他主体受益或受损的现象。外部效应又可分为外部正效应与外部负效应。外部正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的现象;外部负效应是指主体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下,外部效应带来的问题无法由市场机制解决,只能由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使其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减少或消除外部负效应,也可以通过税收从事公共服务或提供公共产品,发挥外部正效应,增进社会福利。(2)收入分配公平与政府税收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来调节贫富差距。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对高收入者多征税,缩小不同纳税人税
5、后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缓解收入分配不公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4 .如何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答: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对于税收基本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根本目的:满足整个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只有征收税收才是其资金供给的最有效方式。(2)征收主体:只能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政府。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或个人都无权征税。(3)征税依据:政治权力,或说是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社会全体成员集体让渡或赋予政府的,凭借这种公共权力,政府可以征税。而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必然是对公共产
6、品的提供与管理义务。(4)直接目的: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资金的一种工具,或者说,税收的财政功能是其基本功能。(5)经济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日显重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5 .为什么说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答: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主要是对社会产品价值的分割,以确定不同社会主体对社会产品的占
7、有和支配份额。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C表示的是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M表示的是剩余价值。税收的征收会使被征收的价值部分脱离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用于非生产性的公共产品需要。为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税收一般以剩余产品价值作为分配对象。但是V和C的部分也可以成为税收征收的对象。(1)税收参与C的分配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当政府要求企业将固定资产折旧的一部分上缴财政时,虽然并没有直接称其为“税”,但其基本特征与税收并无二致。税收参与V的分配劳动者的生活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弹性,其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对劳动者必要的补偿价值与剩余产品价值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
8、社会成员的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政府会要求其将收入的一定份额作为税收缴纳给政府,这直接体现政府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税收参与M的分配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各部分的价值分配时,必然导致政府与产品价值原拥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M征税,说明投资者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转由政府支配,是投资者一部分经济利益的牺牲。通常,政府会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确定高低不同的税负,调整其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特定时期的政策目标。综上所述,税收的本质,体现的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6 .对税收是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可从哪几个方面理解?答:税收
9、的本质,体现的是国家以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集中反映了国家与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税收分配的目的:正是由于税收是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要为目的,在其分配活动中才体现出与其他分配方式相区别的典型特点。一方面,国家承担着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另一方面,国家可据此向全体社会成员无偿征收税收。税收分配的依据:税收分配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社会财富的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税收虽然属于再分配范畴,但它又直接取自初次分配,是连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渠道
10、。2章答案1 .如何理解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答:税收的平衡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I)当经济处于封闭状态时,总供给与总需求分别由下列因素构成: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财政收入(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财政支出。(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但是由于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市场失灵的出现等原因,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总供求的平衡。而从上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构成因素中可以看出,税收收入是总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求关系失衡时,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直接调节消费总量或投资总量,从而促进社会总供求
11、的均衡。【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2 .如何理解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答:税收的协调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或说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在供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结构协调是宏观经济发展又一重要目标。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政府税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影响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1)税收有利于协调产业结构利用税收调节不同资源的供求关系:a,低税率应当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样才可以保证这些商品以较低的价格来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b.高税率应当适用于非生活必需品,这样既可以使生产经营者的大部分收
12、益以税收形式上缴国家,同时也能引导人们的理性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去投资于那些规模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私人不愿意投资,但是社会效益很大的行业和企业。(2)税收有利于协调地区结构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流动会使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下降:a.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条件、充足的人才等已有优势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b.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发展相对落后,不仅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还会流失大量的人才资源。政府可以利用税收促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
13、投资者对这些地区的预期投资收益,进而引导更多资源流向该地区。(3)税收有利于协调资本市场结构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按投资收益取得的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安全性投资具有风险小、预期收益低的特点;而风险性投资具有风险高、预期收益也高的特点。税收对不同投资方式的不同规定会引起资本流动方向的不同。3 .如何理解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答:税收的调节作用机制是指税收对市场机制形成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进行的调节。i市场机制下决定产权制度的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按照市场机制决定的分配制度原则是多劳多得。两项原则均体现了市场效率优先的基本思想。然而,在市场机制下,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造
14、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极大地阻碍了收入分配公平目标的实现。而税收作为政府直接掌握的,集财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于一身的工具,可以直接参与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2 图2-1绘制的是税收调节个人收入效应的示意图,即“洛伦兹曲线”。横坐标表示人口分布百分比,纵坐标表示收入分布百分比。正方形的对角线称作绝对平均曲线,这条线上的点表示的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也就是说,每个个人获得的收入是一样的。但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在任何一个社会,人们的收入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现实生活中,收入分布曲线只能是向下弯曲的弧形曲线。洛伦兹曲线的不同弯曲程度有不一样的含义。一般来讲,它反
15、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o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3 税收在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就是使得曲线向收入绝对平均曲线靠近,其主要做法包括:在个人所得税中采用累进税制的方式,如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不征税或少征税,从而对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征收房产税、社会保险税等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有效机制。总之,如果基尼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就说明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过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4 .税收对劳动投入的影响可从哪几个方面理解?答:政府对个人劳动所得征税,会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收益,引起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发生变化,促使劳动者改变劳动与“闲暇”两种商品间的选择,即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程度首先取决于个人现实的收入水平,具体关系如下:表2-1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个人收入水平收入的边际效用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劳动力供给闲暇高小小大减少增加低大大小增加减少(2)税制的选择也会影响税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