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智造100”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新智造100”工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实施“新智造100”工程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提高科技创新转化效能,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提高新业态活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开放提高产业链韧性弹性,促进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一、发展基础全市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进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为“十四五”时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实现增加值988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较2018年提高2.3个百分点;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
2、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装备、医药健康、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高精尖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收入比重7.3虬创建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2个企业技术中心和8个工业设计中心,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脑科学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独角兽企业93家,数量居世界城市首位。涌现出柔性显示屏、国内首款通用CPU、新冠灭活疫苗、5G+8K(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8K超高清分辨率)超高清制作传输设备、新型靶向抗癌新药、手术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产业项目落地取得丰硕成果。落地投产新能源整车产线,建成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
3、设国内规模最大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8英寸集成电路国产装备应用示范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全国领先,涌现出福田康明斯“灯塔工厂”、小米“黑灯工厂”等行业标杆。率先启动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聚集全国半数以上网络安全和信创企业。落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平台。产业提质增效迈出坚实步伐。2016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154家。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人均产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地均产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59%、19.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
4、均营业收入较2015年增长99.l%o京津冀产业协同开创全新局面。京津冀三地协同推进规划共编、项目共享、企业互动、园区共建,“2+4+N”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副中心产业“腾笼换鸟”全面推进,积极对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汽车、医药、装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和项目落地取得重大突破。二、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制定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一批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示范和推广,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贯标。推进“十百千万”升级计划,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部署应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对标行业示范标杆工厂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形成一批支撑“北京智造”的优质企业群体。
5、三、深化开放合作激发产业新活力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重组,持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升级。(一)高水平打造一批国际化产业园(片)区高水平推动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推动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大兴组团建设,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巩固扩大两个组团产业基础优势,引进一批高端研发和制造项目,将高端产业片区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鼓励顺义区、昌平区、房山区等围绕主导产业方向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协同高端产业片区落地建设国际合作产业项目。高水平推动
6、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以推动数字贸易开放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着眼点,推进规则探索、创新政策举措、突破制度瓶颈,增强北京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先导性、话语权和影响力。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三位一体”数字贸易试验区,支持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港”和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集群、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打造数字经济和贸易国际交往功能区、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打造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高水平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探索推进双向投资升级,吸引一批国际化经营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
7、企业入驻,努力建成我国对日、对德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探索园区国际化建设运营模式,完善类海外环境,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鼓励全市产业园区提升开发运营国际化水平。(二)高质量培育一批双向创新载体构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加强与全球一流创新中心链接,畅通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通道。围绕创新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氢能等细分领域,支持设立境外投资基金、双边基金,引导国际知名企业、机构设立或与本市领军企业共建跨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构筑全球互动的技术转移网络。重点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淀、朝阳、顺义、大兴等区打造一批国际产业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交流中心、国际人才社区等国
8、际化高端要素聚集平台。围绕5G、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能源、航空航天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鼓励创新主体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本市高精尖产品、技术和服务主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品牌。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经营、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等方式聚合海外优质产业资源,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支持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与许可等方式实施外向型技术转移,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拓展重点领域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推动高端制造领域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智能网联汽
9、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政策先行区,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进行创新性监管,探索建立“安全高效、创新包容、衔接顺畅、国际一流”的制度体系;医药健康领域,争取跨境远程医疗、国际合作研发审批、急需医疗器械和研发用材料试剂设备通关等改革试点实施;航空航天领域,争取航空器材包修转包修理业务口岸便利化、航材保税监管、航空口岸功能提升等改革试点实施;绿色能源领域,推进氢能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及产业化合作,建设国际氢能中心。探索推动信息技术领域开放。探索研究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不超过50%);以中关村海
10、淀园为载体取消信息服务业务(仅限应用商店)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资依法依规参与提供SaaS服务(软件即服务);研究探索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以云计算平台建设为抓手,制定数据中心分级分类标准,健全不同市场主体参与数据中心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鼓励国际知名开源软件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服务商在京落地,支持开源社区交流平台、代码托管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争取国家新支持政策。促进数据跨境安全合规开放与使用。以数据分级分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数据的国内国际流通,重点推进价值大、安全级别低的数据先行对外开放。用好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稳妥推进数据跨境流动,释放
11、数据价值。重点在中关村软件园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部分区域探索数据跨境传输监管创新机制,推动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探索自贸试验区内跨境数据流动试点路径;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有序安全开放;逐步建立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不断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四、加快产业基础再造筑牢发展新根基坚持软硬两条战线同时突破,夯实“核心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主体、产业设施、产业人才”五大基础,攻克一批短板和技术,锻造一批长板和“杀手铜”技术,增强高精尖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创新资源优势加速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化。(一)夯实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基础推动“补短板”“锻长板”齐头并进。发展高端芯片、核心技
12、术零部件和元器件,提高关键基础材料的性能、质量稳定性与自给保障能力,研发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先进工艺,突破制约产业链升级的瓶颈,提升北京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编制高精尖产业攻关清单,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滚动实施,以整机攻关带动零部件突破,以软件定义带动系统研发,以适配验证促进技术迭代升级,逐项突破短板产品和技术,逐步提升国产化配套比重,实现一批“”技术产品“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建立成熟完整的28nm及以上节点工艺体系,加快补齐大生产线供应链短板,推动实现关键装备、零部件和材料的自主可控;建设一条应用国产技术装备的智能工厂示范线;建设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
13、权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道路。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科学、量子信息等北京具备技术竞争优势的领域,制定完善“首台(套)、首试产、首流片、首批次”政策,持续支持领军企业和创新机构超前部署颠覆性领跑技术研发,储备和转化一批领跑全球的创新技术、先进产品,巩固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建立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聚焦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产业“筑基”工程。建立“整车整机企业发榜一创新企业或创新联合体揭榜一揭榜企业挂帅攻关一发榜企业认可采购”的机制,鼓励揭榜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赛马”,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制突破进程。支持在京创新主体主动承担揭榜攻关任务,对揭榜攻关成功的技术和产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和推广。强化产
14、业链创新协作,以重点基础产品和工艺的关键技术、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先进工艺、公共试验平台、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的“一条龙”应用为抓手,促进终端设备和集成系统与基础技术协同创新,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协作新模式。支持央地协同创新,共同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二)筑牢产学研用联动的创新平台基础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方向优化提升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以市级产业创新中心为重要支撑、以社会企业研发机构为底层节点的创新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基础、检验检测、产业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撑能力。支持创新平台以关键共性技术和跨领域交叉技
15、术的研发、转化、应用为重点,加速自研产品技术产业化。重点在石墨烯、光电子等领域新设立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中心。鼓励各区或企业建设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到2025年每个重点产业方向都有国家级或市级创新平台布局。畅通创新成果产业化渠道。建立“三城”创新成果转化的遴选机制,实施创新成果转化“接棒”工程,支持建立集中承接“三城”创新成果转化的园区,促进“三城”重大创新成果接力支持和优先在京转化。完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机制,支持高精尖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革新与改造升级。支持领军企业、转制科研院所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跨领域研究开发、成果
16、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三)培育融通协调的企业主体基础集聚壮大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出台鼓励领军企业创新发展政策,支持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集聚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广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协同开放和产业生态融通发展等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设立海外研究院、全球创新基金,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开展全球化创新。支持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重大发明,面向海内外实施兼并重组,成为国际“链主”企业。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深耕行业领域做精做专、练好内功,在技术或市场方面掌握核心竞争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中小微企业梯次培育库,在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做强做精一批专业能力强、产品技术过硬的零部件配套或软件开发企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