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读书心得体会:再读《资治通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读书心得体会:再读《资治通鉴》.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党员读书心得体会:再读资治通鉴季羡林曾说过:“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的历史。它记叙了王朝的兴衰成败,更讲述了帝王将相们的跌宕人生,给后人以无数的启示。纵观全书,所有沉不住气,意志薄弱的人,全都早早就被淘汰。懂得忍辱负重、心志坚韧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再读资治通鉴感悟,一个人最大的本事,莫过于能忍、肯熬。资治通鉴秦纪三记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掉了魏国。秦王听说张耳、陈余是魏国名士,便发布公告,重金悬赏
2、缉拿他俩。无奈之下,张耳、陈余只好改名换姓,四处亡命。后来他俩逃到陈县,充当里正(占时乡官的称呼)的门卫以糊口。有一天,陈余犯了一点小错,正好被里正抓到,里正拿起鞭子就朝陈余抽去。陈余大怒,当即就要还手。这时,张耳在一旁偷偷拽了拽陈余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发作。陈余便强忍着心头怒火,低着头忍受着鞭打。等里正走后,看到陈余一脸不服,张耳就把他扶到一棵树下,责备他说:平时我和你是怎么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现今受了点侮辱,吃了点皮肉之苦,你就想和一个小吏以性命相搏,太不值得了。听了这话,陈余这才幡然醒悟。此后无论遭遇什么,两人始终保持克制和隐忍,隐姓埋名地活了下去。直到陈胜、吴广起义,两
3、人才出山,在乱世中建功立业,最后各自封侯拜将。素书里说:“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J选择忍,不是胆小没脾气,而是想将大事化小,把伤害和危险降到最低。逞一时之快,固然可以出口恶气,但最终只会葬送前途。忍住一时之气,尽管屈辱,却得以保留有用之身,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正如苏轼在贾谊论中写的: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在这世上,无论是保全自己,还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得学会忍耐。资治通鉴记载另一个故事关于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其父死后便继任为太史令。年少之时,他便立志写出一部“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公元前98年,大将李陵出征匈奴,结果战败投降。消息传来,满
4、朝文武纷纷弹劾李陵,唯独司马迁为李陵辩解,最终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盛怒之卜.,直接将司马迁打入大牢。他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未竞的理想,一咬牙,便接受了残酷的“腐刑”。出狱后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面对身体残缺带来的屈辱和他人的种种非议,尽管内心饱受折磨,他却默默扛住了这一切。此后,司马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书的创作当中。最终历时十四年的呕心沥血,他完成史学著作史记。这部鸿篇巨制,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被尊为“二十四史”之首。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熬得住方成大器。生在世间,生活总会给你各种劫难,或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或是一段难捱的低谷。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只要咬牙撑住,等暴风骤雨过后,终会迎来晴天。多少次被击垮在地,就多少次爬起来,渡尽黑暗便见光明,登过歧路便是顶峰。人生是场旷F1.持久的博弈,忍是生存策略,熬是厚积薄发的沉淀。真正能成事的人,不会因一朝受挫就丢盔弃甲,而是会默默坚持,在不动声色中积蓄力量。水到绝境是瀑布,人到绝境是转机。熬得住,忍得了,只要生机不灭,即使被踩到泥土里,也终会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