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安全管理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应有之意1、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四堂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已经写明了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六条写到: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第十七条则明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2、设备法规制度方面有明确规定。从设备的管理维修、生产组织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安全隐患,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二、加强设备安全管
2、理是法律的使然对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而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噪音、震动、高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三、设备的有害及危险因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设备的行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能
3、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则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1、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包括静态危险,如刀具的刃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E边等;运动状态下的危险,如接近危险、经过危险、卷进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扬打击危险等。2,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I)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或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机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低温金属设备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
4、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4)噪音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部放射物质,X射线装置,丫射线装置等超出标准所允许的剂量而形成的电离辐射危险。6)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危害、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7)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四、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3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
5、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2、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3、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4、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5、设置薄弱环节原则是指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危险以前,已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范围缩小或使危险终止。6、互锁原则是指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运行或操作。如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F1.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
6、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止触电。7、自动化原则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或F1.动控制装置操作。五、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面向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不安全因素: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为使设备达到木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能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
7、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将危险区域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oA、设备的设计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匏性:不准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它污染,对有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必须在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必须有直接安全卫生措施、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及提示安全卫生技术措施。B、设备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C
8、、设备设计使用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安全卫生性能:用于制造生产设备的材料,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必须能承受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对人有危害的材料不用来制造设备;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害的材料,;处理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基础和本体应使用非可燃材料制造。D、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E、设备的操纵器、信号和显示器应满足安全技术并符合人类工效学原则。F、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配套。(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麓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9、等。(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因素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总之,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从控制事故物源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因素,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安全原则。2、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内容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
10、,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而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的无形磨损。(1)实行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2)实行操作证制度。(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要求搞好设备保养,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5)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6)合理组织生产。(7)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队伍。(8)建设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